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沙群岛海洋遥感研究学术带头人邓孺孺:用卫星看多彩南海

[复制链接]
) g3 |3 N7 K5 t+ @! J# U4 O

新华网海南三沙5月13日电(记者魏骅)“海水深度测量组,今天沿着北岛绕行,午后可能有雷阵雨,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在琼海05039渔船上,邓孺孺拿着提前拟定的野外工作日志,详细地布置任务。

0 e7 v4 j3 t9 \! ?! J1 c# F

邓孺孺是中山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主任,西沙群岛海洋遥感研究学术带头人。这位头戴草帽,穿着凉鞋短裤,脸色黝黑的中年人,看起来就像渔民大叔。

; n, H* H3 l* v4 E* D7 K0 o

邓孺孺说,自己对西沙的调查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研究条件比现在艰苦很多,由于设备简陋,许多测量数据都得不到,然而,自2012年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共同进行西沙群岛海洋遥感研究以来,在卫星遥感技术的帮助下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宝贵数据。

" h$ y6 _) q3 b# Z

“现在有了遥感卫星,不用出门也可以了解海水深度、浑浊度、叶绿素浓度等多方面海洋地理信息,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拿着一张张彩色的卫星遥感海岛地理信息图,邓孺孺兴奋地说,你看这张彩图上明显地标注着永兴岛周边的深度,黑色是岛上高出海面的部分,黄色表明这一圈深度为1米,绿色代表深度为3米,“卫星遥感技术帮我们逐步探索海洋的神秘。”

2 k, _' i H, }. L: F

邓孺孺说,现在的实地测量工作是希望将卫星分析的结果误差进一步缩小,为今后海洋保护与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保障,“海洋是一个动态的研究对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卫星遥感的数据会与实际情况有几十厘米的误差,我们将会把实地测量与卫星扫描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西沙海域的海洋特点,将误差范围尽可能缩小。”

7 k4 ?& @* y t4 i6 {( u

这项研究已经进行了两年,邓孺孺和他的团队已经在西沙群岛海域漂泊了几个月,每天都要面对晕船、高温、高盐、高湿与随时到来的雷阵雨。

% ]: f; T/ p. @. t* r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我们对海洋生物的卫星遥感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通过对海底生物光谱的实地采样分析,卫星遥感精度将进一步提升,今后研究成果将能保证对西沙群岛海域的实时监测,提高对海洋保护的针对性,并且为港口建设、航道设计、岛礁建设等方面提供很大帮助。”邓孺孺说,一项技术应用的拓荒期,总是艰辛而枯燥的,甚至还有危险。

: L7 C' n+ a5 f: m. e/ i/ _

站在甲板上,邓孺孺和渔民分析着海况和天气,10余人的团队都在紧张地准备着。

' ?7 }6 Y. F- g+ d/ J

“今年我才50多岁,还可以坚持。”邓孺孺说。

3 U$ P# I2 h+ @% x* X, ?. U& }+ U. o

(原标题:中国西沙群岛海洋遥感研究学术带头人邓孺孺:用卫星看多彩南海)

/ W" Z! K$ g. N5 m3 G( p. G
; T; D8 n& c! V. y 1 I1 y/ y# ]$ _6 d. M: d- r 0 ]5 R+ z3 k# _" e+ Z9 g- S- z5 U& c1 X# b, | 8 Y! M0 G7 g; O- N# c8 j. v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康俊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