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测器 -我国深海探测器最新纪录

[复制链接]
; G, W8 V& S# ^+ d1 @

中国科学家正在海底深达11500英尺(约合3500米)的地方,兴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幽灵粒子”探测器,这一消息来自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据报道,这座名为“海铃”的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将在西太平洋海床上建造,并预计在2030年前后竣工。一旦建成,它将能够捕捉到罕见的光信号,探索那些在深海中短暂可感知的粒子。

) M/ M- _, V) J+ O( D4 g
& f# C5 {5 k. U; _

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每秒穿过人体每平方厘米约有1000亿个。中微子没有电荷,质量微小,几乎与其他物质没有相互作用。通过减速中微子,物理学家们可以追溯一些粒子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光年外的恒星爆炸和星系碰撞。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海铃计划”应运而生。

$ N% h1 @/ Z/ d. H
! G$ W3 c+ P/ S0 o5 n

据报道,首席科学家徐东莲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铃’望远镜将以整个地球为屏蔽体,接收从地球对面穿透而来的中微子,因位于赤道附近,‘海铃’望远镜可通过地球自转探测360度全天域中微子,实现对不同方向中微子的无死角观测。”这意味着“海铃”望远镜将成为中微子的全天候监测者。

! G# n" Z4 E( e% O+ x
G. p: K! S* ~; h, G7 J# S5 Y

中微子无处不在,它们是宇宙中数量第二多的粒子,仅次于光子。在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和放射性衰变,以及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和核反应堆等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尽管中微子无处不在,但它们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微弱,难以被探测到。

6 G+ F2 \" o+ f% Z
' |" [, Q, A4 ]) [

早在1956年,科学家们就首次探测到了反应堆释放的中微子,随后许多中微子探测实验发现太阳不断向地球发射大量中微子。这种持续的中微子发射掩盖了宇宙射线射向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更为罕见的中微子。至今,宇宙射线的起源仍是一个谜。

8 B& \ \, B( Y# ]7 Q7 B6 i

中微子几乎可以穿过大多数物质,包括我们整个星球,但它们偶尔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当中微子穿过水或冰时,有时会产生μ介子,而μ介子会发光。通过研究这些发光规律,科学家可以推断出中微子的能量,并有时能够重现它们的起源。为了增加“幽灵粒子”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探测器必须位于大量的水或冰层之下。

$ K: q4 Q: |. J- r, e' ~9 |7 h+ Y

中国的巨型探测器将由1200根垂直线缆组成,每根线缆长达2300英尺(约合700米),总计将搭载2.4万个高分辨率光学探测球。整个探测器的阵列直径达到2.5英里(约合4公里)。一旦投入运行,它将监测1.7立方英里(约合7.5立方公里)的海水体积,以便探测高能中微子反应。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相比,其监测体积仅为0.24立方英里(约合1立方公里)。这意味着“海铃”望远镜将更加敏感,发现中微子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0 j9 u9 z$ T' p! e4 O- f; |8 i7 Z4 W
. x0 I1 H/ T" {; d

据悉,该探测器计划于2026年建成试点项目,完整的探测器将于2030年开始正式运行。研究人员在《自然·天文》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海铃计划”旨在突破中微子望远镜的性能极限,提高在天体物理学中追溯中微子起源的灵敏度。

3 a3 h$ Z& A6 Q$ u3 f

中微子作为宇宙的“幽灵粒子”,一直隐藏在我们身边。而“海铃”望远镜的建设将为我们揭开中微子的神秘面纱,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这一探测器的问世将为宇宙物理学研究带来重大突破,也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8 ~" W8 p) Y/ z! @6 F
0 ^ q8 S% O4 x I L) J9 a; R

在您看来,中微子这一幽灵般存在的粒子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们的起源和宇宙射线有何关联?中微子的探测将如何助力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宇宙?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秘而美妙的宇宙世界!

k, [) e$ g$ D' Q: F% ^( j K! Z0 q- ~2 l" c ! e: Q5 i, o1 C( y* g7 _# {$ v# R5 Q5 Y; ~$ y' p5 S 7 T- A& m/ i, y6 H( R' a0 N# y+ R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盖好我的小被子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