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Y L4 ]/ e- o. Q& M 原标题:海洋逐梦,40年来从未止步:王军成院士实现中国海洋监测浮标系统重大突破 r+ ^3 r2 |1 m- C/ a; h1 m
5 |$ d9 k$ k2 |7 d7 M 海洋逐梦,40年来从未止步:王军成院士实现中国海洋监测浮标系统重大突破 $ }7 n3 a: ?7 o9 y8 [% m# Q
鲁网11月19日讯(记者 尤奕钧)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位,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位。据名单显示,驻青科研院所中有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青岛有两位科学家当选,分别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当选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当选农业学部院士。11月18日下午,记者对王军成院士进行了采访。
, K; H" r3 W! e- u+ h9 m* ^ u7 q$ x! Z4 C- u( z* C) b0 k& J3 ^4 W
从业40余年,坚持奋斗在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王军成,1953年生,1979年9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仪器装备研制,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军工科研项目10余项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突破了海洋监测浮标系列关键技术,构建发展了海洋资料浮标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海洋浮标的系列化、产品化,支撑建设了国家海洋环境浮标监测网。他主持了我国各种型号浮标的研制,并构建起中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体系,解决浮标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工作问题,满足我国多样化、特殊化的海洋监测需求。
b4 K; T2 o4 {. ]
; N" E( H8 o; ?2 s3 w 海洋浮标,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海洋水文气象遥测设备,在海洋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主权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海洋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u' p( w& `. f/ e
团队协助,攻坚克难,实现海上监测“零突破” ' z& r5 ~4 M7 _6 r/ Z. F8 t, Y
对海洋的监控监测和应用,海洋浮标监测网是最为有效的,但在八十年代,中国海上浮标监测领域还是空白,在参观过美国、英国的研发工厂后,王军成立志要改变中国海洋空白的一面。
6 i- |/ W- p8 e+ Z' L) T 在采访中,王军成说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就,是我们50余人团队共同的成就。”作为中国最大的浮标研发和运维最大化的团队,王军成的团队可以说是包含“老中青”三代人。为调试浮标、获取第一手科研资料,王军成与团队常年奔波于海上,几十年如一日。海上环境非常恶劣,浮标在海上晃动不止,“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吐”,曾有一次遇上大风浪,浮标与研究船落差高达3米多,一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 & @8 I4 R2 g9 |* y+ }. ~ O; V
在90年代经费不足,难以支撑研发的情况下,王军成团队也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四处参加招投标会议,为海尔、海信等一些大的企业做配套产品,来补贴研发经费,他笑谈为“以副业养基业”。2000年后,随着经费逐渐充足,一系列浮标也陆续研发出来,终于实现了中国海洋监测从无到有的突破。 - E4 Y5 k' C: |2 {8 k- w
当前,我国已有200余套海洋浮标,规模排名世界第二,其中,90%以上由王军成团队研发制作;针对不同水域的、不同型号、不同检测要求的海洋浮标,分散于中国各大海域,包括已连续检测了10多年的设备,形成了精密的观测体系,每天向国家海洋局、气象局提供约三万个海洋气象水文数据。
2 C' O" l F9 j( h& S8 Y/ o 创新突破,核心部件实现中国自主研发 % i. H! |0 Z- b$ A' g# z
一个海洋浮标包含穿感器、数据采集、通讯传输、总控等各方技术,加上海上气候恶劣多变,对设备的各项条件要求都很高。
. C; L( a+ j: N8 Z$ ~3 g 由于中国海洋浮标系从零起步,初期大多依赖于进口;但随着王军成团队精准发力,主攻核心部件研发,近20年,已实现了多种系列传感器的中国自主化研发;同时,研发突破了电子控制系统局限,使浮标可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自动纠错、恢复。
$ [5 `: X8 Q0 K- D 1993年,第一套业务化运行的国产浮标于北海投入应用,突破了浮标依靠进口的阻碍,实现了中国海洋浮标的自主研发与运用。 2 s) b& m2 h0 F0 \3 r2 {' G4 x8 [
当前,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提升,中国海洋浮标系列体系逐渐完善,已从最初监测包括水文、气压、气温等7个要素到如今的30多个要素,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e2 L5 a" v' f) k Q7 { 在2008年奥帆赛时期,王军成团队也在世界舞台为中国海洋浮标正名!当时,为确保比赛各项流程,需要监测浮标来精准记录风速、风向等海域环境指标,因先定的美国的挪威浮标,故障频率高,奥帆委紧急启用了中国浮标。王军成团队临危受命,两个月时间,3套浮标,按时被布防到了奥帆赛的海域。3套浮标在青岛海域漂浮了2年半,连续、准时、精准地将各项数据传出,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再一次带领中国浮标打破了外国神话。
4 H* H' s) ^+ O# x Q) ?6 ^ 最后,王军成表示,将带领团队继续创新研发浮标5.0系统,在智能研发版块精准发力,进一步细化各项元素,缩小监测数据差,确保各项数据更加准确。选择了大海,便终生不离不弃,为中国海洋工程建设与研究,王军成从未停下脚步。
( |/ n+ Q1 j' p0 Y0 L( Z6 M2 T: N 来源: 鲁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J, {1 @3 D L* d
4 u c; G# N. C8 M+ A9 r 责任编辑: 9 j$ ]! r) N% ~% V
4 w; |7 r( _$ X
: E: i" O8 V& k& K7 T E
3 p: D" i5 ]# e O, [
( U. c$ D2 y9 s-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