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助金额可上千万!涉海榜单!2023年海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第一批)发布

[复制链接]
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利用海南省内外科技资源攻克制约海南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日前,海南省科技厅发布了2023年度首批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并就对接揭榜、项目申报等有关事宜下发通知。3 d) J* b6 x/ _8 ]. i
据悉,本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共23项,总投资18850万元。榜单主要有省住建厅、省资规厅、省旅文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等省直行业主管部门项目11项,三亚市、三沙市、文昌市、东方市、五指山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等市县政府或重点园区项目11项,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1项。' g( a& \9 Y4 j) z
目前,项目相关申报已开始,有意向的申报揭榜单位可对照榜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拟定项目实施方案,于5月15日前向发榜方提出揭榜意向。发榜方需参照海南省财政科技项目立项评审有关规定,通过专家评审、行政审定等方式,择优遴选确定揭榜方,签订合作协议。顺利签订合作协议的揭榜方,可通过海南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填写项目申报书,并上传合作协议等相关附件。8 f* d8 C! L3 E' m3 m0 k, Q* `
海南省科技厅鼓励发榜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揭榜方”,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鼓励有信心、有能力组织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优势团队积极申报。对经过揭榜遴选、论证完善、审定公示等程序,成功立项的“揭榜挂帅”项目,省科技厅将按照榜单要求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
8 s6 D" D! O. Z  {2023年海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第一批)涉海榜单
' [' b' @' E+ v3 K% W( s& D, S6 w0 X$ a2023年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
8 `/ \8 d. h! B2 R
3 W* ~) u- e5 ?项目榜单(第一批)0 k' H; ]9 L1 }, R# k& a# s% i
涉海榜单: n, F7 f. r) N+ }; p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资源攻克制约海南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探索、积累揭榜挂帅制度实施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凝练形成2023年度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第一批),现将榜单任务及有关要求予以发布,涉海榜单如下:) r" z8 W  V4 J0 e8 i
一、高新技术
4 N9 W, }: r: W" u8 ?项目2.海岛光-储-柴深度融合微电网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
/ U' k: k1 E( f, M7 d系统优化光-储-柴深度融合的智能微电网,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保障海岛稳定供电。重点研究:(1)基于提升海岛微电网稳定性的光储柴深度融合技术;(2)光伏加储能系统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技术研究;(3)储能系统健康状态动态监测与数据应用技术;(4)适应“三高三强”环境、自动化的光伏设备维护技术;(5)可充放电海水电池及高性能电极材料的预研。
3 f( S; a/ F5 m/ E  R) V0 U. {考核指标:! j2 @; z! E, K  ^9 L" T, x
(1)数量指标:申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上;在国内外本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8 s+ T& {6 n' a5 z* K7 S: D
(2)技术指标:光伏清洗机器人可全自动运行,最大工作坡度可达40°;电池荷电状态估计验证模型误差低于2%;电池端电压估计验证模型误差低于8%;开发的光-储-柴深度融合微电网系统电压偏差小于±7%,频率偏差小于0.5 Hz,控制响应速度小于100 ms;海水电池电极材料容量不低于200 mAh/g;海水电池电极循环寿命不少于2500次(容量保持率在70%以上);1 \( }) z$ F9 s$ t4 G
(3)质量指标:年停电时间低于5 min;% q" s: C" {' |" K7 J
(4)应用指标:成果可用于海岛特殊保障电力系统;3 |8 B) V8 b) v2 W9 t- j
(5)产业化指标:成果在光伏规模不低于1.5 MW、储能系统规模不低于300 kW的应用示范点实现应用。
# }: s; a, o2 k. w8 B3 B2 L6 k3 A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发榜单位出资500万元,省财政资金补助500万元)6 a. o7 Y9 M: w
发榜单位:三沙市政府
