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会使海平面上升

[复制链接]
% w( B5 h$ D F4 F# _

地理520公众号ID:dilizhishi520阳伞效应READING阳伞效应·定义

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相比,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

: t; y: O1 B+ i- }4 E

大气中的颗粒物来自于大自然和人为原因,如土壤、岩石粉屑、火山喷出物、林火灰烬、海盐微粒等自然之物;人为颗粒物有化石燃料燃烧、露天采矿、建筑尘土、耕种作业等。也有来自二次污染物、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在大气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 R. X4 Y% n! y! f8 w, R

大气中尘埃等物质大量增加,使大气中的气溶胶物质增多,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强,削弱了太阳辐射,从而使地球气温下降,就像是一把太阳伞一样遮挡住了太阳,影响了地面气温变化,所以这种作用便称为“阳伞效应”。

4 q6 k$ ]: c. R6 k: x

8 [3 X) P3 w& _# K

沙尘既是气候的产物,又对气候起着控制作用。科学家把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在1微米至100微米的固体、液体微粒叫做气溶胶,沙尘气溶胶便是沙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阳伞效应”及其他途径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5 S, h1 W9 [2 C# L# v! C* |

此外尘埃还有吸湿的特性,可以把其四周的水汽凝结在自身的表面,进而促进云雾的产生和增加,而云雾产生之后又会阻挡和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从而使得地表的温度发生变化。

! h9 |+ w* x Q( v4 l) |

烟尘粒子同样具有强烈的“阳伞效应”。据相关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包括人类活动在内,所产生的烟尘粒子造成的“阳伞效应”,其降温值相当于全球大气温室效应升温值的20%。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烟尘粒子的“阳伞效应”,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幅度将更大。

0 e7 Q8 X8 C$ V8 d" y- }' h

“阳伞效应”的影响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另一方面,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

+ B0 U$ A6 B4 b) `

温室效应READING温室效应·定义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9 N% N$ y9 M$ @& h `

太阳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地表增温;同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又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少地表热量的外散,使气温升高。

' ]7 U; \, w3 k4 w0 Q-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 Z# r* M' V" v0 p) i) d$ F& W$ T g

温室效应的影响

   气候影响   

1 e+ b/ k& ?2 k7 m) U$ r6 r1 T. w, m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1 M) R% j3 b9 y0 d3 s( X

在2006年公布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我们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摄氏度多。同时,英国《卫报》表示,气温如果这样升高就会打乱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冲突。

3 \0 M2 ~& b: x# O: g

环境影响

' N2 f& H6 K4 W8 I: _

①全球变暖

$ n# l }7 X. j0 |4 p" L

②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 w/ M5 Z1 w0 C; `5 ^" ~* }1 \

③海平面上升

4 ^) z$ I& Y# \$ Y# G2 a3 u

土地沙漠化

9 h6 J" C# m# I, B7 q

⑤缺氧

& ^. w# {( W* _2 T. B

经济影响

% K: @( i: Z9 i0 v

①农业

, ~' e' F' T2 f% i0 Z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大气环流,继 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

) e: _5 E9 @9 m: z

②海洋生态

& u, p6 P: c- g }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 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6 t+ W5 y0 P$ j& l3 [& k! Y

③水循环

6 C1 B" U+ Y: r7 X& L& B, ?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0 O3 v* B' f; i+ P( }4 h! R* B8 ^+ V

④男女比例失调

1 x% I; X" `7 l; t1 b" q

高温环境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容易创造女宝宝。研究人员比较担心的是,在全球温度日益增高的温室效应下,男宝宝出生的机率会越来越高,可能会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衡。

5 |6 i$ `" w6 D% i- _$ D/ L

⑤农地积水疟疾肆虐

: R }5 L$ r' s3 Y: b$ ]# `

穿着传统服饰向来乐天知命的卡特瑞岛人,几百年来遗世独立,始终保持着传统生活模式,但他们却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全球暖化,令他们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命运。

" ^; ~" E: s. z

⑥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

" l9 r+ t$ M' a9 |

而位于南美洲、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正渐渐消失,让全球暖化危机雪上加霜。

4 |4 u2 G* `0 ]9 C! w( d5 B: o

⑦新的冰川期来临

& ?. X- S' G& Q1 Y

全球暖化还有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冰川期来临。

: p3 h, V9 I% A/ _% e3 r

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海水浓度降低。“大洋输送带”因此而逐渐停止:暖流不能到达寒冷海域;寒流不能到达温暖海域。全球温度降低,另一个冰河时代来临。北半球大部被冰封,一阵接着一阵的暴风雪和龙卷风将横扫大陆。

- @9 K" R* U: e, ]4 z

温室气体排放达临界

) L; r" S/ J# ~

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 如煤、石油等)使用量的与日俱增,向大气 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同时森林大面积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 的量减少,这就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日趋升高。大气中二氧化 碳浓度的升高使“ 温室效应”加剧,其结果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大气 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1 倍,可增温 1.5℃~4℃)。如果全球气温升高,首先将导致南北两极上的冰雪和陆地雪山 上的冰雪融化,使得全球海平面上升( 每增温1.5℃~4℃,可使海平面 上升 20 厘米~140 厘米),滨海地区遭受水侵;其次将引起全球雨带 移动位置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发生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1989 年,联合国环境署将“ 警惕全球变暖”定为当年世界环境日 的主题。1992 年,联合国通过了旨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 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 年,国际社会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目前,尽管国际社会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日益增加的趋势,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依然任重而道远。

