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内容之一,8月29日下午举行的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了《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报告》。在分析了国际与我国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后,报告提出了我国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四大战略,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 Y: F( i/ q' u8 }, P. [: L3 i" V; c" v2 u6 \
[color=rgba(0, 0, 0, 0.9)]
C# ]* b$ ^2 `$ N0 z4 E% J
1 W8 d- x! d" P* m" g% }) C7 j9 m. y" m7 N0 N4 J
3 h f+ `, {' Y6 W“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与全球趋势相同,将快速下降,预计在‘十四五’末期,有望在地方补贴到期后实现平价上网。相比之下,海上光伏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仍然远高于地面集中式光伏,暂时不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研究员王溥分析说。
' J% S( A) X' S% A: B7 \! {' o4 l1 f# z1 g3 O/ J, t
* L7 j8 R- o2 o* x: n报告提出,到206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需要超过3000吉瓦,光伏装机容量需要超过2200吉瓦,其中海上风电和光伏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
0 m A) L( s9 {: f! N8 ~% O7 @8 F& s2 |
2 E+ Z5 u$ u) a
根据REI的预测,到2027年海上风机年度装机将增加到30吉瓦以上,2023年将增加到45.7吉瓦,2035年将会增加到48.2吉瓦,累计装机将会达到520吉瓦,到2027年太阳能光伏将成为装机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但是相对来说海上光伏的占比仍然会相对较低,从成本方面来看,2010年之后,海上风电的装机成本快速下降,其中单位装机成本下降幅度达到50%,品种化度电成本下降幅度达到60%,全球集中式光伏的成本下降幅度更加迅速,其中装机成本下降幅度达到82%,度电的成本下降幅度达到88%。
- s' c( o: z& i5 Q8 B. w8 A2 F, Q$ P, J8 F5 r1 w& \0 c$ B. g
/ {( {( a, l. c% T \! D8 u
“由于海上风电和光伏具有产业链较长,距离负荷中心较近,以及科技创新程度较高等优势,所以在我国的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经济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和电力消纳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研究员王溥分析说。
# Z8 D7 H* P& B# R1 d5 l9 \4 J) @" G$ g
. F5 ]/ \3 C! Z0 J! O' ^海上风电和光伏建设不需要大片的土地,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功率、靠近沿海地区负荷中心以及与氢能海洋牧场等多种模式耦合发展等显著优势。2010年以来,海上风电发展迅速,其中我国无论是每年新增装机还是累计装机均为全球最高,2022年我国年度新增装机占全球份额达到70%,累计装机的全球份额达到44%。而海上光伏尚处于起步阶段,装机容量仍然有限。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和光伏的开发仍以近海为主,“十五五”期间将走向深远海,各省海上风电中长期规划的装机规模已经超过300吉瓦,其中“十四五”期间达到64吉瓦,在海上光伏方面,山东省在2022年发布了海上光伏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海上光伏的装机达到1200万千瓦左右。
7 A% V2 a4 i& ~5 A4 X. w8 }
! k. |3 d1 g7 s9 x0 S
2 \- d, `8 M2 k: v: m) V基于对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报告提出了我国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四大战略,包括将海上清洁能源与陆上的风、光、核、热、储资源进行综合调度的多能互补战略;通过特高压通道建设,在大区域尺度连接海上清洁能源基地与用电负荷中心的多区互联战略;通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资源优势的多方共建战略;推动海上风能和光伏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快速发展的多元共赢战略。
9 I8 L# K- W# f/ D) Y7 {
: J6 l& ]0 p0 `7 ^
8 F$ f1 U1 g" ^6 z2 E+ g“保持战略定力,加强国家层面宏观统筹和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海上新能源成本快速下降;加强模式创新,优化建设模式和市场机制;夯实基础能力,完善标准体系和配套支撑条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海上新能源的全球竞争力。”对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相关政策,王溥建议。- I7 p6 U3 r5 V3 O7 B3 C" I x1 g
" s% @! |! H5 K( s9 x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