! e- ]2 k/ J# {项目时限:3 年
% d) `" ^- l% w( e( }7 }. f2 A对揭榜方要求:
, G+ C; p2 M/ p3 b7 s(1)揭榜方技术实力:揭榜单位长期从事海岛微电网搭建、储能系统检测、海水二次电池储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拥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5人;具有有助于形成产学研用等稳定的合作机制。( V# b% `' ^, D6 X+ b
(2)揭榜方资质要求:牵头单位需具备二级保密资质。
7 e1 o* w, d$ D' c/ q( V% j(3)产权归属:在本项目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相关成果归属于双方共有,必须在海南省三沙市进行成果转化。+ e' s9 f7 O# P5 g1 l0 P: O2 v, B
(4)利益分配:对共有技术成果的独占许可、排他许可、转让等处置行为,需经发榜方、揭榜方双方协商,并履行各自审批手续,因技术成果产生的收益由发榜方和揭榜方共同协商决定。
! v! q$ H8 J% f4 I) S项目3.海洋复杂地形无人机、艇协同组网测量技术研究
- ~( O7 z) V  K0 f) _( i研究内容:
4 {+ ?/ @' s# X7 S( |针对我国近岸和岛屿周边高空间分辨率下的高精度水深数据的需求,提供复杂地形海域的高精高分地形数据高效获取无人智能平台协同解决方案,重点研究:①无人智能感知避障技术、任务规划技术、伴随控制技术和无人机、艇集群智能协同控制与管理关键技术,建立面向海洋地形测量任务的多平台协同与管理技术,实现无人机、艇组网协同控制技术;②高光谱、水深、海底回波强度等多源数据的预处理技术、时空一体信息关联技术、多源异构数据空间配准方法、数据融合算法技术,实现无人机、无人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处理技术;③无人机、艇协同组网测量技术与海上试验相结合,近岸和岛礁周边水深测量验证。9 L7 C8 |1 V" F! h3 r
考核指标:: w! V! ]/ o8 {8 ?8 p5 i
(1)形成一套海洋地形无人机、艇协同组网测量系统,实现海洋地形测量,具体包括:实现 3 架无人机、3 艘无人艇协同组网测量;实现 6 个无人平台测深数据融合;可满足南海近岸至 500m 水深范围内的地形测量;水深精度满足海道测量规范(水深精度指标),不同测深范围 Z 相应的极限误差分别为 :±0.3m(0100):测量效率:3 架无人机组网,飞行高度 1000m 的情况下最大观测面积不小于 20000m2/s;3 艘无人艇组网,水深 20m 的情况下最大观测面积不小于 1000m2/s。
2 P% m* G: G) T# e/ G# p- h(2)形成一个复杂海域地形无人机、艇协同测量专业技术团队,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及其他技术人员在内不少于 10 人,取得海洋地形测绘服务合同不少于 1 项。! I1 ?1 P9 U2 s: v$ y
(3)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海洋军事、海洋风电场运维、海洋油气、港口、航道、内陆水域工程(涉水桥梁、水库大坝)中不少于 2 种。: N% x9 c6 _6 a. W2 ?3 I
(4)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论文不少于 2 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不少于 2 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不少于3项。8 {. m9 M5 w4 k" S
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发榜单位出资500万元,省财政资金补助500万元,揭榜单位配套1500万元)$ @$ |7 P$ ^' w5 H3 J0 X' r
发榜单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U& g1 ^0 D9 R: D& [( R
项目时限:3 年$ L* T; z; u8 {  Q* N* s/ {# C
对揭榜方要求:在基于无人机的水深遥感算法、无人机遥感试验领域、海洋立体观测及无人艇领域具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支撑,掌握无人艇控制、导航、避碰、无人艇平台组网海洋测量、海洋测绘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
0 e8 G& A4 S0 }/ H! H  I* Q项目6.海南新能源水上运动装备产业动力系统研究项目; @, y/ v% ]  Q5 r
研究内容:开展多模型与多目标优化的水下大功率电机的系统级驾驶控制逻辑设计,掌握负载突变条件下的电控系统稳态工作点变化规律和优化控制技术,获得水下大功率电机的安全运行机制,提升系统稳态性能和响应速度;研究水下大功率电机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提升能量利用效率和续航时间;研究电机性能参数对能量消耗的影响机理,分析加速、减速等操控行为和续航间的协调关系,提出 Trade-off 电驱系统优化设计方法。8 W# E  M( C. ^" O7 U% f
考核指标:提出一套多目标优化的水下大功率电机的系统级操控逻辑设计的仿真方法,并在实验平台进行技术验证;提出一套Trade-off电驱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分析加速性能和续航之间的协调关系;受理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在国内外本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带动社会产业1亿元(揭榜方提供评测方法)。
