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 ]; V5 ^9 ?! c" H . b, y. J6 F5 H: h' d
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7 `) p% n1 J9 d5 q) \" D1 p
8月7日,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院长冯建峰教授聚焦“从生物脑到人工脑”这一热门话题,全面分享了近些年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实践成果。
; @" S% \/ |4 j& I “在科技的最前沿,有三个核心堡垒:一个是最大的所谓‘元宇宙’,一个是最小的所谓‘纳米’,一个是最复杂的所谓‘人脑’。”冯建峰直言,尽管人的大脑只有三斤重,但它却在生命体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运转,以其极度复杂精妙的神经元连接和信号网络,持续指引着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 @8 K* e9 H" P# n
通过大数据的广泛收集,冯建峰带领的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发现了很多与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脑科学秘密,充分揭示了诸如荷尔蒙、饮酒、电子产品、睡眠等因子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对数学与脑科学的结合、类脑人工智能的构建、病脑活动特征与治疗方案等方面的深度剖析,他还为大家全面展示了目前类脑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为抑郁症、自闭症、帕金森等疾病治疗打开了全新思路。
. Q* N4 b: }: C+ M 从大数据的方法、理论、实践出发,冯建峰认为,人工智能的优化离不开对生物脑的深入研究,透视生物脑本身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决策机制,从而为下一代类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提供灵感来源,并对分子、细胞、组织、器官、行为、环境等研究领域提供重要启发。
2 r0 k6 y1 p1 M0 _6 [- K
9 p. m% S4 F8 x# N# g ? I# U/ Z* J* X1 q4 ?$ f
2 Y; ^. O1 E! p1 v% Y4 m3 O* g
8 ~' k* r5 D: w: k& |4 k9 }' i.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