+ B/ I/ i' C( W
2 \1 ~4 I9 N$ ] T
第四届“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国际开放科学大会于10月24-27日在厦门及线上同步召开。来自国内外260多位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互相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热点科学问题,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本次研讨会由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国际计划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厦门大学承办,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
2 i$ p6 `! Q& c1 _. N! s4 V
' h9 Z+ W) @7 |: @6 f# o
3 s' d6 O3 X* s: U! q! K0 x
! P& Y! v0 ] |! O% q; r5 s \* j- ^; }0 [, h
厦门会场及部分线上参会人员合影
. [: n3 S; Q* |- H1 B
. V4 V. _6 Z6 C8 h7 {4 S' a; T% g, A" b; ~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柴扉教授作为NPOCE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开幕式,戴民汉院士、焦念志院士受邀做主题报告,史大林教授做特邀报告,王为磊教授任会议组委会联合主席并做口头报告。
0 G- r$ h) m! N2 \9 X4 ^- S* b, G" T, {8 V# M4 u$ z
5 E4 j, w$ c# R$ t- Y; R) WNPOCE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NPOCE的组成、科学主题和成立以来的重大成果。他指出,NPOCE在西太平洋海域构建了目前规模最大的潜标观测网,从而实现了对该海域的主要海流连续、长期的同步观测。同时通过NPOCE构建的良好国际合作关系,在印尼海若干关键海峡构建了准同步的潜标观测网,从而实现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海洋环境及其动力过程的准同步监测。基于这些宝贵的观测资料,对西太平洋及印尼海的海洋环流三维结构、特别是次表层海流和深层海流的结构和多尺度变异规律与机理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颁奖仪式中,王凡研究员代表NPOCE科学指导委员会向胡敦欣院士和Arnold Gordon教授颁发了杰出贡献奖。此外,陈大可院士、Jose Santos教授、Margaret Leinen教授、焦念志院士和戴民汉院士也进行了发言。他们高度赞扬了NPOCE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期待其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国际合作,并感谢了此次会议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 P. \4 Z& b# k+ ~" z6 _5 B9 B8 Y+ m6 {
柴扉教授主持开幕式 5 |: X2 f2 Y( r! F: g* H+ p
7 f% F$ b0 I) b( z
王凡研究员致开幕词 0 A. y& m1 t3 g$ S; H& c& J
- x: I9 K8 ^1 ?戴民汉院士在开幕式上发言并做会议主题报告 5 f5 X4 Q9 {" D
- E( Y, {0 A' d7 i6 _1 n# K Z! d焦念志院士在开幕式上发言并做会议主题报告 & u# F+ U5 @! ?/ s2 F
% P8 A- {5 r5 \
/ A$ r M' \; c% m- Z2 e: Q研讨会为期三天,紧密围绕NPOCE关注的五大科学主题共召集了88个报告,包括6个主题报告,22个特邀报告,36个口头报告和24个墙报,就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方面的热点科学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f0 {( A+ a! V4 U
$ W* s" {/ I3 n/ j5 \# }
现场参会人员合影 ' m- b3 z* P! v, {" Y% Q s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b; ^- S( D9 c3 @; {) t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