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出版!

[复制链接]

# {, p: G' k. @: R'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d8 K; k# ^' i& d) Z8 Y9 t# T+ I* E# V
(请在订单备注处注明发票抬头和税号)
" b( o1 ?0 s1 e$ n9 k官方旗舰店质量保证!出版社库房直发,7 P/ H- I" `: Q% w6 G
提供正规电子发票!3 @0 S- x1 F; W- S$ W; L
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来自几千年前《诗经》的经典诗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浪漫情怀与精神追求。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诗情画意的漓江,独木成林的热带海滨,鱼米之乡洞庭湖、鄱阳湖,“五彩净土”红海滩等都是湿地。本书通过理论与案例研究,向读者展示滨海湿地景观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q/ a+ p1 u2 w5 j" J5 C! g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
1 `' s/ j4 U$ C8 B# x5 f滨海湿地是位于水陆交错地带的独特景观系统,在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协调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也正是滨海湿地水陆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影响人类,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基本特征。滨海湿地也是人类进行土地围垦、开发,开展各种活动之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滨海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迄今为止,大面积自然滨海湿地景观已经被转变为农田、城市和其他人工景观类型,其景观结构和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各国湿地研究者也把研究聚焦在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滨海湿地生态的影响方面,试图在各种尺度上通过对滨海湿地变化过程的探讨,弄清楚其功能变化过程与影响机制。滨海湿地研究成为当今生态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Y# G- ^' H7 m, G
+ h. Y2 w/ K( Y! c# F'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x, ~+ G1 s* v0 Q9 q  I% Z. A$ w4 Q) z/ V* ^
▲ 湿地生态系统尺度与景观尺度空间关联示意图0 n0 |  K) b, Y2 O3 C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迈入重要发展阶段,同时也对学科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传统湿地学科重视生态学研究,空间尺度也仅限于生态系统及其以下组织层次。然而,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存在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甚至全球等多尺度。如何科学认识湿地在景观中的位置、大小、形状、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湿地与周边土地利用和人类影响空间关系等问题,使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达到有效与可持续发展,是湿地生态学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滨海湿地位于水陆过渡地带,是水和土地、人与生物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如何科学理解与认识这些关键的联系,以及湿地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对于该方面,传统湿地生态研究局限性很大。因此,湿地学科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吸纳新鲜血液,由传统研究走向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阶段。其中,湿地景观生态研究为湿地研究带来新视角和新方法。7 _" y& w' ?8 x: q, t
7 A( E8 g8 L% P) w: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 T5 N4 w/ [6 u( e, _% A: [4 x& z+ ^0 E# o- Z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机理及其分类(程敏等, 2016)% Y; z! {( R/ s: N+ Q
景观生态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兴学科,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学科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由于景观生态学强调研究对象的空间性与异质性,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有别于传统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同时,景观生态学还融合了地学的尺度、等级等概念,从而成为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景观生态学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统计学结合紧密,在宏观生态研究中特色突出。另外,景观生态学在应用过程中,也拓宽了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认识湿地生态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成果。
8 ^6 k2 j6 k% y! p/ S
) Z) |/ s% w0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 r+ r# ]' i# f) G
/ o/ x$ W3 u* ~& ^0 E2 V$ T
▲ 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交叉学科性质示意图
0 D, K5 `' k# I  E湿地景观生态研究一方面拓展了传统湿地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更加迎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解决了传统湿地生态研究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滨海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湿地类型,具有如下两个突出的特征:2 H$ Z; Y" Y) {( b7 w: ~) ~) c& C
①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水文条件、土壤属性、植被覆盖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受人类围垦、开发与利用影响十分突出。科学理解与深化认知滨海湿地生态结构-过程-功能变化,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需要扩展视野,拓宽研究思路与方法。而从景观和区域尺度寻求解决途径,是传统湿地科学发展的新挑战。
/ y8 }. _/ F; f! H( g
+ B$ _2 p8 m& X8 t2 L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m. g% r- E: S' I- \9 j3 g3 u% D
- P" a1 D. X: u* z▲ 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及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 I8 z+ \6 V, v. o5 z! ]' b5 u②滨海湿地是鸟类重要的生境,具有显著的栖息地功能,支撑了包括许多珍稀水禽在内的水鸟生存,因而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然而,湿地鸟类往往是敏感而珍稀的类型,许多濒危鸟类如丹顶鹤、黑颈鹤、东方白鹳等生境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特征。传统湿地鸟类生境研究侧重生态系统尺度的静态研究,不能满足大尺度或多尺度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需要。而从景观生态角度开展湿地鸟类栖息地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该方面的研究在思路和方法上均面临新的挑战。
* @9 \& s5 G' Q& j1 x) t
4 _5 [7 H8 a: w5 R+ l3 x; e8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P5 P( T2 Y; m- _5 B
( N5 G. b* H/ R  y( c; m+ u# E
▲ 不同水鸟类群适宜生境面积占比1 M& i0 U, p5 O% E( `9 ^3 T( ^
全 书 共 7 章
% M: {6 g8 j+ m; f1 I第 1 章 导论。本章基于作者多年来从事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的深层次认识,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①关于为什么要从景观生态角度研究滨海湿地生态问题的思考;②关于什么是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的思考;③关于怎样推进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的思考。这也是书中的重点思想,希望有助于对湿地景观研究的一般意义和深层次内涵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u8 r/ T0 j* W: ~. [

