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0 x: q2 H$ C1 T7 w 台风即将来袭 深海作业如何应对?
, V4 U. [ J. o) K6 O+ Q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国的深海勘探技术人员对我国三千米深的海底地质情况正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勘探。这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次使用完全自主研制的深海勘测设备进行的一次勘探任务。
6 O! [. H& Y2 e$ B% g9 L+ O 今天早些时候,海底勘探作业已经完成,目前,团队的工作重点集中在首张三千米深海地质勘探图的绘制工作中。
9 r( n: T* D$ @! Z4 V5 m 不过,根据天气预报,担任此次深海地质勘探作业的亚洲最大物探船——“海洋石油720”预计将受到台风“小犬”的影响。
0 c8 K* O u* p( E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今天在船上,我明显感觉到晃动得更加厉害了。今天我们也是有了一个最新的消息,在这片海域周边的海上油田钻井平台也会受到台风影响,所以上面的6000多名工作人员已经是全部撤离了。我们这艘船的作业区域也很可能会在台风的移动路径里,所以他们现在正在会商,去讨论如何应对这次台风。 9 I9 f! \6 r g2 C" |
: J! y c& \5 h, b4 o* {( q
. D2 r- J+ i) E4 N
2 I/ d u3 D( R% p “海洋石油720”船长 陈宝国:这张图就是现在这个台风的路径,大概在6日的时候离我们工作区相当近了,所以说我们到时候可能要远离台风路径的方向拖航,同时要收缆。先把电缆前面的这些附属设备比如说空气枪先收起来,然后再一根一根把电缆全部拽起来。
4 p4 p% g! Z2 j( b8 Q. }2 Q" m4 J' ~$ y 船长告诉记者,根据眼下掌握的情况显示,“小犬”台风属于远洋超强台风,移动路径比一般台风更加复杂,预判难度高。目前,“海洋石油720”物探船正按照海上船舶遭遇台风的应变部署,在进行船舶防台的临时检查的同时,陆地指挥中心也与船只保持联系,随时给“海洋石油720”提供相应的应急保障。 4 Z# _9 Z/ _8 k& k
: C) J0 o. L. x+ _
$ t7 A0 }3 N0 {/ e6 m
8 F% I9 ^ }6 c+ {# `( s1 y “海洋石油720”船长 陈宝国:这种情况在海上其实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国家现在从预报到监管再到陆地的支持,这一整套的程序已经非常完备了,使得我们在应对海上各种极端天气的能力和底气都非常足。
4 ]/ [+ h- Z5 ^6 {6 i8 W7 G! ? 另据了解,目前在台风有可能经过的深圳附近海域,已经撤离海上作业人员7720人,相关作业船舶准备返港或进入锚地避风。这一地区相关油气田已经启动台风生产模式,由陆地对海上生产设施进行远程操控,确保油气正常供应。 . ~2 Y7 D% ~ M1 Z# _/ g
勘探作业已经完成 测绘工作持续进行 8 X# W/ N9 y I3 ]
此刻,我国首次海底三千米地质勘探作业的现场情况怎样?台风即将来袭,深海作业人员现在做怎样的应对?
. ^( H1 I+ e+ L# N% A9 D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们现在转场到了“海洋石油720”的二层甲板,最新的云图跟早上的直播时相比,现在台风“小犬”的尾巴扫到我们这个船的可能性又变大了,现在体感的晃动也是更加明显,可能在直播当中,我可能会有一点儿晃动。从我们直播的画面中能够看到,整个船现在是有一种起伏的感觉,问了一下船长,这个叫作“涌”,“涌”就是台风外围影响形成的现象,跟一般的风浪相比,“浪涌”无论是起伏的幅度还是时间都会更加长,体感会更加难受,我感觉有一种持续坐过山车的感觉。从之前的一个礼拜来到船上,直播团队已经大概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从昨晚开始,船员和我们工作人员的晕船现象,无论是头晕还是恶心的现象都变得多了起来。早上直播的时候,我们四层甲板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收揽,现在我旁边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高压气枪回收前的准备,因为目前所有海上的勘探作业已经完成了,所以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保证所有设备的安全。在台风来临之前,前几天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密切关注,现在更是24小时不间断值班,去看它的路径是不是会有一些突然间的变化,或者风力是不是会突然间加强,一旦有任何的突发情况产生,我们都会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比如说通过直升机进行人员的撤离等等,一定会保护好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B J" E9 A$ @3 p- W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测绘的海上作业已经完成了,也就意味着我们海上的数据采集工作已经结束了,那么采集好的数据是怎么样变成一张海底测绘图的,我们要带大家去到这个船的“大脑”,也就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心去看一下。
2 P( q) E! B4 M. u & N0 E9 G" f4 J8 C
4 f8 Q* T# V" ~+ U6 ^( F* y B# @! m5 z, Z$ G8 P3 G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们现在来到了这艘船的中控室,也是船的“大脑”,这里在实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进来后的感觉就是被一圈圈的图环绕着,这边有我们地震信息的采集图像,这边还有我们海缆的信息图,所以这里的第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控制系统,它会控制我们所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那么来到这片区域,就会看到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为测绘图忙碌着,这边有正在做分析的同事,旁边还有正在预打印的测绘信息图,这并不是我们最终会形成的图像,这只是截取的一小部分。这几天一直给大家介绍3D打印机,它现在其实已经完成工作了,我们现在可以打开,这个白色就是我们目前打印出来的成品,大家可以看这块儿是海底的情况,这儿其实就是海底3500米深的位置,现在看上去是一块白色,可能还不是很清晰明了,其实这还只是一个初样,我们还会进行下一步的精修,会在今天下午的时候,和首张的测绘图一起给大家呈现出来它的完整体。 8 l9 o$ s! E: ?3 b# `( J' M2 I8 S- ^ r; `
% } v0 `& O" p2 h; Y: ~* x
