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岩石 -岩石在洋脊两侧呈什么分布

[复制链接]
6 R7 R. I" I! G- g+ m. f

地球虽然叫地球,但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海洋占据的地球表面积远超陆地,随着航天时代的到来,这一基本常识也随着地球照片传遍了全世界。

, J1 e6 F5 h7 N6 \* i$ `. e
; t+ m' c% b6 w! \/ L) G' E2 b
# }2 w2 E, y% d5 K# R ! W& P, o1 q9 o- ^
5 F: K, D3 f0 B. T/ `" M; ~/ V
- ?2 E3 R- g1 K- |; C6 W7 X% {

而对于科学界来说,占地球表面积71%,平均深度3795米。含有13.5亿立方千米液态水的地球海洋,其来源仍是一个谜,因为地球是个天然的岩石金属星球,且诞生之初岩浆肆虐温度极高,根本就是个留不住水的星球,所以科学界目前认为,地球在初步冷却之后一定发生过什么和水有关的事。

+ p5 D e V7 ]+ R+ O4 n( M

比如:一场持续了上千万的雨

" E2 x' ]# p3 Y
" J9 ]' F% n9 }) q! n/ u+ V. D
2 B5 _4 U+ n5 L' } 8 l0 C, U% j9 r/ Y" ^
7 ?6 d! I! O3 `5 C& D1 s4 ]
# m& x. Z) ~2 s9 `8 _0 Y( ?6 e

46亿年前,太阳率先从星云中坍塌而成,5000万年后,星云中残留的重元素才开始慢慢凝聚地球。40亿年前,5.5亿岁的地球已经初步冷却了下来,早年间因岩浆活动产生的水蒸气也形成了初级大气层。

. L+ r7 _/ {: o, v6 H! Y( \
$ [% O) R- R# H7 J! \! n/ n+ p- u7 e
+ w2 S y1 Z6 @, C. I 3 \7 i; q8 B/ B, j: b; r
; g& i ^* p1 r9 W l: P
" K7 }8 s& c( ]/ A2 s

于是,水蒸气导致的降雨,第一次发生在了这颗年轻的星球上,但这些雨滴还没来得及落到地表,就又被当时平均温度70的地球蒸发,重新化作水蒸气飞到了天上,参与到了下一轮的降雨中,在不停地蒸发,降雨,再蒸发,再降雨的循环里,地球又走过了数千万年的岁月,地表也在此过程中冷却到了足以留存液态水的温度。

e2 s {5 a* Q/ z& [0 |0 Q1 Y
4 [, H" T! O' W- K$ P
7 U0 Z' f5 D, V8 k% U, ] # `/ J: [ a v. R8 {. R: P: R
# M8 X9 a0 X4 y/ [2 r- J
; I1 T. H; n5 M/ C

但最后留下来的这些液态水,仅仅只占了地球海洋的一半,那剩下的一半海洋是从哪来的呢?

4 }; K9 m4 I( t9 @

每隔76到79年,地球就会迎来一位拖着长尾巴的星星,在中国古代它被称为扫把星,在西方则被称为哈雷彗星,而且这种由二氧化碳,岩石和冰组成的脏雪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少见。

- J7 g. o* V5 J# {/ d( E5 V9 r% u
7 z% o4 [7 L1 M) t/ B2 u0 v0 r& M
$ |! S/ ~. R- V/ V' `: n5 Y2 E 8 o9 Z: h8 G5 E1 y& e: I3 w* U
, @ c% ]( U4 D3 k+ Z+ [1 B$ D1 j4 K
; V& d& ^1 ^' \1 D7 Z( p

2005年,天文学家就拍摄到了一颗直径六公里的彗星,这个量级的彗星里,一般都含有数亿升水资源,而在41亿年前的早期地球上,小行星和彗星的轰炸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那时候地球上还没演化出生命,所以破坏力极大的撞击只是重塑了地表而已。

/ w! K3 `% P/ U+ ^3 C) t" Z
9 @# [' C0 K% u* K
+ x1 l; {# d1 K0 X. B5 ]6 K # J! _/ F. ]! D' k; ~
1 S8 S' g- s" J( e( O
" F2 h. H) G5 O0 A P" ?* z

所以彗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水,就是另一半地球海洋的由来,但在早期太阳系内,相似的撞击送水过程也发生在了金星甚至火星上,为什么今天只有地球还拥有海洋呢?