解决对策

一、节约电能。

9 S8 K. f- Y7 J! P

二、节约水资源。

3 c% c6 a5 F2 K: h

三、节约用纸。

, ]0 {: D( R) c; P2 d. b p% A

四、减少废气排放。

$ b% A3 o, O5 F' ?% o

五、垃圾分类处理。

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地表因温室气体造成的“ 温室效应”和因大气尘埃造成的“ 阳伞效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 发生“ 温室效 应”)时,加大了水分的蒸发,大气日趋湿润,云量增多,从而使较多的 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气温下降;另一方面气候变冷( 发生“ 阳伞效 应”)时,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大气日趋干燥,云层变薄,从而使较多的 太阳辐射能得以到达地面,气温升高。上述两种机制,在没有人类活 动或人类活动影响不大的自然状态时,处在自我调整的动态平衡中。但是,当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超过限度时,地球的这种调节功能会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例   题

下列对有关气候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d! `) G0 X2 ]0 }

A.阳伞效应是指由于天空中大块乌云的阻挡而削弱太阳短波辐射,使气温降低

. ^, d- |9 k% `4 n/ o5 p; _. O

B.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性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4 o' B4 a( y4 @

C.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透过太阳长波辐射,大量吸收地面短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 X% B3 H) m6 J: y7 k% t

D.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海洋因受周围陆地沙漠化的影响,失去了对气温的调节功能

【解析】$ S. I) {4 Q2 b* H% O# [% r

 参考答案:B

4 [2 N; [5 p. R4 O: e6 s% c/ k

  考点:常识判断 > 常识判断 > 自然环境

- \* Q5 Q1 Y7 K; k% n, R0 G- P

  解析详情:A项,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相比,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故阳伞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颗粒物反射部分太阳光,使气温降低,选项表述错误。

7 G( M2 x( k5 a, d

  B项,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城市化是热岛形成的内因。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比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散失热量较慢,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其次城市人口密集活动、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也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选项表述正确。

- W5 F+ C1 W" ]7 G; l+ O# n) T8 z3 x& y: `

  C项,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导致地表附近气温的升高的现象。其产生过程为:大气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形成温室效应。故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选项表述错误。

, c9 R+ B# p0 @7 Y

  D项,海洋沙漠化也称为海洋荒漠化。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由于漏油在海面扩展成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阻碍潜热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上升;同时,由于水份蒸发受阻,海面上的空气也变得干燥,失去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海洋沙漠化效应”。选项表述错误。

v, e, T1 ^' {( i0 J% E% r

故本题答案为B。

9 R8 U; _3 ^! t( O; u

读温室效应影响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 I& o8 V. ~3 J# p% y2 v3 P7 S

⑴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 H, z* U }/ [; l" k

⑵ 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将对下列地区农业产生的影响:

8 t8 F# j9 l2 ~- ?" Q

①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 ]8 C1 V# K1 v; \) A, [/ H

②温带耕作区:

, o' c" E0 R% p. N( U) p

⑶ 温室效应对沿海地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 e: H+ e$ f; w& m% f. R, V

⑷ 你认为能够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及解析& y Z" K4 T/ Y( \

⑴ 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2分);森林面积锐减(2分)

( s0 h0 Y8 @8 u5 Z1 ^

⑵ 蒸发量增大,气候更加干旱,土壤水分不足,造成农作物减产(2分);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原作物栽培带有可能退化成草场(2分) 

5 c% n0 g3 C* S

⑶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或沿海低地成为浸水危险地域(2分);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2分)(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⑷ 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4分,言之有理可得分,得至少答出两点)0 A3 g1 z+ l+ w( N0 ? : Z8 s7 h# i: H2 V( Q9 m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 Z+ X9 H' i( j# Z7 I. d2 L

(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分析;

7 u( S7 m4 V* p4 m) N: V

(2)回归线附近,因蒸发加大,降水减少,而退化为草原;温带耕作业区,因蒸发加大,将不再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3 T6 ~1 V. U9 L# n% t# m

(3)温室效益造成的主要影响: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或地区;引起全球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影响全球各地生态系统;加重了自然灾害发生等;

(4)缓解温室效益主要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分析。6 g: U8 z: Y! Z" d# A( T4 g: v ( I, X0 `) R! R. k1 w0 b

————END————

3 t- U9 ~, i; M4 D

标星★或者置顶本公众号才可以收到最新鲜的地理文章哦(≖ᴗ≖)✧

! ~4 d3 P8 A i" q# t, I* Q% z

5 Y% m; R7 Z2 |4 J2 N. ?

地理520整理编辑

) }1 T# D4 j, [/ @" v1 d ( u: B+ t4 ]+ K' u2 j% v# a4 c1 e* N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ID:dilizhishi520)

. o* V& @, _4 |3 [) w& W

. F+ F6 {( @: R. J) j- _

*此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犯到个人所属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9 m9 A' r( s* t* o9 X

) V; F/ X- F3 |- J: s 6 q- W* W! k5 a 3 ?9 i# W5 g- C+ L0 t! S" k * Z x& f% |. s. \ & q! K& q5 q( K. E0 p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超级爸爸
活跃在2025-1-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