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吨106元!2023年2月28日下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在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最终落槌!4 C7 u8 v1 P' X3 z0 K0 |1 N2 g# ~4 Z
! D* _9 j6 b4 s4 ?8 ?
: }/ Q# Z, | O( H这场备受瞩目的拍卖会,共吸引了全国各地20多家企业和机构。据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的《蓝碳拍卖公告》显示,本次拍卖的是西沪港渔业一年的碳汇量,总计约2340.1吨,起拍价为30元/吨。经过多轮竞价,最终,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106元/吨的单价、24.8万余元的总成交价竞拍成功。: m4 A0 ` e1 z
) T: R% D- a+ ]1 r3 L4 V9 d: U1 V+ ?* Y' I
. m8 I6 x7 L& e. R& h0 g7 R4 J
5 `9 P) M) q- A+ I4 n所谓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碳储量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
$ l8 B! \- S/ ^: D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的背景下,全球蓝碳交易日益活跃,主要集中在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三大类滨海生态系统。国内蓝碳交易尚在起步阶段,目前仅5例。3 ], e0 c) S# i' t: ~- I
此次现场拍卖的蓝碳,来自象山西沪港“西沪三宝”,包括海带、紫菜以及浒苔,均属于藻类。/ Z6 ]( v7 F4 z! p" m; d5 X8 ~& ?
. G2 e$ Y0 G) O( M# h# F+ Y: G* }. s'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K5 }. x% `% |+ n/ \$ D
2 t% U$ n8 J+ }6 l2 R参与活动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表示,全国蓝碳首单拍卖是一个创举,利用碳汇交易激活海洋经济,对我国走向渔业碳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 M5 n1 N: I5 }3 {. g“养殖藻类属于渔业碳汇,中国是全球海水养殖第一大国,渔业碳汇资源量丰富,是‘蓝碳’中的‘蓝海’。”在严小军看来,浙江海洋资源强项在渔业,而海岸线最长的象山,拥有全省排名前列的渔业资源,“值得在渔业上‘碳’索”。
9 p) a2 \# Y7 r5 V2 [/ W5 ]*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年军认为:“这次拍卖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蓝碳、了解蓝碳。此次拍卖对象山、对宁波乃至浙江的蓝碳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会发现生态效益是可以变现的,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希望这样的效果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蓝碳产业链的布局和规划,引领发展,拥抱蓝碳经济这一片大的蓝海。”
0 a2 N+ K( ~6 i. h4 K5 r+ I+ n! D4 N去年7月起,象山启动蓝碳拍卖交易工作,委托宁波海洋研究院进行碳汇量核算。
7 J0 S6 k$ |4 S) a2 \/ G/ _' r“在全国首次以拍卖方式进行蓝碳交易,是想以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加快‘海洋牧场’变‘绿色银行’。”象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吴志辉说。9 d) @0 t5 h$ N& H1 ]% l
# N" u; n+ t" z0 T/ f4 o' U* Y( h
) o5 S5 H9 V8 e1 x( o2 y
现场来自重庆等全国各地的20多家企业和机构经过多轮竞价,最终来自宁波的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为成交方。
5 |2 U/ V3 Y; Y该企业负责人王媛表示,随着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即将重启,控排企业通过碳抵消及时完成履约的刚性需求将得到释放,此次购买碳汇量将作为储备,用于将来碳抵消。. c, Z; }" o& t3 m; x3 ^" E
+ v' v" I8 T% a! O: }
4 }5 U6 {- q; g$ F& W作为此次拍卖方之一,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出售的是去年全年养殖浒苔的碳汇量,合计216.4吨。“成交的费用将作为后续浒苔养殖和固碳机制研究。”总经理朱文荣说。% L3 ]- k1 G7 B- q. j
自然资源部一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战略中心主任刘大海表示,“宁波象山以拍卖形式对蓝碳交易进行探索,是为渔业碳汇交易的‘中国方案’探路,对中国蓝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6 r6 W2 c' O8 r1 h+ F
接下来,宁波蓝碳交易有望从渔业碳汇扩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7 y1 P$ b1 Z! a7 E0 @) }4 h6 E
2 R8 ^0 y+ a( W, r+ Q' `+ d信息来源:甬派客户端;宁波晚报。- m& R6 v4 y( I7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