" t$ N- T+ W/ L, p( T2 k* h. {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补助 500 万元)! q& _0 D; _5 F
发榜单位: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f) z' e, Z. b7 _项目时限:3 年  w( \7 h4 h- D9 S( E4 j- g
对揭榜方要求:(1)揭榜单位长期从事电机调速系统控制、分数阶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信息检测技术及其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拥有独立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五人;具有有助于形成产学研用等稳定的合作机制。(2)在本项目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相关成果归属于双方共有,发榜方作为第一拥有者。优先在海南省进行成果转化。(3)对共有技术成果的独占许可、排他许可、转让等处置行为,需经发榜方、揭榜方双方协商,并履行各自审批手续,因技术成果产生的收益由发榜方和揭榜方共同协商决定。
8 y  v- x% K  Y项目7.南海西部关键海域海洋环境立体组网观测技术
6 i/ T9 [* W# w# u. J研究内容:针对南海西部海域海洋环境信息保障能力薄弱的现状,开展南海西部关键海域特殊地形和动力环境下海洋立体观测方案总体设计;开展海地空天一体化的南海西部关键海域区域海洋立体组网观测技术研究;基于区域海洋立体观测系统获取的多源数据,开展信息处理并实现与“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的对接。& ]4 Q! g; y6 x, \2 C
考核指标:
9 Y; ?* L  J+ Q. S# }(1)形成南海西部关键海域海洋立体观测方案总体设计方案 1 套。
- i- P3 o% B5 B$ d9 C" D4 ?7 V(2)集成实时观测平台种类不少于 6 类,包括实时潜标、锚系浮标、水下滑翔机、无人机、漂流浮标,以及系列国内外在轨遥感卫星等;可实现水面与水下海洋环境要素立体实时观测,在位运行不少于 1 年,运行期间最大同期在位装备数不少于 30 台套。- M0 t$ l- w9 H- t2 m
(3)实现实时观测数据与“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的对接。
; [$ n. f: t9 h2 ]" ~% c(4)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论文不少于 3 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不少于 2 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不少于3项。
1 R) |# w7 g, G, H0 g" j+ H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发榜单位出资1000万元,省财政资金补助500万元). G+ X% i1 G' Z5 F( i  R6 w
发榜单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 q) Z/ b0 m  C# O' F, ~项目时限:3 年
) u( a9 M2 R" L5 r# Q对揭榜方要求:具有较强的研发团队、科研条件和自主研发能力,在海洋立体组网相关领域拥有良好的科研业绩和经验基础,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能力完成研发任务;揭榜方应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社会诚信,近三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
" d$ A& y# c, V+ b  g二、社会发展
# z5 ?9 \9 w0 q* t& l$ C项目8.新一代海水降解塑料中试及应用研究5 m' a/ y7 v8 B, p% ]/ n( o
研究内容:以研制海水(全自然域)可降解塑料、实现产业0 ]0 @' F4 p& b% G: s+ N
化,解决海洋塑料污染为目标,开展新一代力学性能可调、加工适应性强的海水降解共聚酯百吨级中试及应用研究。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海水降解共聚酯中试流程及装置工程设计;(2)百吨级中试设备建立;(3)百吨级中试工艺研究;(4)万吨级示范工艺包编制;(5)海水降解膜类及注塑类典型应用制品研制。
( q6 q% U) L* k* m考核指标:
! f3 w) x# X$ }1.总体目标
  l  Z, r5 t5 K; Q  C聚酯吨级中试生产及万吨级工程化计划落地海南,并依托海南“禁塑令”有利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进行重点树脂及应用制品示范。项目实施符合“禁塑”工作替代品产业需求,有利于助推传统塑料制品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海南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将为解决海洋塑料污染提供重要材料选择,深度体现并巩固海南在塑料污染治理特别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先进性和引领性。
5 r; H: P% Z& H' F  A% C2.具体目标
% q1 ~* W3 |& l8 ~+ l(1)数量指标:百吨级中试反应装置 1 套、百吨级中试配套工艺 1 套、万吨级生产工艺设计 1 套、海水降解共聚酯 2 种、海水降解膜类及注塑类制品各 1 类、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 8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10 项,培养研究生不少于 3 人。( m0 Y2 g4 [1 r9 p: a5 ?
