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M7 B: l* B) f5 S2 [ #航天点亮梦想# & m& f* U& T1 d* K% T0 ]4 [
2020年也就是两年前,有个并不引人注目的新闻:中国通过26年的努力,南海地区的海洋浮标所安装的定位系统,全部从美国的GPS导航换成了北斗导航。 7 ^4 f: z8 R' ]5 H
6 }9 W: i4 _3 n" ], I" z
. p9 t2 ^1 k5 V9 v
/ a3 u& v/ [& s1 g% p3 Q( M ' @5 A* I) U, q( k- w' p
" U3 o: {# p. P0 H1 V
这个新闻看似无关轻重,随着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替换美国GPS势在必行。26年的努力说明了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蓬勃发展。但这个“无关轻重”的新闻,真的只是表面上的意义吗?北斗导航系统对于中国的海洋权益到底有多重要呢? 8 m- a* z8 y) R; P5 }- O( U% w
海洋浮标 * D b, D; R2 T* o
提起海洋浮标,可能很多人马上联想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航标,用来标记航道,指示浅滩或危及航行的障碍物。不过这种浮标多为近海的,对于远洋航行起不了什么作用。远离海岸线的浮标,也就是海洋浮标,它虽然也是通过一条锚链进行固定。不过除了能够指示航道以外,海洋浮标还是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 4 x! f. p# c0 }. O1 l
它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时间24小时连续工作,每天定时测量并且发报出10多种水文气象要素。这种工作模式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开发、港口建设等收集必须的海洋水文气象资料。
. [( v% R6 Z, e$ t , ^/ e3 D: H& X4 V/ `8 H+ q
5 H' Z! M3 M) C2 S' V
, B3 R2 ~, N( E3 L6 e
- D( E/ u0 y- S0 d8 z2 p. `1 N
9 \" C/ Q/ K" p7 l- m x 以上诸多的优点,对于所有国来说非常有利于开展工作。那么对于美国人来说同样如此。由于在茫茫大海上安置海洋浮标,没有定位的话后期十分不好寻找。为了方便工作,浮标必须安装定位装置。那么几十年前,唯一可以满足使用的只有美国GPS。 9 ? S/ H, @9 p
只要浮标使用了GPS导航,那就意味着海洋数据在传递给所有国的同时,还有一份是给美国的。全世界这么多国家都在使用海洋浮标,等于这些国家都在免费给美国提供数据。甚至是付费提供数据,毕竟GPS是需要花钱购买的。问题在于这种事情是公开的,大家虽然有不同想法,却也无可奈何。 ! d& [# c; `: @+ E
0 H: E: P4 j% Q w5 e: v 1 N; @% q, }5 }4 ]# M
9 @' B) W6 U" i i
) ?0 I! q' Q, x4 M8 W% N3 Y: @
" F5 ^+ X0 F, N F6 f 这就解释了为何美国的海军可以横步全球,因为全球的海洋数据他们都掌握。 $ o; C" ~* t) K6 W% }3 ~' t
GPS的便利 " V2 a. N" Y) D5 x
这些海洋浮标为美国在全球海域的“航行自由”提供了明确的道路指示。而且GPS部分并不是固定在海洋浮标上的,它可以利用海洋运动,自己慢慢下沉到水下2000多米的区域,自己再浮上来。那么该片海域的盐度、温度、海水密度等数据都会通过卫星源源不断传到美国本土。更要命的是,你自己在海洋中设置的其他类型传感器也会被GPS记录上。 6 v; Q$ ` c0 K- m! H; p% M: M3 K
这些海洋传感器中,有些是民用的,有些是军用的,但在GPS面前,大家都是一样的。有了GPS的加持,美国军舰可以在“自由航行”中更加安全。如果浮标的GPS导航部分被拆除掉,对于美国来说等于成了瞎子和聋子。 ' R9 Z: m! l6 x$ r4 J4 `" U
: N. V+ i6 Z2 e5 _/ U
, M: I: A' `4 l j9 ]0 k6 ^' P
\ f, u9 _ X! Y8 N& D, F7 i ' N- g' ]4 a* l
' n7 P/ Y/ D1 S 前段时间,美国潜艇在特定海域因碰撞受损。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情况来看,这并不是潜艇技术上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航线上有一条海底的未知山脉。为何这条海底山脉是未知的呢?只能是因为GPS没有覆盖到那里。 8 ^- N" c7 Q2 C K' u; z: `6 {
北斗导航系统对于海洋
7 T' L3 F* T) p# A M 2014年12月,北斗导航系统获得了隶属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的海上安全委员会的认可,成为继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全球第三个获得此委员会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有了这份认证之后,中国的北斗系统可以利用自身抗干扰性强的能力,为过往船舶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障。 j: X9 d. s5 y6 w9 C E
$ ~ j( g6 p7 D g( l/ _+ s4 r
T) l8 H% T% n {* A/ [
: \5 f( Z" a9 p
2 l6 c' a+ n. y- |/ W
$ F h' n: T8 z$ }5 j 尤其是换装北斗系统的海洋浮标部署在西沙群岛至南沙群岛的大片海域,可以将南海至大陆沿岸的海洋关键数据尽收于眼底。这段话放到20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都是不敢想象的。想要达到这种能力,至少要保证能够覆盖全球范围的卫星定位系统,一般来说需要35颗卫星左右。这是天上的。
5 @1 o- h0 o- O$ l 海洋中需要在合适位置拥有灯塔等固定设施,以及专业的大型船只,这样海洋浮标的施放、保养维护方面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已经有能力保障所属领海,全面铺设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要求。 8 V# e0 a2 k# u1 @
7 y( J; {' t3 x1 T) \ 6 T0 k! f5 N3 l7 u1 c# ?, D! Z
+ \; B. F0 x: n4 T7 U2 r' O
2 I* @) ?6 i& v8 e% P' R
5 K7 C8 Z: B8 F- j
四、一步一脚印
8 f6 N; L/ O: i2 r. k/ N 2013年,交通运输部在渤海海域建设完成“3D高精度定位示范系统”。
, T0 b! I) k. [* y" D 2014年,北斗海上导航系统获得联合国下属单位的认可。 # }; r( Q# [) N/ x
2015年,珠江口附近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小型海洋浮标替换,理由是为了防止GPS系统关闭产生的恶劣影响。
+ [: h: m/ ?% q6 b0 a 2016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大连海域。与之前在珠江口的操作不同,大连地区实现了远程遥测遥控通信终端的能力。 + H/ s; ^ ?4 A5 j# t0 ^$ Y
直到2020年发布了一条“无关紧要”的新闻,中国海域的海洋浮标定位系统进行了全部更换。从这几年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分成了三步走战略。首先是船舶应用,从渔船到商船;其次是局部海域进行小规模探索;最后是全领域铺开。北斗系统虽然远在天际,但对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n: o( n' \. x7 c7 f) P2 Q" A5 X9 v9 b- ]
$ t8 ~3 w8 r# T' t% ?8 F
( _$ R+ `; }3 V4 k6 @. L
; D. h" T4 W3 ^% H% [/ v
+ P1 h2 o4 N/ z# g- w%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