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3 n9 v# }5 C. m. g( ]
3 T& Q1 _, P9 v0 P
海洋调查作为一门关于海洋的科学,是对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底质分布情况和规律进行的调查。海洋调查是了解海洋的基础和前提。如今,海洋调查的外延已延伸至海洋环境监测、海域海岛使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及各种生态环境评价调查等。
! K5 r- ~! v% j" @ ) ~% Q5 f/ c( q
说起海洋调查,不能不提我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的高峰——郑和七下西洋。虽然郑和下西洋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文化意义,但在航行过程中,船队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数据资料,进而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的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 G% j) b. u$ R! \
与陆地调查相比,海洋调查成本高、难度大。加之受制于装备技术、思维观念等条件,我国的“蓝色疆土”一直未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1958年,我国组织了一次对四大海区的全面普查,获取了大量数据资料,并编辑出版了我国首部《海洋调查暂行规范》。此次普查不仅获得了我国近海的详尽资料,也为之后的海洋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海洋调查研究机构的相继成立,形成了专业的海洋调查队伍,并且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海洋调查项目。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其中的主要代表,为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I& C, Q9 }3 q P" q
海洋调查,装备要先行。其中,调查船尤其重要,有人比喻说,搞海洋调查没有船,就好像打仗没有枪。在调查船缺乏的年代,科研人员想要出海考察,只能租用渔船、货船,条件简陋,十分不便。如今,我国已经拥有“雪龙号”“大洋一号”等多艘高水平的调查船。 ) P% u6 T3 J- [; b
2012年,我国还组建了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船队规模也由当初的19艘发展为今天的37艘,初步形成了海洋水体环境、海洋地质、海洋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等多专业调查能力,调查范围涵盖近海、深远海以及极地。
+ j! Z6 V" w3 |& J b 在海洋调查装备研制上,我国逐步从依靠进口发展到自主创新,并领先于人。我国已研制出一批技术水平接近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调查装备,包括多款海洋调查和取样装备,海洋观测平台以及载人潜水器。“蛟龙”“海龙”“潜龙”等海洋重器的投入使用,让海洋调查如虎添翼。 - Q- c1 ~( W4 O) ]* e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海洋调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始终是人才。他们有的奋斗在装备研制的一线,有的奔赴在大洋极地科考的航线上,还有的在南海岛礁上坚守,更有甚者为此献出了生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论是老一辈海洋调查人还是新时代的继承者,他们都用自己的专业和技术“护航”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向前发展。
9 O; c/ Z- C4 i' {& y3 T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开展海洋调查对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蓝色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国在常规海洋调查、大洋和深海探测、极地科学考察、海洋调查船和调查仪器设备等方面都有了全面和快速的发展。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海洋调查任务的圆满完成,不断增强了我国在世界海洋领域的认知度和话语权。
( x \! |, t) p8 z) T& q 从1958年组织第一次大规模的近海综合调查到今天,我国海洋调查事业逐步从近海走向了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完全跟随到步入先进行列。“踏遍千滩万水,调查地质环境,支撑国家战略,服务沿海需求。” 3 k. P& _! @7 Z% \+ E3 @
现今海洋调查更多地体现在为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y8 n, `2 H) R3 F# \" q 海洋调查深耕不辍,我们愿见更多中国的海洋调查船驰骋深海大洋,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g- G& E i% I0 d
记者:金亚平 * u. t4 K% M! {8 k# {
编辑:孔一颖 罗茵 林超
5 @+ B% b6 u: a9 Z z4 N+ ?- w4 c* r* f 审核:高晓霞 & e- J: F+ C' C+ i- \
, Z& A& L. y# k/ J
, J9 c$ j1 J9 V; f! b A7 l }3 c4 q
, H5 B9 z1 c: y$ w/ o% h# |, G6 S6 b1 U% v; M0 T#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