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滨海旅游……近年来,海洋发展潜力不断被激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8 q3 c" K5 E8 ~6 Z; K; e: m0 S8 h( a. Z9 i
我国是拥有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1000余个沿海岛屿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裕的资源禀赋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较于陆域经济,韧性更强、潜力更大、活力更足。我国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增长引擎。
" x, s/ _& G/ }! n0 o a1 B6 h: x9 M4 H! B
8 E! ?) G, ?4 x' {( R
5 ~- N# Y6 ]2 X: ], _8 I: B+ c) C; M) q- R$ R* O2 K1 x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o% H- n- V2 q. q5 L
& m+ C% M4 P1 Z' U: A7 {- O% T0 P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4.1,比上年增长3.6%,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5 a, r2 H& X7 B& D: W1 I" n: [' }
8 r( X7 B. ~7 _3 ]2 D6 P
报告显示,近6年来,我国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三成左右,实体经济根基进一步夯实。2021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2015年的2倍,海洋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3%、43.4%,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 w9 `. m3 x& j# X+ G3 ?5 v5 ^9 E' y1 |4 v
近年来,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3 f' g' Y! S! K; f" D/ s2 T% L2 |
$ s- y) L9 B- M2 E+ }4 a 据了解,2018年以来,广东省级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共投入3.52亿元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建成了国内首套50千瓦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及实验测试平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处长黄国锐介绍,截至2022年,全省海上风电建成投产装机约791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26%,居全国第二。% M" F: ^# w0 n1 O3 D
+ Y( ~% g2 M# x* y; v) f5 ` ]
“海洋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例逐步提升,尤其是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集群快速增长,使制造业的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不断提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表示。
$ ?1 e8 V2 Y! `1 ?+ l- c5 A4 M3 d9 T% j. j
“加强海洋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向晓梅认为,可以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化,并从强链、补链和融链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健全、强化产业链,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形成海上风电等产业集群,海洋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海工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J7 w; T3 O" C9 L: x& F
7 f" ?6 K' Y9 P6 M+ V; i' |0 ? 业内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把海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持续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做大做强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推动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聚力打造千亿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2 i1 O0 e, b; C/ J% c
7 @9 G; v: f6 c
6 X5 \; {, u0 _5 r* a$ ? ~. ]5 J! z6 _$ D
( l( U/ h1 R! ^6 h1 z海洋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 m) N0 Z! b+ J8 V+ O% d N _
; F, Z8 X. g- ~2 M: m$ W2 x2 x6 S) t4 j# M! ?, a* L. B f
# D6 q' \9 e$ V; E: B% D5 i2 `' j5 D0 J
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海洋生态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推动海洋经济质效齐升,有力支撑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副院长胡求光教授表示。
) R0 b o) l& ]3 t3 w
, i& l: a9 e* n 在广东汕头,海洋经济已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烟墩湾是位于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的一个自然海湾。从几年前的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海岸海滩受损侵蚀,到如今水清沙幼、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纯天然的亲海空间,烟墩湾的改变见证着蓝色生态发展的新机遇。6 r0 @4 q7 d. o+ D7 O9 g
; z& d) m, f$ y% k! M; G$ d, d/ v% { 南澳县土地储备中心主任赖泽泓介绍,烟墩湾的今天得益于2017到2021年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近年来,南澳立足生态立岛,进行海湾生态环境整治,多方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提升海洋生物栖息地环境,强化海洋生态多样性监测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公众力量,实施全民行动,推动人与海洋和谐共生。“蓝色海湾” 整治项目成为第一批18个全国生态修复项目3个先进典型案例。8 E8 S6 u& n6 B2 G& z
) P4 Q. Q8 H. e0 M# `
南澳县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成效显著,旅游综合收入明显提高。南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蔡锦芳表示,南澳岛入岛游客从2017年593万人次增加到2022年的802万人次,“五一”假期接待入岛游客约45.66万人次,根据银联消费数据测算,假期消费总额达到2.93亿元,其中购物、住宿、餐饮消费占消费总额比值超过80%。/ L' e. u7 a. G( ]4 F% @9 E
% p% g D4 S$ q/ ~
蔡锦芳介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和转产转业渔民的就业门路,整治后附近村民开民宿和餐厅增加了50家,而且大大提升了岸线的防灾减灾能力,烟墩湾海堤可以保护所在村约8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生态保护的意识,实现了“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目标。
% O0 V3 h9 ?! T& F6 X* _% q( ?# O+ G, N
3 G1 r* U( Z2 ~% w
" S' Y6 G5 g- A7 U* u( k6 R8 ?# t: C
▲ 修复后的烟墩湾 " m3 L g+ D) s- d8 S- _
“蓝色粮仓”建设继续提速 M# g1 S/ G0 }* P2 [% ~0 l
" Z% C7 }+ O' L4 l) [! Q" k% I4 x7 I, g5 P1 \" Z) d- `; I
在南澳岛深澳镇,彩色生态浮球规范有序地排列着,形成一幅巨型的“彩虹海”景观画,这是南澳岛新晋“网红”打卡地,而在这片“彩虹海”的背后,是鲜美的“南澳牡蛎”和“南澳紫菜”产地——深澳镇。; y7 e# c- C* v; y
+ r) [1 t. L. d* s, d) K2 z" y 南澳县深澳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深澳有浅海滩涂约5万亩,规划为吊养片区(含紫菜养殖区)、网箱(渔排)片区、底播片区等三大类功能区,共规划养殖面积约3万亩,是紫菜、龙须菜、海带、牡蛎等海贝藻类的良好养殖基地,全域采用生态套养的模式,将贝类与藻类混养,保持生态平衡、水质稳定且提高产量。依托海洋养殖,打造“蓝色粮仓”,2022年深澳镇海水产品产值超2.1亿元。: o4 S; c( O& m# L
, \9 F- t; Z* N7 P: q; j
在科技的“加持”下,深海养殖更高效省力。6月6日,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正式投产,这是广东目前已投产的、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也标志着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速。借助平台搭载的海上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可节省60%的人工成本。5 z; D, y- }, @/ e: ^7 @
6 g$ }* G1 H- z8 k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是基础支撑。”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陈华谱介绍,当前,广东正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广东是最早开启深水网箱养殖的省份之一,并最早实现重力式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推广应用,养殖装备总体水平国内领先,海洋装备产业的集聚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B. R. k8 H: ?+ L" O' l) i& Z5 o" P7 M! f* ~. W
胡求光表示,目前我国海洋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海上核心技术设备有较大发展空间,搭建海洋数字化技术从近岸向中远海、从水面向水下和海底延伸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服务体系仍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
$ @; i, S% Z7 k, ^. M7 O
5 n& S5 n% T0 T
5 Z# n+ M2 {$ U0 T. X% {$ R# l' K来源 | 人民网( J. s5 m* a% l' \4 r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 Q: b1 V: s9 S
$ Z- v S0 ? p. o9 |! _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6 {! I" a: M& ~" K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