(2)技术指标:海水降解共聚酯加工适应性强、力学性能可调,拉伸强度≥20MPa、断裂伸长率≥200%;材料堆肥降解性能符合国标,海水中 500 天内二氧化碳法生物降解率不低于60%。
7 v4 |: t# o5 l& J2 r, d* y(3)质量指标:中试装置运转正常,生产工艺稳定。海水降解制品满足制品标准要求。
9 `( C9 O* P6 H$ a(4)应用指标:在 5 家以上制品企业进行树脂适用性验证,制备 2 种以上吨级规模的海水降解塑料制品进行试用。
* t" |$ R& u  U2 W8 y7 [(5)产业化指标:年产百吨级规模可供应吨级树脂原料给中下游企业进行相关产品研究和开发,形成万吨级生产的技术工艺包,为万吨级装置的设计和建立奠定基础。
, g3 x1 `! Y8 e0 N8 G& S0 ]5 A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补助500万元,揭榜单位配套500万元)。
) H5 D& N2 I  g5 f" K. j. D8 Q& G4 n( S2 n发榜单位: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 z+ x! z1 t, a1 S( z( ~项目时限:3年
5 `& A/ Q! n7 E7 @对揭榜方要求:团队具有海水降解材料研究基础,完成海水降解塑料小试研究,确立了可直接中试的定型产品;若是企业牵头,企业近三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无重大违法行为;有开展相关研究的团队、设备等基础条件;具体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由参与方协商确定。
2 r, U- W3 [3 {6 R/ Q6 q; R3 u项目9.海南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及生态碳汇测算、国际化评估及标准
+ t8 x0 ]$ s6 B' P2 f3 m3 z研究内容:项目围绕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双碳战略目标,针对海南蓝碳评估国际标准及生态经济价值开发提供科学路径与系统性方案问题,重点开展如下研究:(1)在海南省典型区域,建立基于固定样地的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碳汇精准观测体系;(2)厘清海陆交错带复杂生态系统蓝碳碳汇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形成生态碳汇精准测算技术、评估典型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通量;(3)提高或完善蓝碳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和手段,基于遥感和人工智能,建立海南省红树林、海草床等蓝碳碳汇评估模型,定量评估海南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潜力;(4)融合现场观测与低空遥感,构建生态碳汇数据库;建立全省蓝碳评估应用机制及体系,实现海南蓝碳评估的科学性、实时性、准确性,为发挥海南蓝碳碳汇功能提供应用方案;(5)综合利用海南蓝碳评估模型及相关研究成果,推动海南蓝碳国际化评估,提交蓝碳生态碳汇测算标准或技术指南与规程,构建生态碳汇应用示范区。
! M, X( M" y* k1 Y考核指标:5 _4 [) `+ G* |- {. X1 z$ E
1.总体目标
$ e! ~8 ]* D' ?# s0 `通过机理研究-技术研发-模型预测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突破单一生态系统研究的局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具国际影响力的海南蓝碳碳汇核算方法体系,为海南最优滨海湿地碳汇管理范式的实现,以及海南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 D1 ]' V7 U! ^" w' H( u- a2.具体目标
3 }# k! `5 ?0 a& C0 P, e(1)探明蓝碳生态碳汇关键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厘清滨海-近海耦合对碳汇的协同影响;8 Z" |; R' W5 N! }
(2)构建移动式生态碳汇精准测算技术1项,其中物种识别度≥90%;并基于遥感和人工智能提出蓝碳评估模型及应用方案;/ x' i& \3 q  B3 T5 z
(3)研发海南蓝碳系统生态碳汇数据库及蓝碳评估分析与数字化应用平台1套;
1 C0 l5 k7 ?# Y+ w5 u( a(4)开发海南红树林和海草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通量的评估技术2项;
% f$ o* x4 Y. T4 h& z% n# f(5)集成生态碳汇精准测算与评估技术,构建包含红树林和海草床的应用示范区不少于2万平米;0 ]9 g+ N( X* p5 m# E
(6)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4篇;申请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培养本土化博士后、博士、硕士人才8名。
* W" f8 O1 G2 m! F8 B; U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补助 500 万元)
5 V0 \2 E- g( Z* G发榜单位: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8 C) L; P0 x/ |& }$ }项目时限:3 年, a) L) t) W; S7 f6 ^4 ~; @& F