& k0 D' o; @" O% T; t" B! N第 2 章 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基础理论与支撑方法。滨海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尺度与景观尺度在研究方法上的有机结合。本章从学科发展角度,归纳与总结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3 Y* c0 r/ w. \' S# \0 I4 z

4 W$ q3 h( F3 Q第 3 章 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进展及趋势。湿地景观研究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兴起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本章重点对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 j3 j8 V( y" ^; t7 M0 @
$ j$ `1 }! G+ O4 h
第 4 章 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研究最为基础的研究内容。本章结合案例研究,系统展示如何根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特定需求,从湿地景观结构空间异质性研究湿地景观结构问题。( q. {3 y; b! n+ c/ V' d$ X

  l& ?9 D: B$ s) b6 W- U; K第 5 章 盐城滨海湿地景观过程研究。景观过程及其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本章结合案例研究,系统阐明与湿地生态过程相关的物质流(环境因子)、物种流(外来植物入侵)等湿地景观过程与变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w1 d: [" z7 M" Z# I; c- j
: d% v, E7 Z3 \9 n, [# e. Y第 6 章 盐城滨海湿地景观的生态功能研究。滨海湿地是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明显的生态系统。本章结合案例对滨海湿地栖息地功能开展深入研究。
* ]/ i& S" W" [. {8 Y0 C8 i8 v1 h: M% W( ?0 U6 }4 b
第 7 章 滨海湿地恢复与管理。本章从滨海湿地景观结构、过程与功能维持角度,阐明景观尺度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框架体系,提出鸟类栖息地功能恢复与管理方法。& B7 g7 K2 u8 i( o6 C9 C: `
本文摘编自《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一书前言,有删减,图片来源于本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l% R9 D5 V7 P& b
《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
1 \3 ^; L# p* h% m( n/ BISBN 978-7-03-073968-1! Z5 _+ L/ D/ z# f: Y/ @7 v) v
刘红玉 李玉凤 编著3 \( X3 [% a9 r1 A2 ?
责任编辑:黄 梅 沈 旭- V! r& U5 D5 D% Y: E$ {; z5 T
本书适用于滨海湿地基础科研、保护管理、科普宣教等,是一本提升公众对滨海湿地景观生态研究现状和进展认知的重要书籍。" r5 A8 L1 l$ v& g0 Z8 Z7 O+ @* P
(本文编辑:洪弘)2 [, A* ?! C3 m( E7 \
2 I- K" {$ i; @+ n0 h+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5 l' \  b+ O0 z0 H; y
3 K9 o' E' b- B% ^( K
4 N! V8 g8 ~% g3 M" K
信息来源:科学出版社。" J, l6 P4 t5 `. j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