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了温差能发电的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 j6 z+ o3 q6 w2 U' e' g
+ h" ?. b1 B7 \- W5 C1 \2 o
" o. X9 N, W* G! R! `
国内首套20KW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海试成功
' Q! x( A6 _8 y% V$ W海洋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由温度差而形成的热能,国际海洋能组织的调查报告表明,温差能是各类海洋能中储量最大的能源类型,开发前景巨大。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但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主要处于理论研究及陆地试验阶段。
1 r1 C+ f: t& o' L8 |7 ?: ?' @广州海洋局依托近60年来在南海开展海洋地质、洋流、水文等基础调查研究成果,开展温差能资源调查研究,建立了南海水体温度三维模型,评价优选出了适宜温差能开发的优势海域。为进一步将资源调查优势转化成资源利用能力,广州海洋局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前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依托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项目,攻克了小温差宽负荷透平发电、深海保温取水、冷水管路安装工艺等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充分发挥南沙高质量产业集群优势,系统整合了机械精密加工、电气程控设计、低温制冷系统等方面优势企业资源,按照南海的实际海况研发了国内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该装置国产化率达到100%,且整机体积只有常规同等规模温差能发电设备的1/3,成本低,机动灵活性强。
) ]1 E. @8 |: g/ `1 B1 `( T( }) W: \1 q. k# @$ k9 d& N
& g6 \2 O$ N. g" O8 N- o1 |) d X2 o- Y, Y
; l' X* P% U. m" ~. Q2 S$ I海试作业现场5 U! ]9 v, y; }( t! m' l1 u. L
今年8月,该装置在我国南海水深1900米处海域开展了首次海上试验。试验发电总时长4小时47分钟,最大发电功率16.4kW,有效发电利用率达到了17.7%。此次海试不仅证明了自主研发的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原理可行,还实现了发电利用的实用性验证,相关领域专家对本次成果进行评审验收,认为该装置技术先进,主要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意义。 ` J3 P- m# z
9 Y5 g7 K4 @6 B0 H$ y/ g) q
, H- S( `) w# b2 H' u* [; E温差能发电原型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进行海试; i7 L- i; u+ Q. a4 b
发电试验后,项目组还利用搭建的海试系统,开展了不同排量下的冷、热源循环压力和温度的对比试验,收集了丰富的测试数据,为后期系统的配置优化及大功率工程样机开发、规模化应用、发电成本论证等提供了借鉴参考。. K* n3 s! B3 C' x v' x% }' y9 A% V
" O7 r+ @: d* ^2 d- e% M3 a e8 N
1 J9 B4 M2 h6 N% q
海试期间项目组人员正在监测和分析数据
: q. X) o3 Z% }. {& [& R) Z7 `- Z+ g近年来,广州海洋局在广州南沙区政府支持下,按照《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海洋科技力量聚集,启动建设我国海洋能源领域首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顺利完成两轮天然气水合物的探索性和试验性试采,投入使用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实现我国首艘超深水科考钻探船主船体贯通下水,为广州南沙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保障。
( Z" }6 S' @! H2 W; d) k/ n
8 m) l; ~# Z f8 I& s5 F! J7 P7 V% }9 Z! K) D
<ul><li id="23CAKUVG">
# P' [2 K: R2 m4 \) |, e
1 x, W/ c: s ^ ^
- W; I0 r# t. f6 E8 L6 e, I<li id="23CAKUVH">
# m7 ~! u+ F4 {1 m- _3 n
, a/ x; ~9 V- [, L9 f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g3 C% k2 n! P+ P( s$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