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h* \9 a% T& T; U' D* K+ Q0 G
[' U. {" i, [' r: w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团队利用卫星遥感大范围、同步、重复观测的技术优势,以水色、透明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基于长时序卫星数据开展了近海水质对陆源污染治理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的渤海综合治理期间渤海变清、变蓝,海水透明度总体改善14.1%,其中近岸海域(离岸20km以内)改善11.6%,这是近20年来渤海近岸海域最显著的透明度改善事件。3 T/ h8 @7 H5 s/ I! [ g' C
研究显示,水色、透明度最明显的改善(即时序变化的突变点)时间均出现在2018年,与渤海治污行动启动时间吻合。与21世纪渤海历次治污行动相比,此次治理的海水透明度改善幅度最大。
: N* M$ B h8 [2 D: p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海面风场等自然因素与常年相比未见明显异常,渤海综合治理期间的污染物减排是渤海水质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治污期间渤海入海河流水质改善,并于2020年完成了全面“消劣”;另一方面,入海排污口污染物减排显著,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减排了36%、84%、42%和79%。9 ^8 C" G( v5 d3 I N1 r, P* t& E
上述研究揭示了近海水质对陆源污染治理的响应,证实了渤海污染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展示了卫星遥感在污染治理成效评价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发现的治污薄弱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1 b, }' l) H. e) N( h该研究的其中一篇论文于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顶尖期刊《环境管理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向金朝,合作者包括美国马里兰大学张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牟冰副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刘荣杰副研究员、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赵文静正高级工程师和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旭燕,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崔廷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5 K* Z! k2 A% M3 e# z该研究的另一论文成果已被地球科学二区期刊《海洋学报》(英文版)(《Acta Oceanologica Sinica》)录用,李旭燕、向金朝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崔廷伟教授、张小波高级工程师为论文通讯作者。# v: S. u4 N2 _
1 }* } Y& M4 C0 M& s" ]5 h
3 z7 s6 P L5 |3 f+ g* R7 t
9 o- l _/ w! V7 s( d
信息来源:新华社。
8 H' N1 c( j" x% U$ L&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