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缅怀英烈寄深情。为缅怀革命烈士,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传统革命教育,4月5日上午,中共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图书馆片区、清凉山西区、清凉山东区、友谊山片区海洋学院功能型支部委员会结对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举行“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活动。
8 J- u+ L' t+ E5 j4 u
5 Y4 G1 J' Y- O$ {' w" E, X( _% i2 d' ]. I( F
0 V" P- h: I$ \# y2 R进入馆园,成员们首先感受到的是现代科技与传统红色精神的交织,颇具现代感的建筑矗立,历经风雨的“京电号”小火轮停泊在此,红色的“千帆竞渡”群雕巍然屹立。
4 r( b- x; E' }0 n
6 b2 G. X; |3 v0 J党支部成员首先来到主馆区——“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四个展厅,数字化画面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橱窗里陈列的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份份战斗期间往来的书信文件,一件件农民使用过的农具,仍旧带着战火与历史的余温,无不向后人宣告着伟大的渡江战役的胜利,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寻求真理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业绩。; s9 H# Z3 f/ r3 N# P: u
! e2 ?0 c+ I6 y5 V
# H1 d4 J& n$ v; P0 v4 O
) l0 @7 [- q: F5 H5 `- X4 p
三名成员在馆内分别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开展有声、有势、有热度的学习教育。王潇翔同学讲解了攻占南京的“渡江第一船”——“京电号”小火轮。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做好渡江准备后,国民党军队竟把大小船只都控制起来,想阻止解放军渡江,但战士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找到一艘小木船,这一艘只能承载5人的小木船,在11个小时内竟先后运送了1400多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渡过长江,“渡江第一船”的名号从此流传开来。6 K3 c$ \8 ^8 w$ ?: i2 M1 \
' S5 o- C; ~3 N/ t
国子儒同学介绍了支前小英模——马毛姐的事迹,她虽然是渡江支前的英雄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表现出的英勇行为令人倾佩。在渡江战役中,成千上万个“马毛姐”摇起自家船只,将百万子弟兵送过大江。战士们感慨地说:“我们是人民用双手托着送过长江的,渡江战役的胜利也是人民群众的胜利。”谢佳君同学讲述了《我送亲人过大江》——一张拍摄于渡江战役期间的一位支前船工不畏艰险将人民解放军运送渡江的故事,照片用艺术形式封存了“扬中小姑娘”颜红英奋力摇橹和渡江将士紧张待战的光辉形象。4 L1 K/ u- C& U: t, n( q6 ~" q: O
, K& {+ \) h6 x; Z
r: x" K% N9 F! ?7 n
6 X/ C9 P' f& y5 H' M
1 ]2 O' _1 t$ |7 d3 V! ~ “我志愿加入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支部党员在渡江胜利广场的“千帆竞渡”群雕前,郑重举起右手,对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心中感概万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必将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 D. D' L- M5 U& Q* G( c9 v* D/ |
* i& n5 H' p7 F: A9 X" u7 H" l% M" {( M: U; p, \0 {3 j$ Y5 X7 j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书写的伟大革命的恢宏篇章,渡江战役蕴含的革命精神与红色精神在今天仍旧意义非凡。渡江战役胜利70多年,“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精神历久弥新,是激励莘莘学子勇往直前,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p$ A( ]; a5 p5 u, l; L9 b: ^
4 i. }, f+ X1 n* [ m3 f- Y
: o% Y6 n/ f! E5 |
7 e! m- I" N5 v( i" ]9 L
# r1 P6 M9 ]' S5 K' j文/李申奥、崔楠; d3 B! L: A W, h# j3 F+ L. A5 C
图/胡宇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