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一座固碳储碳的大宝库。据国家海洋局数据统计显示,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并且每年能够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海洋生物捕获和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就叫做“蓝碳”。专家认为,蓝碳将有利于分担和缓解碳排放压力,发展海洋蓝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碳中和”的法宝之一!2 Q4 i1 Z- N! `& d4 r
下面,让我们细数一下那些海洋界的环保卫士吧!
7 w" h' b# r3 C3 W" c- F- ]% r( l01
9 p3 B, u; b% l: p% e. R) o近海固碳四剑客: |8 l: F- Z! h/ N+ C( i# d$ [
0 _# N0 L5 G% q: |
- `. u& d6 m+ \* i- d0 F
; ]/ f6 X' y8 K' Y
( i0 \5 ]2 C/ O. O9 r
: o0 w. _' Q0 M4 G5 ~5 r% l
( f% P3 r7 N" [+ w& S4 f( s2 _( |+ ~0 T1 R
8 s" w. o8 ^, k4 V! i
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牡蛎礁等海岸带植物合称“近海固碳四剑客”,它们建立起了强大的蓝碳生态系统,堪称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 Z6 g- C# a l$ C0 Q% ^
红树林. q1 |, q3 P8 e& S$ v7 y
红树林能净化水体、吸收和降解有机污染。红树林海草床和岩高等林海湿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促进潮水中颗粒有机碳的沉降和保存。1 B3 o; }3 U9 I6 q4 T! b. z% }
海草床) `! L5 T2 @- P% s: s' a+ P5 S
海草床由大面积的连片海草组成,⼴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和热带的海岸线,⽣长在咸⽔和半咸⽔域。海草床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在海草植物中,并通过减缓水流促进颗粒碳沉降。+ C5 K$ a) Q# B) x# x. q% G
盐沼
: D4 ?$ k) O2 k' T$ s5 |. w盐沼通俗来说,就是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盐沼湿地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分布着芦苇、碱蓬、柽柳等植物,这些植物在潮汐运动中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碳吸收,通过土壤进行碳分解,溶解颗粒有机碳,最后进行碳沉积埋藏。. ]& _1 ?! H+ R6 A' O* _3 t2 G
牡蛎礁
5 ]/ {4 o) Q) W" c: G) t牡蛎礁是由活体牡蛎、死亡牡蛎的壳及其它礁区生物共同堆积组成的聚集体。作为全球海岸带典型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合成、沉积作用等过程中可以埋藏大量碳,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盐沼植被、海藻、海洋动物等生物的碳汇功能。
+ F q- m# Y( H5 u% {/ Q8 O: W3 {02. a! N( c" E2 [# t
海上金矿— 磷虾
; Z. G2 {( p9 B! E2 M$ B& D2 s, W y* D% t+ B# A/ M
) D: O: Z$ [' k! `7 d' f2 Y: v
磷虾是一种小型浮游甲壳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南极洲冰川之下。由于成熟磷虾背部呈红色,腹部及眼柱有微红色、类似珍珠一样的发光器官,每到夜晚或者受到惊吓,这些器官就会发射出黄绿色的光芒,所以被称为“海上金矿”2 r6 _- T6 U, x# [
0 h0 m+ y4 a5 I' z6 U( H. z& X3 w4 s+ |$ R
1 o8 j0 h7 I9 i1 G
$ h6 P3 b% U- x) u" I
磷虾会捕食大量的浮游生物,为躲避捕食者会进入深海消化。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有机物被磷虾消化后排放到深海,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库,这种由生物产生的碳截留现象被称为“生物泵”。这样一来,磷虾便成为了固碳的“无名英雄”。
1 m, m w( ]: V8 }3 G03
3 z( L. i. ^5 ~" e$ x& [: e$ {天然碳汇— 鲸鱼
/ K- ]) C, P$ |+ v8 m$ h9 J1 T, I) J9 {( ^! K5 @
; I% U# q' S4 \3 e* f, c
鲸鱼体型庞大、寿命悠久。它就像巨大的森林,一生都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脂肪中。即使鲸鱼死后,其体内的碳也不会消散,而是依旧储存在尸体内,长达几个世纪。据《金融与发展》杂志统计数据显示,鲸鱼净化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绿色植物还要强。4 N6 @9 w3 q1 U5 l% B
! t' z L' M, I; U- f3 t8 Y
( p M; {+ m. A# S( a
1 Z6 @2 O. O! @0 J. A! ~6 f) J0 z/ N! @
平均一颗成熟的树木一年能够吸收22千克的二氧化碳,而平均一条鲸鱼能从空气中消除33吨的二氧化碳。鲸鱼普遍寿命为200岁,相当于一生能够净化6,600吨二氧化碳。
9 k; f% Q, Y1 C( T" \海洋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碳捕获和封存潜力,是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让我们一起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助力蓝碳系统的发展壮大,守护海洋,不止今天!* v4 `' m9 O6 |6 ]! M; K
下面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9 b* Y! G' S _1 j; H# @$ Z& }
浙江海洋预报% @* U/ [5 b: G8 ?2 m0 [8 [
8月14日20:00-8月15日20:009 F Z5 l" \. Z
; Y7 x5 H8 `0 n! D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 P4 F8 n% T6 ]% q% {+ P4 F6 I A) j, T; x$ J
今明两天我省大面海域的风浪都将保持在轻到中浪,杭州湾有0.5-0.8米的轻浪,浙中、北海域有1.2到2米的轻到中浪,浙南海域有1.4到2.2米的中浪。1 w4 a, z! w, t
全省海域海况良好,适宜海上作业和旅游交通。( [" x7 ]( j. L/ F* p0 b
滨海旅游区预报+ L2 T7 s, |9 z7 P; L6 ?
明天,五个滨海旅游区中南麂旅游区的浪高在1.5米左右,海况稍差,较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其它4个旅游区都是适宜出游观光的。
( h- G" t. [8 P) Z' k5 U1 a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 A7 W/ r* x, u$ v& i; Z0 l3 n' A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4 D8 h1 K0 V/ `
戳我进入浙江海洋预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