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R8 }( l9 D: e. A- P2 J: F
. `& f4 C. {" R" w5 g ! a. H: @# @, K" ]5 S
, g. w% T: M& J$ f0 f& w7 g: ?
北京时间8月11日17时50分,随着最后一项海水样品采集作业的完成,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第一阶段任务——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主要作业任务全部结束。 4 [( c( }- _. ? D2 v4 S/ ^1 a
4 h4 C; n5 F2 @9 c/ W $ P7 ?+ p/ E2 t+ }$ @" a; V
+ E4 n- L5 F( h+ l- c
2023年8月6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甲板,科考队员在进行箱式沉积物采样作业。(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 Z3 N8 A) \: Y7 i Q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于7月26日开始。在长达17天的作业中,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围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门相关学科,执行了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等10余项作业项目。
$ T: ^5 G* O) ^. {# H
, o/ ?! B3 r8 O/ y& J5 u8 Z
+ O! B: ?" f0 B9 ]# r/ _
I7 G! F/ P; g( F$ w* h( O, J: x3 }8 ` 2023年8月3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实验室,科考队员在进行化学实验。(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 x8 O6 E. W u- S/ e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王金辉介绍,整体来看,本阶段大洋科考作业达成如下目标: 5 |, O" ]+ Q' m$ f9 ^5 E
基本完成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和海冰综合调查。考察队获取了大量大气、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海冰等方面的现场监测数据和样品标本,通过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培养分离130株北极菌株,提取68份海洋生物基因标本,采集环境DNA样品9份,进一步丰富了极地基因库和海洋生物标本。
. H' p/ c+ d' { / l- {7 f8 h7 j5 D1 ?
' z+ q9 L4 g1 s( q4 P
& R* D4 |4 e7 ^5 B% F1 a& [. A' Q
这是在底栖生物拖网作业结束后,科考队员从样品中搜索到的海星(2023年8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8 f4 X" n! f* R
部分科技计划项目的现场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气溶胶散射激光雷达、海冰多波段SAR雷达等国产技术装备得以在北冰洋科考中应用和验证。
# c9 o" q. `+ [9 e 极地科考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中国和泰国科学家就北冰洋微塑料调查开展合作,完成了水体、沉积物的微塑料样品采集,为微塑料这一热门环境问题研究提供助力。 7 A& @* I- O/ S7 @
- z) M& h% \# L0 m
1 [# k& R! j' {+ _" _0 C . G3 h) n* V r6 E
2023年8月4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甲板,科考队员在清理、收集底栖生物拖网拖上来的样品。(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 G1 `5 J7 W- ]3 U% U
王金辉表示,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的成果将为进一步认识北极快速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变化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在北冰洋环境保护、北极快速变化响应以及海洋污染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 I7 w" Z1 g; {+ E( P) z) E: _' h 根据计划,考察队下阶段将驶往位于北纬85度附近的加克洋中脊区域,抵达后将开展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专业的调查工作。航行期间将根据海冰情况择机开展海冰综合调查。海冰综合调查作业主要任务包括冰基浮标布放、海冰采样、冰上试验等内容,预计将于8月下旬结束。 6 C+ M9 \; u8 Z- m
来源:新华社 2 P5 Z9 |2 c8 |5 N. q t
本期编辑:孙震
/ w- I0 a( v9 r5 j ' Q7 q2 l+ H- x% q
举报/反馈 ( r9 C3 e& o0 i0 ?1 Y; ^( f; g0 H
z) ^ n1 Z' i
* y% C/ i' M$ T6 s* H6 S4 {: f9 C# r5 R& R4 h
! P& f; s& ~9 M/ X
6 _ p7 o; n1 u$ j8 @0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