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林间院士团队在南海深部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复制链接]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林间院士团队在南海深部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通过海底地震仪台阵探测,首次获得南海南部地幔相对富含水分的地球物理证据,揭示南海深部地震波速度结构南北不对称,成果以“Mantle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trapped water in the Southwest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_$ ]) ?3 E! f- g: a
% B0 l, \8 r1 ]) A" j

; }) q" j, w2 l6 W, v;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w8 w- x2 ~. }; o7 t1 h, s: S2 d# v$ L
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近亿年以来,大量的地球板片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俯冲到南海之下,因此南海深部被称为俯冲板片的“地下宫殿”。但由于海底观测的限制,人类对该“地下宫殿”的深部结构一直知之甚少。林间院士团队首次在南海西南次海盆实施高分辨率被动源海底地震实验(图1),对南海的“地下宫殿”进行三维高分辨率“CT”成像。' {4 H7 W& E7 {- F
+ T( \+ C6 G  J1 f! I/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1 E" L( V: ~1 w& P6 s6 \8 [
1 x2 h5 s+ L0 f& [( p: v6 @
图1.南海海底地震实验
! |4 w! l: }; i/ o7 I( p* b在南海西南次海盆,研究团队发现,海盆南部40-80公里深度存在一个明显的低地震横波速度异常区,且异常在约50公里深度处达到峰值(图2)。经过深度热力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团队认为南海南部的上地幔相对富水,推测这些水可能源于俯冲板片的脱水作用。" t1 Z9 D# I4 n7 E
' f! H" o7 A9 t# f9 O5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t) `  h' g& h
& s& w: `& ?2 k/ s
图2.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幔横波速度结构:平面变化(上图)和剖面变化(下图)
) R+ z8 k, B+ D* |结合南海现今构造,研究团队提出一个全新的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幔演化模型(图3)。一千多万年以来,断裂的古南海俯冲板片在下沉过程中持续释脱水,导致南部地幔相对富水(~150-300 ppm)。本研究对揭示南海俯冲板片的“地下宫殿”结构、南海大量火山与岛礁的成因以及地球俯冲带水循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W$ f4 Y( o: M; ^, H" g$ r$ z$ t+ \

, ]5 Y5 x, [;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Z3 q% P- z- u4 K

) R+ m$ K7 {* V" V- U9 n% u9 b图3.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幔演化图
! F* W  P2 F% i( k2 W8 |" F) C
  S6 J. V  M  k4 R, Q2 ?; m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田晋雨为论文第一作者,林间院士为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同济大学教授马知途、副教授俞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敏、张帆,副研究员张旭博,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黎伯孟、郭来银。南科大为论文第一单位。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项目等联合支持。
3 a$ @9 }8 c5 E! m+ Y论文链接:" M/ g2 }: f5 E8 `  q: j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385-w
/ `) ]' A6 e( C2 x- y; Y) s
! J7 Z. m" D" n9 ?3 L+ ?+ K+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i5 ^# x2 r" S1 B
# P8 s4 P7 `  d! g  Y
' |: o( W9 F0 f$ ]7 W信息来源:南方科技大学。8 t, s% i, F, [. ?/ e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