+ b* p6 C, C, x+ A . p0 L) g, p* I& b7 p" r3 |# [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在这个中控室我还看到了很多磁带,这个磁带上面日期是9月29日,数据量228.8G,上面还有勘探的位置。工作人员告诉我,像这样的磁带,每天基本上会有六盘,三盘是主的,三盘是备份,那么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有的时候这些磁带还会定期地运送到位于天津和湛江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同步的分析,为海底的测绘提供更多的支撑,正是在“大脑”的支持下,我们今天才能够发布出我们首张三千米海底的地质勘探图,到时候的发布就会在我现在所在的这间屋子里,我们也会在现场一直持续关注,希望能够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 H; E4 ^% X3 n8 Z 记者随艇感受海上检修作业 " h3 M& M. r; T4 F) i: N4 ~1 i
这两天,“海洋石油720”物探船作业海域风浪明显变大,如何确保船尾拖拽的10根长达8公里的电缆和5万多个检波器能够正常运作?工作人员加密小艇作业班次,加大对勘探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的力度,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我们总台央视记者也随艇离船作业,感受了一下海上作业的不易。
* P* {# _9 T' w4 m1 ^, d# G8 Z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别看这个小艇虽小,但是它却五脏俱全,它有3个不同工种的班组,分别是驾驶员、轮机员和维修班组。像这样的特种作业,每次出发之前都会开一个安全会议,明确今天的主要工作以及风险点在哪里。不仅如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在我们小艇的周边还会有一个守护船。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工作动态,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5 f- k( \2 \0 i, n7 j/ g8 [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现在“海洋石油720”物探船正在以每小时接近8公里时速行进,拖着10根电缆,就像一个大型农业犁地机,从海面上缓缓犁过。那么像这样的电缆,绵延了8公里,总的铺开的面积达到了140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 b. _) w/ i, e# B( T8 S/ z3 l v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所有电缆当中的检波器加在一起,它的数量超过了51000个,就是这些检波器接收着来自海底的回波,并把它转换成数据传送到船上。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知道海床底下不同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岩层状况。
% p1 E, n+ d9 q3 u4 _' _
+ G' R: Q+ f: A' ]0 r4 m5 t 3 J+ @) v$ F, C9 s& f
( D3 l' h/ b$ K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海鸟很悠闲地停在浮鱼之上。平常工作人员日常的检修维护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检修这个浮鱼有没有被渔网缠绕,以免影响它勘探数据的准确性。 9 l7 [/ `' i- g/ g5 I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横向鸟的卡口处,还缠绕着鱼线,这也是他们检修和维护的工作之一,要把这些鱼线拆掉,否则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在拆卸过程中很容易会卡到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电缆的连接处,有很多贝壳类的海洋生物。日常的检修维护,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清理依附在电缆连接处的这些贝壳类的海洋生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它还没有长大,用手就能把它给掰掉,等到它长大了呢,用刀都很难清理。 + R& D2 n+ n6 U2 `- u( f: Z+ k
“海洋石油720”船队副经理 张各军: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勘探设备,我们叫它扩展器。在船尾左右两边各一个,通过它把10根电缆像折扇一样依次展开。我们保证每根电缆的间距100米。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水下设备不会缠绕,获取更高精度的勘探数据。 . U- p, \+ k/ F% B0 ?+ Q0 I; S x
从浅海到深海 我国海洋能源开发挺进深蓝
F) S0 P. ?! i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聚焦风险勘探和领域勘探,推进新发现和储量增长。
- W' n! s6 z0 S' m 从浅海到深海,海上油气探明储量超10亿吨油当量,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t0 X( G U4 w' g 去年10月,海南岛东南部海域,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今年3月,渤海油田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1.5亿吨,是渤海南部获得的第三个亿吨级油田发现。 # h" h4 r5 X, e) _+ p+ R% j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 谢玉洪: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的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海洋能源开发,相继破解超深水、深层等海洋油气探测、钻完井、工程建设等行业技术难题,初步具备了从深水到超深水,从浅层到深层全海域、全方位的作业能力,为深海开发奠定了基础。
$ R. A. E- m( Y+ F' P( I
# J8 D0 C. Q; I8 J/ x0 Y ; y7 q" c) o% d% [& P3 b& V% U6 s, L/ R
8 Q; D' R0 X2 X( V
“十四五”以来,我国不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快速上产。我国海上探明储量超10亿吨油当量,共获61个商业和潜在商业发现。2022年,我国海上油气产量突破6800万吨油气当量,创历史新高,原油增产量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海洋石油产量突破6000万吨大关,海洋天然气产量突破230亿立方米。(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张伟 张昊 张丛婧 张博) ! l- ?0 R) t4 o# ]. Z2 t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 X* q$ S3 j- B9 v6 g; I
0 \. X2 T$ p4 Q9 v* r 举报/反馈 - o% `: U8 t7 O5 Y
% s0 Y& f; n- u5 Y( ]
+ E4 i/ W5 w, g5 r; ?
' R* V; [6 m0 J; q* D
. F* G, f5 A7 q
' m* M/ S% ~, W+ {+ k,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