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一半在海上”!

[复制链接]
提到山东,你会想到什么颜色?
5 n4 c1 V2 |! R( g  N5 T" H是泰山之巅漫入云海的淡曙红" y4 D* r4 f! ]" D
是大河之洲盐碱地新生的芽绿色1 Q4 ]* L9 V# ?. I+ p7 U+ a% m
还是一碗山东粮碗底那寄寓着丰收的琥珀黄
% B& F2 N. q7 v0 D1 p% p3 M( `

6 W) h) G8 E0 \& |" B8 B'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一次,不如来谈谈海岱齐鲁时有被舆论低估的那片“蔚蓝国土”
9 s4 g- e; k  ^01  E/ d+ E5 Q; F+ @& k+ G
山东是海洋大省,毗邻海域面积约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 ^6 V1 t2 t) f
海岸线35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M" x5 e0 k: e& \) B! B8 {! T- c
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
0 X0 u+ M0 L' [1 R* k0 s" _海岱齐鲁“一半在海上”,讲出了山东经略海洋的优势和潜力。
. y$ C# ]. `- M

7 @) @0 Q- l6 u' V. U( ^,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发表讲话,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7 }9 K! }6 e1 M) ?- @- l

4 f+ g' \4 V7 _7 T9 b3个月后,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在黄海之滨留下足迹,并再次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0 Z& u. z$ M0 `4 E1 ^- F+ L/ r5 w8 h
如今,又是一年两会进行时。* w% C5 M/ C- O# p" l
回望山东深耕蔚蓝国土的这五年,海洋强省新路子结出累累硕果——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并且已成为引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B4 p4 i" y7 l8 f+ Z
02# X$ E& ^* h+ q7 U8 Q+ ]! k, x
海洋两字,重有千钧。
4 N, w5 B: b8 \2 Y7 {! P

# g* E) {7 W( X' @5 I% K它既处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生态安全三大安全需求的交汇处,又是“未来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j/ ~. D4 o/ {# `2 y& I) T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海洋经济已高度渗透到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构成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r4 ]- _1 q/ r2 L) Y+ a
从产值和就业两方面来看,以海洋油气、港口航运、海洋旅游和海洋渔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成为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亚太发展中国家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 W- l. \3 M- ]; t
未来,海洋经济增长潜力将超过全球整体经济增速,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扩大。7 N, r9 A8 s% N7 K3 X! m4 M
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预计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大概率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 a' e6 w( ?2 B; M. b% |3 s
去年,山东首次发布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宣布全省海洋经济进入总量增长和效率提升新阶段。2021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9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6,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8%,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6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1 n7 d  f: G3 G& t# @
与此同时,向蔚蓝海洋要“粮”,山东的蓝色粮仓供应能力稳步增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59个,超过全国总数的1/3;全省海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1%。海洋能源供给力度不断增强,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1%和31.6%。
  P. c2 r$ C' l/ j' r8 H; h03
0 e+ v8 A6 j( y' B; b. R现代海洋产业崛起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
. w6 a3 y, o2 `: X( H近年来,山东一方面加快打造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现代海洋产业技术攻关,建设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如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潍坊市政府共建全国首家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
) e$ V6 L+ c. U山东加快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国字号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青岛“蓝谷”、烟台“种业硅谷”等海洋技术创新载体,吸引了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全国1/3的海洋领域院士集聚在此。
/ I0 g/ Q! K2 t6 r7 B! `1 X随着山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大跨越。' ?3 ?& D$ E( z$ t" ^* U

+ G/ y7 p$ a'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三五”以来,山东承担了全国近一半的重大海洋科技工程,实施了“透明海洋”“问海计划”等重大工程,研发了智能浮标、深海浮标、水下无人航行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并得到了应用。
5 @. I3 R* U/ E1 q  L1 q$ c0 b4 `9 f% X5 g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2》显示,在全国11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山东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R! g( J9 T  G6 M
近年来,不仅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全部完成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发展城市工作任务并通过国家总考核,共实施示范项目89个,完成投资44.3亿元,而且全省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矿业6个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59个,超过全国总数的1/3,现代海洋产业已成为山东新动能增长中坚力量。! t1 M3 Z; X& o% j6 l  I1 T; K7 ~
04! ]4 [% j4 x% b' T9 ^
与此同时,山东持续向蔚蓝大海注入绿色因子。
$ [3 q! c) c5 h/ Q, V/ z这份绿色,既是生态之绿,也是动能之绿。
6 K, D. O3 K. R* x* E. Q/ M蔚蓝大海作为一片新的战略场域,必须尽早谋划,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提前量”。, C6 ~, [. K1 F+ ^1 {6 U6 J
打造绿水青山,陆海“一盘棋”。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根子在陆地,山东创新陆海综合治理机制,统筹推动陆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要求注意湾长制、河长制的衔接联动,防治结合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积极开展蓝色碳汇行动,强化沿海防护林、岸滩、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守好海洋生物休养生息底线。
  g- s, A5 o3 ^2022年,山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左右,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效果显现,整治修复滨海湿地近5000公顷和岸线60多公里,分别完成任务目标的123.0%、285.5%。黄河口、莱州湾、庙岛群岛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改善趋势,各类海洋保护区优良水质面积显著增加。' G9 g3 W8 ~( P

4 w+ i0 [9 [2 c& Z& r;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4 j! W1 _/ B* C# {
打造海上“能源岛”,蓝色大海迸发绿色新动能。四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沿海风电上网电量比上年增长30.6%。淡化海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2021年底累计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0处,年产淡水能力达1.65亿吨,为沿海城市和海岛水资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7 p8 ^% `3 W8 E& d9 j$ U
$ b! i6 F- R* K; z
今年初,山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要实施海洋产业壮大行动。加快海洋新材料研发应用,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打造集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建设烟台丁字湾双碳智谷。实施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等目标,聚力提升海洋资源利用的效能。3 a6 R0 E, p9 R9 _6 I1 P
向海图强,乘风破浪。
7 [3 o" p% z9 L% s面向这片海蓝色,山东已然以乘风破浪之势划开迷雾、向着深蓝扬帆进发。% b5 z, n4 ]+ Y1 {3 [3 Z8 t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美长卷已然铺展开来。
! A3 H  H4 j6 g, @1 l/ n) F, E5 S! n& [* v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c1 R3 G3 ]1 T$ E6 ?7 d2 w. q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