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两会主旋律丨奋力推动向海图强发展新突破

[复制链接]
“强化‘十港联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 S: P5 _' C9 n5 S" V: T/ ^: I3 B$ [. R( ?
“强化‘三产联动’,壮大现代海洋产业。”4 d# ]3 A8 @# `

5 L( B+ [( o% F- e4 l% u“强化‘陆海联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Z' G  N4 o8 v0 B- m  Q: [
  A$ I$ A# [! w2 {5 X
……0 Z2 C1 e7 y+ P+ H* [  Q* Q+ y
% F1 X0 Y' i# v) a  ~1 S' {, e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海洋经济突破,在建设现代海洋强市上迈出新步伐。7 w8 e% J* e1 k) D: [) ~

' M2 v+ g3 x9 {8 }: q* r围绕奋力推动向海图强发展新突破,代表、委员们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烟台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独特优势。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坚持陆海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持续增强蓝色动力,开辟广阔海洋发展空间。
- j% _! x+ w! z  D3 d  z# T
/ h# @% z: t2 A强化“十港联动”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n* w- C0 D4 `7 G: i. I
) _* V: I& o: Z. O

9 ]& I% b: \$ g. s1 a港口兴则贸易兴,港口强则经济强。' g" a( G7 n$ |6 a6 L( f
6 ]' a- E2 M" X7 L* M0 k% t, _0 y

1 H0 m" `& c2 U7 A日前,位于黄渤海之滨的山东港口烟台港,再迎历史性时刻: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准箱,与3年前同口径分别增长36.2%、33.9%。
2 x3 x; ^9 r1 f/ t' {3 e* \$ l! B% r. j/ ]1 P, T8 H7 t
/ Z" a6 e  H1 M; T  {1 ?: g& J
“4亿吨!”这是烟台港161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历史性跨越,更是烟台港以“加速度”起势成势,阔步迈入港口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生动佐证。
: t  {# B; Z/ Z! _9 {& k) ]: h
6 o0 `4 E) D6 C5 h  C
/ y8 P( W. t5 v' h3 Y5 M( M% E( A- e不仅如此,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烟台成为本批次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被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 O2 U% H9 o  F0 d3 F8 _
! Z0 q( ]4 ^8 q1 r

' u2 z' P& C# o# T* @3 Y眼下,烟台港怀抱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梦想,正抢抓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机遇,加快实现港口由货物装卸港向物流集散港、国际贸易港、综合服务港转型,朝着建成东北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强港目标不懈奋斗。
) ^) t+ @" F) L/ }8 U5 N3 W
' v* ?* _5 J6 `) m2 L* W4 z9 \0 T3 M* A! e5 T-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十港联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这一部署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热议,大家认为,要做强烟台港载体功能,发展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烟台港广场第四代港口新基地,构建现代化航运服务体系。
9 ^% B0 M2 m; p4 v. c0 _9 u; S: X# F# {7 V; u& Q1 T4 ]. t

3 Y, Z: \: R( O* C( m“世界上许多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都是以港口为依托,战略地位的提升也是以港口为支撑。”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口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栋代表表示,“烟台港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建设的港口,也是山东半岛及内陆腹地能源物资运输的重要口岸,这都是我们做好港口文章的优势所在。”
, N8 {( |9 h) `$ j9 `2 p" U; ~& Q" W) e- M% f  I" I$ |

5 }/ h2 s' b# T“面朝大海、背靠大陆,港口是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是开放与希望的象征。”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院长、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员会副主委李斌委员认为,要充分发挥“十大港区”组合效应,放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打造化工新材料交易平台,建设中国北方矿石、能源等储备中转中心,做强东北亚滚装运输中心、全国商品车转运基地。
3 S8 Y5 p/ W- \. |0 {2 S9 r: J- G7 b5 V2 C( c  k9 \
6 G! X; ~6 L& Q, I. D% h5 e
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加快港口工程建设,启动芝罘湾港区客滚业务搬迁,加快蓬莱东港区扩建,建成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1 c3 ~6 K! A7 U# v

$ p/ f" w) ], y% P4 z强化“三产联动” 壮大现代海洋产业
+ c& q' ^* V& Z* z- q% ~% ~! o( I2 d) e5 i) L
. a/ c4 P( K( z2 N; M7 o4 ?/ t
海洋经济蕴含着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能。
- _5 F7 p7 A, }2 }; L# M& F) i$ Q& t1 B* g& t- s7 M, T

& Q# Q7 }" Y$ \2 O% t中集来福士“仙境烟台”号锁定多家北海油气客户作业合同,将保证来福士2023年作业量;为荷兰公司建造的大型风电安装船和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3060”系列2200T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全力抢抓工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风场资源开发、运输安装、运维服务领域领先优势日渐明显……2022年,一个个闪耀国际海工板块的“网红”,都是中集来福士的“爆款”产品。逆势求变,创新弄潮,烟台海工装备制造业继续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之一。; `) V) K% t4 a5 @( v# p' X, |
3 K( p) K! x3 {$ E# O1 K, a* m* o
) L' h* l- c3 x$ [$ q
不仅是海工装备制造,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代表的现代渔业也加速转型:烟台高质量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经海”系列深水智能养殖网箱已下水7座,总量达到18座,新增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3处,总数达到45处,海洋牧场超过140万亩。) q) z4 p+ h- \  Q- ~6 D
- d, m, P& Y( f2 P9 t