对揭榜方要求:具有涵盖经济、蓝碳、生态环境、碳汇交易、遥感应用等专业的稳定人才队伍和科研条件,省内具有高水平生态学研究尤其是蓝碳研究基础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对发榜项目能够提出完善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解决关键难点问题,衔接当地落实试点研究和示范基地。优先支持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和先进成果产出,能在海南形成学科优势并培养本土化蓝碳技术人才的省内单位和团队。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社会诚信,近三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 D7 ~  n( S4 L8 {! k/ u
项目11. 海南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与碳汇增汇协同增效技术研发与示范
: Y; K' Y  `) u% p研究内容:围绕海南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及美丽海湾建设的需求,针对当前对滨海湿地固碳和其他生态功能协同关系认识不足,协同增汇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功能修复体系和方法学研究尚未成熟等问题,将在海南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开展:(1)建立滨海湿地关键生态功能量化评估技术,阐释海南滨海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方面的生态功能之间的互馈机制;(2)研发高效植被和沉积物固碳增汇技术,开展固碳增汇与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协同增效技术研发与集成;(3)在文昌、琼海等地,构建红树林和海草床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示范区,并进行修复成效评估。& ?+ U, w+ L. J; b. g3 D- g, m
考核指标:
( c9 {3 ^& D/ D/ G1 p* U& K! y1.总体目标
7 A0 I! ~! Z# n3 ?构建热带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保护修复策略和技术标准等,通过政策建议、技术成果应用和技术标准等形式应用于海南沿海地区的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中,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c6 ^& c. O3 |' r8 P
2.具体目标0 G% Z3 {' F# U. H, `. D
(1)构建滨海湿地生态功能评估技术标准1套,提交面向碳中和的海南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策略1套;/ T; N8 n" |: L0 w, Z( s& G
(2)研发滨海湿地植被固碳能力提升技术、土壤固碳能力提升技术、生态功能协同增效技术各1套以上;( Y: r& u/ F  E+ e1 O9 Q
(3)建立红树林和海草床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示范区1个,面积大于200亩;进行修复成效评估,形成典型案例提交政府咨询报告1份。- ^3 ?; x  b8 i2 r
(4)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10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4件以上。- J( K' h& y( m/ b% m* E) A. @
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补助 500 万元): U( i$ {" `" B  j, ?
发榜单位: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L! y2 C! [$ G
项目时限:3 年
) W! v9 D; }% \3 ~对揭榜方要求:国内具有高水平滨海湿地生态学研究基础的科研院所,具有海南滨海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成果和示范经验的科研团队。对发榜项目能够提出完善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解决关键难点问题,具有落地示范基地的能力。鼓励研究团队长期在海南滨海湿地修复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Y- x' z% ~* `1 \# ?2 m
项目12. 海南“人工上升流”海洋负排放技术研发与示范2 [) O; C& V* K9 v, n- I
研究内容:围绕结合海南海洋牧场建设,应用“人工上升流技术与应用”成果,开展“人工上升流”碳汇试点工作、探索构建兼顾环境与经济的优化养殖负排放模式的需求,重点开展:(1)研究大范围、高效率的海洋牧场人工上升流形成及调控技术,阐释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营养盐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2)研究特定海域中多个上升流装置的布放方法,为形成有利于海洋负排放的人工上升流营养盐羽流层提供可靠的调控手段;(3)结合海南海洋牧场现状,科学选址并布放人工上升流装置,建设海洋负排放示范工程;(4)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查,探索上升流通量对海洋负排放影响的途径、机制和规律,为评价海南省人工上升流负排放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O$ K- o+ M$ T& s" r
