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网友围观“蓝眼泪”刷屏!专家:其实是赤潮的一种,基本无毒

[复制链接]
这两天,浙江沿海网友围观网红“蓝眼泪”的视频刷了屏。
3 {3 G9 o* N: `7 Y6 K) y& I在温岭石塘开海岛民宿的林先生昨天晚上就在海边玩赤潮,还用小石头打水漂,打出了五连环“蓝眼泪”。
5 Y, p" E3 `* s  B& F& y& D

# M2 z: _8 }% \7 I7 E& w( Z.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3 a6 m. O" w% O" i0 L4 F
( H* Y+ Y/ p9 t# m3 h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浙江沿海梦幻的“蓝眼泪”其实是一种赤潮。* `- g/ j3 j) ?8 e
今天上午,潮新闻记者从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了解到,浙江沿海四地舟山、宁波、台州、温州均有赤潮发生。9 }) a9 _% Z* q3 _7 H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赤潮发生时,海水颜色会有变化,所以,当大家发现海水颜色变化时,请不要下水、游泳。/ J- o7 ?- J/ y$ [' A  v, A
网红“蓝眼泪”有毒吗?6 f0 z0 |- J3 U; y0 D
赤潮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由藻类密度过高形成的。
  x) m! K: g& u$ t有些海洋中的藻类会发光,而“蓝眼泪”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海上发光的现象,一般出现在每年3月至10月,尤其是在春末夏初之际。" t, i2 d1 K6 C$ A0 p% m

" D$ [9 u( h) m& D6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6 @. B0 }/ I9 E
( n  m2 f7 _; X7 H! X5 B高密度的夜光藻随着风浪聚集,在夜间受到扰动刺激时,储存在体内的大量荧光素在荧光酶的氧化下,迅速发生反应,将大部分能量转换成蓝色荧光,形成“蓝眼泪”现象。
# M( g  J2 V1 v% S; _2 P去年夏天,浙江舟山、温州等地的海域也出现过夜光藻,这是一种常见的赤潮生物,只有达到一定密度才会引发赤潮,形成赤潮时,在白天海域呈现的是粉红色,甚至砖红色,而在夜晚才发出蓝光。4 E0 e2 T+ h% m( k
& M0 k# Z* g& @  e* c6 o;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C8 \# _0 s2 O! ?: A0 j

/ d( t) b+ @" e, Q0 o在浙江东海,有这样一群从事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的技术人员一年中的365天,一半时间在海上漂泊。
# f4 d0 d0 Z# B  O7 P! |他们坚持每年给东海做“体检”,定期开展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包括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典型生态系统监测、生态灾害监测等,而海洋人的艰苦付出,为的是了解海洋生态状况是否健康、生态资源是否可载、生态风险是否可控……% h6 Y6 W% w3 ]

; t( l* I( a" c$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7 G6 a7 K( T& m; a! ?
2 S/ b& N. m. \+ K/ O  k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海洋赤潮,它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 V7 h7 k; o6 i9 t; t& C那些有毒赤潮,还会威胁到海产品和沿海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生态预警监测中,赤潮高风险区的常规监测和赤潮灾害应急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
" x3 @8 s0 F% E+ p$ P) P0 I$ p像去年夏天舟山花鸟岛海上奇观“蓝眼泪”,其实是一种无毒赤潮。
7 Z7 e0 U6 G: \+ E8 n9 F$ R; p赤潮年年有,浙江海域的基本无毒
- f0 I4 F) t8 R6 R6 U6 @) ~一旦海域发生有毒赤潮,相关部门会及时进行处置。根据资料统计,浙江沿海的赤潮,基本为无毒赤潮。
% K1 ?! C2 _% g: E5 @2 d根据《2022年浙江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去年浙江海域共发现赤潮17次,累计面积1552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1次,面积20平方千米,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i7 v# b& s7 I$ n: I3 E
不过,2022年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均少于前10年平均值(20次、2 170平方千米),与2021年(22次,7 084平方千米)相比,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减少23%和78%。. p6 v% U" |5 \7 M
; I8 p' k6 [)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 N( D" _; K6 l; G

& C8 u) P8 v* k) b0 N0 m去年,浙江单次持续时间最长的赤潮是5月5日~6月9日在宁波市象山县石浦至渔山海域发现的赤潮过程,该赤潮过程持续时间共计36天,赤潮优势生物为东海原甲藻。2 W" }- r) O- W4 U( R2 v
单次面积最大的赤潮是4月10日-4月15日在温州市苍南县大渔湾至渔寮海域发现的赤潮过程,最大覆盖面积为533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生物为环胺藻。
+ H: K0 m: b1 ?$ q, s( h

6 a% u- h7 [9 b7 m* 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_/ \+ z! a) r) f$ y, b
: o" v+ [0 h/ f2 e5 B8 i" u去年,温州海域发现赤潮累计面积最大,达到76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9%;宁波海域发现赤潮累计面积最小,为8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1 r" p0 _! Y1 a& h
以去年为例,赤潮影响禁止类、限制类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共12次,其中影响重要渔业海域6次,影响海洋特别保护区3次,影响海洋自然保护区2次,影响重要滨海旅游区1次。
3 U: J8 s) P: E$ _. L
  p# N& S/ C  W7 ]2 L)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e! U5 v. S0 K$ [' Z

0 i: v, s: a# l4 ?7 q" w3 K" y; v5 ?. {6 _" |. N: d# `" u
信息来源:潮新闻。
8 r7 b( [/ y8 w2 S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