3 N* i0 o! I5 e! N6 m: S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宜居带,只有地球刚好位于温度适宜的宜居带内。

2 z( k% ^0 X1 ?: M' g5 U% D& k

但这只说对了一半

$ Q# s- T& u0 H) ]
) @, A3 s; _: L( Q4 E% C
8 C; X' N" g, Y) T2 @# z+ T8 i + E4 H: K5 ~8 P+ A+ X$ o s
7 @0 }8 C7 q: \ j
& x$ K0 ]: A+ e* j! X- `

因为宜居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范围由太阳的光度决定,所以在40多亿年前的早期太阳系里,新生的太阳并没有今天这么凉,金星的温度也就没有今天这么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金星当时才是位于宜居带的星球,地球才是一颗荒蛮星球。

3 e4 X: X1 t0 N- {8 z/ F7 F5 ^

而金星海洋之所以消失,主要是因为金星温室效应的失控,也就是没有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导致金星成了一个蒸笼,最终蒸发了自己的海洋。

. s$ b& ^ B- [" r, b
6 d4 W9 a# r, N( t0 U2 B8 C
. S: V- A; U& a* }( E2 {% b # S/ O0 r0 B8 h6 D; C
" M! E4 |$ J0 G
9 F9 s* @2 _/ j; Q

火星则是因为磁场骤减,被太阳风卷走了绝大部分大气层,让自身的海洋暴露在了太阳风下,逐渐也丧失了海洋,只在两极地区还留有冰盖,但就算未来融化冰盖也无法重塑火星海洋,因为没有磁场保护,太阳风依旧会把海洋蒸发。

1 W( M3 Y7 j0 C) C# r
8 E6 c! n0 w; K, H9 H: D
1 T( x* h2 N$ E$ q+ i $ ]+ Z0 b, x: S+ q; W% j* M2 @
$ I$ G# t# Y2 N7 E
% z: `/ f% W6 p+ i6 Q2 n6 J/ B e6 }

今天的科学界,除了对海洋的来源无法准确描述外,对现存海洋内部的情况也知之甚少,寥寥几艘能抗住深海超高压的深潜器,也只是短暂到达过马里亚纳海沟底部附近而已,对于全球其他地方的深海区域,也还是一无所知。

: D9 `3 o* [8 r$ }7 O- x
# E- H) r3 [* O2 J, s$ @$ a
% H9 v! y% w' x4 }+ t2 l- E $ K+ K2 q2 f; V; ^9 R3 q) U
( G& P9 B3 y9 {9 v
0 _6 X4 Q ^% t }5 X* f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对深海区域的探索一定会是科学界的重点,毕竟地球生命就起源于海洋深处的火山附近,未来通过对深海区域的近一步探索,人类完全可能补齐地球生命的演化树,并且在太阳系其他星球的海底,比如木卫二和土卫六,发现类似于地球深海区域的生命痕迹,从而在宇宙层面上终结地球生命的孤独。

# F) m" H6 I+ x6 e/ ~* I9 J
+ [ j! E+ U! }4 s* y1 r7 X
( f* N- r! y6 d 0 a# i9 C9 C5 ]0 g, U
! V( @+ e( J8 k( C; r
d5 @0 V5 W" h" W! i/ S( ` ' u7 g# L8 [) v7 ^ ( h5 Y" m: j! B, A% M* s% R7 z. V" c5 }* V+ O9 w* W 7 o8 F- U0 K1 w! I6 S* A$ a " w6 j' q2 V, ]) k3 ^! l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官昊的爸爸
活跃在2025-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