考核指标:
  J4 c. q+ r* f+ m, t) u1.总体目标( M1 s' n+ _8 `* f
构建热带海洋“人工上升流”海洋负排放技术。结合海洋牧场建设,应用“人工上升流技术与应用”成果,开展“人工上升流”碳汇试点工作,通过提升上升流涌升效率,使养殖增产,同时有效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并提高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促进海洋增汇,并建立示范区。: B/ ]. h4 V7 Y
2.具体目标+ i* Y: j: M- D5 R- U& j
(1)完成“人工上升流”负排放试点建设可行性方案。+ z/ s7 ^+ ~" }: ]7 k# q8 W) |5 G
(2)“人工上升流”负排放试点装备入海可安全运行12月以上。
: }( x) P' p4 \4 J(3)完成海洋牧场人工上升流负排放方案研究报告1份。; ^6 y& p& g! W
(4)建立“人工上升流”负排放关键技术,建立产学研示范区1个。
3 y; Y; L) V+ u* p% k! w(5)发表SCI、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5篇,申请人工上升流相关专利3-5个。# ^3 \/ k8 h+ n3 R# Y% A/ |' J9 h6 y
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补助 500 万元)+ l: A9 r* e9 H) S7 a; I8 m: D
发榜单位: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9 S1 q$ c+ n9 x- P0 J4 o# z. @项目时限:3 年4 m) P8 z) m, N. E
对揭榜方要求:国内具有高水平人工上升流技术研究基础的科研院所,发表过人工上升流技术相关SCI论文5篇以上、具有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在海洋碳汇过程机制研究领域具有长期专业基础的科研团队。对发榜项目能够提出完善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解决关键难点问题,具有落地示范基地的能力。鼓励研究团队长期在海南“人工上升流”海洋负排放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3 g4 _+ W& [5 i9 r4 J$ g3 H6 {
三、现代农业
- c7 |$ p9 w/ F0 L; G项目15.冯家湾高层立体智能化养殖建筑的设计及配套装备研发! m$ }* T) o4 n" }* x7 I* q8 [7 q
研究内容:针对国内高层立体水产养殖空白和发展需求,以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为背景,开展高层立体智能化养殖建筑设计及配套装备研发,解决高层立体水产养殖建筑设计工艺、养殖系统构建,以及配套设施、智能机械设备集成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不同养殖对象的立体养殖模式,重点突破:(1)高层立体养殖建筑设计工艺;(2)基于不同养殖对象的高层立体养殖系统布局及养殖技术;(3)基于不同养殖对象的高层立体养殖智能化管控工艺;(4)基于不同养殖对象的高层立体养殖配套装备;(5)养殖对象所需生物饵料等配套系统的构建工艺及生产技术;(6)高层立体养殖系统集成及建造运行经济性综合分析;(7)多、高层水产养殖建筑装配式建造成本分析、海水对建筑的腐蚀性研究及防腐关键技术。预期形成高层立体养殖建筑设计、系统集成等技术方案,以及立体养殖技术、智能机械化配套装备等,为海南冯家湾建设高层立体智能化养殖建筑提供设计方案,为全国高层立体智能化养殖发展提供示范模式,解决水产养殖占地面积大、耗水高、效率低、尾水污染等产业制约难题,引领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4 h5 d/ I$ O3 |) q  \
考核指标:; j# N) l) d( m- m2 h6 h
(1)形成高层立体养殖建筑设计参数,比传统工厂化养殖节约土地80%以上;
% C! R3 @! T  ^* k5 W; A/ K0 a) b, ](2)探索适宜高层立体养殖品种3-5个并建立高层立体养殖技术3项;
1 F7 U% H, A7 t(3)建立高层立体养殖智能化设计工艺1项,实现全场景管控,节省劳动力50%;7 f8 O$ z9 C, r9 n/ r5 g
(4)研发高层立体养殖装备配套技术,机械化率达到80%;2 u9 R7 h& D% J3 _% \4 d
(5)研发多营养层次立体多层生态养殖系统和装备,机械化率达到80%;
& A, ^7 J  I) P(6)集成创建基于养殖品种繁育特性及养殖需求的高楼分层智慧养殖体系;
# j" j* o, j( m* w! Q$ w# g2 H(7)以国际国内典型生产案例为基础,完成高层立体养殖系统集成及建造运行综合分析报告一份;0 P: R8 e+ s6 j! }* x  |+ H. r0 s8 Y0 {
(8)形成海水对多、高层养殖建筑的腐蚀性研究及防腐关键技术规范1份;- s8 F' O' o. z: N
(9)申请专利6-8项,发表SCI、国内核心期刊论文8-10篇。; a2 i- [6 f) E) M' k5 t- t: _! J
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文昌市人民政府出资500万元,省财政资金补助500万元); l$ r' c6 r" O; b1 ^
发榜单位:文昌市人民政府! F  t; Q$ {' R, x# }# [8 S  w
项目时限:3年。( n3 x( P$ T' J% \: q" M- P
