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_" t# f+ u! \. y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 P" |# h: ?& V* ~7 u6 D 近日,我国“探索二号”科考船携深海浮游式移动作业平台与中继器,赴南海开展海上试验。该平台完成了1500米级、2500米级、4500米级三个由浅到深级别的海试验证,最大工作深度达到4308米,平台工作正常,各项指标达到设计目标,表明该系统具备初步的作业能力,可以承担深海科考、工程作业等任务。船上搭载的深海生物基因测序仪也同步开展了1800米功能性海上试验。 4 Y4 X0 @& ]8 N4 n: z# i: E
& A* n7 ^. f' X* p9 E' r! a
7 ^4 [" ]) j0 O+ R0 S* [7 r( K: R
3 o9 Q1 K7 J0 j" S 深海浮游式移动作业平台 3 t$ c( u5 S5 d# d
深海浮游式移动作业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独立研发。该装备以“探索二号”科考船为作业母船,以科学考察、工程应用、应急救援为主要作业任务,可提供液压、电力、通信、监控及控制等多种通用接口,方便搭载各种作业工具和模块,开展深海底科学考察与工程作业,最大工作水深为4500米。该装备大量采用多功能阀箱、模拟摄像头等自研部件,推进器、水密接插件、油泵等其他主要部件均采用国产解决方案。
7 C! h0 j% o4 k( y" z, T 4 \. h) c+ B3 ]3 r0 S6 R; m
- I. s' ^$ j# x+ i: I
6 s: z# d2 M- E% z: H% \6 Y 深海浮游式移动作业平台机械手操作取水器
5 B( x2 p: L {- |/ F# P, R 本次试验采用的中继器最大工作水深为6000米,能搭载或者挂载多种类型的装备、仪器、模块开展深海作业,如电视抓斗、科学类仪器等。本航次中,“探索二号”通过光电复合铠装缆连接至中继器,再通过非金属轻质光电复合脐带缆连接至深海浮游式移动作业平台。中继器与平台组成柔性连接的分体式系统,有效验证了“中继器-深海浮游式移动作业平台”的“分体式布放-回收”方案及测试流程,以及平台各分系统及模块的设计性能指标,并充分测试了平台在4500米级大工作深度下,定高、定深、定向、定速、样品抓取收集等综合作业的能力。该分体式系统与水面控制单元组成了完整的作业系统,可作为“探索二号”的常用科考作业工具,配合该船完成更多深海科考任务,全面提升其作业能力。
/ b( n4 b% G4 t8 e) L) ]/ p, ^% A
: }* {: }4 W" Y) f$ Q! J 5 F) x$ ^$ V* d
* }! K, o5 b, r- O% a7 X4 `6 }/ t
深海原位生物基因测序仪 & F6 t# x D/ z, m
本航次还进行了深海原位生物基因测序仪的1800米功能性海上试验。该设备由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中科院深海所完成水下化封装。试验中,该设备搭载中继器下放至1800米深度,进行自带生物样品的测序和分析,为在深海原位环境下与其他仪器联合开展生物探测及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 2 f, @; u' F9 ^
) O r6 u2 O9 F4 R
举报/反馈 . D0 ]5 M" g S0 H; |) Z7 u1 @
9 h ], p( \5 e- }3 |4 v
) L3 t, K. J) D, ^
7 o; B2 F9 J1 g" l0 f \/ w2 |
. f5 y, L( O: g! n6 B/ |
3 G: u) k: }9 Y&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