/ ^/ |( C% C& l: b! ^2022年,烟台全力建设海洋强市,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顺利交付,组建海工联盟抱团出海,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
. [+ i4 `0 p2 U9 F8 A
- p8 \# w5 w2 W3 I
( A) u/ i6 W1 _《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三产联动”,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对此,烟台海和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大军代表表示,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农牧化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深入开展海洋牧场‘百箱计划’。”
, _0 w$ u, V( N8 B  R* u! \# m/ N5 D- a& {/ i

- `: ~* `3 G' l6 p" T  A  W《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哈工程烟台研究院筹建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海工装备研究院,建造新一代风电安装船,投用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建设蓬莱高端海工装备基地,打造海洋装备全产业链生态。代表、委员们表示,烟台应聚焦海工装备制造转型,大力发展高端海洋装备,建设山东海工装备和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大力提升中集、杰瑞等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k  I6 I9 q1 O( t; z; g! Z
6 m, o$ U) g, f7 ^3 U  L/ U; r' Y) `
代表、委员们认为,烟台应整合发展海洋工程,组建中集海洋科技集团北方总部,打造海洋工程集成服务基地。突破发展海洋文旅,建设旅游码头,丰富海岛游、海上休闲等业态。同时,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产业。
6 F- G. m! K% x' _' s
- @) R* t, f9 T  V$ i: y4 a" |强化“陆海联动”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j# ]7 d: v8 P) N/ Y
3 ]6 u/ |2 |6 J# G& m9 m+ G9 w
4 v2 M5 v  _; c8 Z
6 f5 R& {: A& I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 K- J2 j9 f# a1 Z' a0 d0 I/ s- F  Q% V* T0 r4 X) @3 y
$ B( Z- L+ x8 R5 S$ I# T" a
“水清了,山绿了,小时候的感觉又回来了。”打量着村里的一草一木,长岛综试区孙家村村民肖树全感慨地说,村里每年都会投放人工鱼礁,营造“海底森林”,吸引海洋生物前来“安家”。几次潜水,他注意到,海藻和鱼虾数量不断增多,海洋生态加速恢复。4 }# ^- F6 U% c% X6 h
8 o' H' [' W/ `2 }5 l
4 `, Z( Y+ e- Q$ U3 T# E
近年来,长岛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从全域拆除风力发电机组、治理裸露山体,到实施新能源供暖、全面淘汰燃油公交,再到拆除育保苗场、腾退近岸养殖,“山、水、林、海、城”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 x) v1 Q3 I7 f/ G) c1 w9 {' O# T+ i: h6 n* F

7 Q8 x9 T% q. {9 i/ l) a生态保护修复效应在释放。多年未见的大叶藻等藻类在海岸丛生,白江豚、鲸鱼等高级海洋生物频频出现,斑海豹数量增多,北海狮、黑天鹅首次出现,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多于往年……眼下,在长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M" S! u9 J+ ^9 k$ c- s# q. _0 y0 k$ @! [' q5 ~* L* ~& ]. g
1 U. e1 g! z6 }  b0 V
2022年,烟台生态护海迈出新步伐:在蓝碳研究上先行先试,成立全国首个区域性蓝碳评估中心,落地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创新开展区域海洋碳汇指数保险,烟台自贸区蓝色碳汇、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等3个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入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广案例……* L7 D) A& L0 _: y" `5 ^; K. P

3 A( }) Y4 `8 `& n
7 i  O7 @8 S, P4 [: @1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陆海联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这一部署引起代表、委员们关注,王大军代表认为,要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一体化实施沿海防护林、河口、岸滩、海湾、湿地、海岛等生态保护修复,在着力实施产业强海、实现海洋经济强市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护海,实现海洋环境美。4 s0 w  y( ~# I/ i  Q3 }
0 o; Z7 w3 `; C0 t6 Q5 R% [

( R+ o) o1 L4 t8 Y在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侯西勇委员看来,降低海洋环境污染,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洋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人类开发和探索海洋,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以海强国,人海和谐”。他建议,要强化入海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入海河流水质综合整治,推进生态化海洋牧场建设和发展,他还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科技,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海洋强国建设。, |" Y7 s5 l+ b/ [3 E, v

7 H; R; V1 [% k; U8 j3 n6 Z3 y0 x. v8 v% {' v
聚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代表、委员们建议,要深化莱州湾、丁字湾等重点海湾治理,创建美丽海湾。同时以绿潮、赤潮防治为重点,建立海洋生态网格化预警监测机制和综合研判决策机制,有效应对海洋生态突发事件。$ U& }6 u' y! h5 `

/ \5 U" u! G2 L; K! r  B& b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j9 ]2 h* I1 W1 h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dmoqhholgb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