对揭榜方要求:揭榜方应为水产养殖相关的科研院所及高校,熟悉冯家湾园区产业特点和国内外水产养殖前沿趋势,具有大型水产园区规划设计、设施化水产养殖等技术成果和相关资质,拥有丰富设计案例。( s9 N' Y) z, P2 w% ]8 E$ l$ ]) a
项目23.东星斑全人工繁育及示范: Y! E8 F0 }7 w0 \
研究内容:本项目针对东星斑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及示范展开,以苗种繁育向工厂化、集约化模式转变为需求,开展研究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梳理东星斑生殖内分泌调控途径,追踪性腺分化、发育过程和类固醇激素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周期性变化规律,阐明HPG轴HPI轴对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解析配子发生、成熟动态过程分子机制,明确东星斑生殖调控规律;开展亲鱼收集和人工驯化工作,结合激素诱导、营养强化、环境因子促进(温度、光照、水温、盐度等),通过人工强化培育,突破亲鱼性腺发育调节、生殖周期控制的技术瓶颈,实现雌雄亲鱼同步成熟,促进雄鱼精巢提前发育成熟(具有充足的成熟精子和精液)和雌鱼卵子发育成熟(达到自然排卵的程度);通过激素诱导和产卵池的自然环境因子促进,促使东星斑成熟的雌雄亲鱼自然排卵和受精,以提高受精率。同时,采用人工取卵和挤精进行人工授精,建立高效的人工受精技术。掌握受精卵孵化的必须因子(温度、光照、盐度、水质、水流等)以提高孵化率。掌握仔鱼营养的生理生化需要,配制适合的仔鱼人工配合饲料。开展高密度轮虫、卤虫和枝角类生物饵料培养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解决陆基工厂化苗种繁育活体饵料问题;优化受精卵孵化、胚胎发育条件和仔鱼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温度、光照、盐度、水流、放养密度和水池大小等),筛选仔鱼开口饵料,防控病害的发生,完善苗种培育过程生物安全和标苗技术,建立东星斑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体系;研发高效智能化工艺设施和养殖装备,构建集水处理、环境监测、病害防控一体的循环水体系,提高单位面积产能和苗种品质,突破东星斑人工繁育成功率不稳定、成活率低等技术瓶颈。开展示范推广,扩大东星斑市场规模,带动相关产业经济效益产值超数亿规模,推动龙头企业上市。该成果将促进海南省水产苗种繁育产业结构升级,支撑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 V! Z5 m; _/ Y* Z+ ]) `* q
考核指标:
, q- x+ O0 {' v. I' t* w2 O9 E(1)收集并驯化亲鱼不少于500尾,建立东星斑亲鱼驯化及人工调控行业标准1项;& R2 _% N9 \, k  T# g. j. l
(2)解决活体开口饵料培养和营养强化技术,满足7000立方米水体工厂化苗种繁育需求;1 m6 F/ [  ?2 t. c  k5 u
(3)东星斑受精卵成功率和孵化率显著提升,60日龄成活率至少提高到10%;1 w5 d0 C+ d" |: f, C& G5 d& D, h
(4)建立东星斑工厂化苗种繁育行业标准1项;" s4 s# _0 t9 \' E' J/ \+ C
(5)研发满足驯化500尾亲鱼工厂化循环水设施和养殖装备1套;
. ?- ]: Z7 e3 q3 \) f$ ?(6)建立示范基地1个,示范推广工厂化养殖苗种不少于500万尾,养成商品鱼不少于10万尾,经济效益超千万;: n+ v% m# F: R5 \% m
(7)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以上,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
; N) U: o' ?6 {! C" @. ]补助金额: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出资500万元,省财政资金补助500万元,揭榜单位配套500万元)
0 {, c/ o0 W( N发榜单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 h( d3 |& V% f8 E项目时限:3年% H3 m8 b. F! b) E8 k+ E- ?
对揭榜方要求:
" {" L2 ~2 h1 ?2 O, u  o9 l% j/ g(1)揭榜方技术实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与水产种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具有较强的海水鱼类人工繁育和工厂化养殖技术成果和团队基础,在海南省内示范推广。
& C# s- G# h7 ^8 e9 b' @(2)项目时限:3年。
3 X+ y6 T6 x' h* \(3)产权归属:本项目获得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揭榜方和发榜方共同所有。5 c0 c  w! ~2 H0 J& Z
(4)利益分配:各方对共有科技成果的发表、实施许可、转让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而获得的经济收益由各方共享,收益方式在行为实施前另行约定。" |; p+ V$ {& ^: I) n3 I' G
8 |. p7 _! `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k3 t1 s# k7 f2 s, S; N
( U7 X" m. q+ P, d; q8 P4 s  P6 I
& ~$ R. x$ t2 L$ e
信息来源:海南省科技厅。
# R: G" W6 G; L4 E# R& p" o, P+ x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