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f- Y/ B; x# p
' D& Y; j0 T9 T" H
% ^3 H& g7 M5 E8 \( R6 X' O+ M8 T
7 w: H- g3 D6 Z8 F' W2 [$ r “海经”震源控制系统入海 5 I( w3 v3 ~7 C9 \9 v
澎湃新闻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 “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于10月3日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此举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自主可控、推进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5 t% i0 h2 ]7 ]" G5 c, i+ D
拖缆地震勘探技术是世界上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最直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通过物探船搭载的成套拖缆装备“犁”过海面,以地震波信号实现对海底地层的“CT”扫描,从而看清海底的油气储层。
0 h0 D0 U! L' o: ` 据悉,“海经”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拖缆模式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由震源控制、拖缆采集、综合导航以及定位与控制等多种装备系统组成,突破了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实现了从小道距到常规道距全系列覆盖,具备2赫兹超低频频率信号采集能力,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3 w+ V+ f& R1 n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加速向深层深水区推进,自主高精度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的体系化建设成为迫切需求。但由于起步晚,我国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多项技术参数和性能受限,制约着我国勘探技术的发展。 ; G" `) t! s" u) J' z( _
中国海油技术专家阮福明介绍,与进口装备相比,“海经”采集到的地震资料识别度更高,可透过3000米水深,精细刻画万米地层的复杂地质结构,装备整体性能满足了当前海洋石油勘探要求。
0 X F7 _; {' A- G9 X( A' s 在本次作业过程中,“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按照设计要求,将“海经”系统中的10条超过8千米长的电缆依次布放到海水中,形成一个面积相当于1021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数据采集网,沿航线进行海面拖缆采集作业,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的地震数据采集,在广袤的海面上如同“经纬线”一样准确划分出油气藏位置。
1 D. u9 N, }% T- ]2 b
8 U) D9 O8 b2 L! x$ `# S
8 ]" J$ ~: ]2 V0 O! b 3 v$ N( n V& h; ^
“海洋石油720”物探船搭载“海经”系统进行超深水勘探作业
, ]" x: |% ^8 P( D- A 在我国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40%左右的海洋油气资源蕴藏在深水区域。此次作业位于珠江口盆地3000米超深水区块,是我国首次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超深水区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2 L0 L; k4 s" t 据了解,自2022年9月投产以来,“海经”经历了从常规地震采集到高密度连续采集再到高覆盖滚动采集等多种作业方式,顺利完成了4个工区总计3935平方千米海域的三维地震勘探,已经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
) ^9 K/ f6 h# U 中海油服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赵顺强表示,“海经”的成功应用填补了我国在海洋拖缆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全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缆采集装备的国家。
0 i6 E& A( m% u# N4 j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 Y }2 }" p; @9 ^2 u
* h# O) b9 N, u 举报/反馈 & J' @0 p/ J% u& @$ E* X
& `, `5 @, w9 R& F- ], f& t' @5 w: N5 R: O
8 t* N; Z v( D9 Y$ Q3 t/ ?+ @
* ~: y- N! _: ]8 E: W6 u$ T" M+ f. Y4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