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Z \, g7 B( L+ A9 r
$ L0 ~ j6 `8 h8 ^
( \% Y& e# z9 j2 `2 n- \8 ^
, B5 V- t/ K' \' N , O9 I6 v, J' i! b" M
我们都知道,考研国家线在制定时,通常会对一些专业给予特殊照顾,进而设置一个相对较低的考研国家线,即所谓的照顾专业。那么,照顾专业都有什么特点和不同之处呢?今天,小睿就和大家详细聊聊其中的门道。
& Z( q8 i t" d" ?
+ q: S; }4 R* H8 P; r. R
* L: x" w' U" t. [+ G$ |" P 首先,何为照顾专业?一般来说,照顾专业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急需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部分扶持的重点学科专业。之所以对其另眼相看,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大部分照顾专业从事的都是基础研究,工作条件相对枯燥,就业面相对较窄,因此,报考人数常年较少;另一方面,这些专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需求量较大,但生源上线率较低,为平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矛盾,继而实行照顾专业单独划线。也就是说,国家出于战略全局的考虑,专门为照顾专业开了绿色通道。
0 K- H& r- j, d9 Z7 f& K6 h
& q5 e; @# C$ Y( T/ S6 s8 I
P' K2 q, x; O4 A; F3 K* ] 其次,哪些专业是照顾专业?通常来说,照顾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学和医学类上。其中:工学照顾专业有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等11类专业;中医类照顾专业有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两类专业。说实话,这些专业单从名称上看,就是一个需要埋头苦干,深入一线、体力和脑力双结合的辛苦活。所以,报考人数少也就很好理解了。
" I9 t$ D3 C1 O$ _* N* b . N3 v5 N4 E; g2 Q
/ X% p6 K8 B* O
另外,从近五年考研学硕国家线上来看,工学照顾专业的单科分数线(满分=100分)一般要低于正常分数线1-4分左右(表一),满分>100分通常要低于正常分数6分以下(表二)。而中医类照顾专业的单科分数线(满分=100分)在五年时间内,均只低于正常分数线1分,满分>100分,也仅仅低于3分。这说明中医类照顾专业的竞争同样激烈。这点在中医类照顾专业的总分上也有所体现,因为在近五年时间内,中医类照顾专业与医学(不含中医类照顾专业)分数常年持平,这从侧面说明,即使中医类照顾专业有幸得到国家照顾,但实际上,对考生录取而言,并没有降低多少难度,因为相较于工学照顾专业与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最大分差在10分左右而言,持平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里的国家线仅针对一般高校的,对于34所自主划线高校而言,照顾专业的分数未必呈现这样的现状。 6 U1 M l6 M i4 @- Q3 o: W2 l* I. |0 t" [
; R. @& w- G! `2 y
" J* v! J S( R; u
8 a3 N+ |( [7 Q; i( P
/ i; f1 k! O* g" H* O3 F: n + k1 c0 w) e$ t" ?( O1 N
5 ^8 J7 V+ Z$ m 0 p# e' m9 w6 k7 @
* ^6 h4 n$ P5 P5 h+ z8 H4 m" m; I. p u
1 l" u; y8 L) P; [3 Z) C9 V. ` 7 |% i5 e" g8 E' l* ~3 v
4 |# z( H' b* I8 c
' B- A3 I3 O& e w9 @# n1 D4 [ 最后,小睿想说的是,照顾专业虽然存在一定的劣势,但不代表照顾专业不值得读,更不意味着照顾专业低人一等,只是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属性使然,叠加个人看法、见解以及认知的不同,导致照顾专业报考生源不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照顾专业都是竞争较弱的,比如医学类照顾专业,其录取难度,丝毫不逊色于非照顾专业。所以,即便照顾专业总体上的上岸难度要略低于非照顾专业,但在某些具体专业上,有可能竞争激烈程度超出我们的预期。因此,合理选择专业才是考研成功上岸的关键所在。
0 X+ d, l; |% @
: ~0 p. Q8 c3 l( C+ W% j: X
4 X9 s( J# c! z9 @ 举报/反馈 6 d. J0 F( ]$ J3 W
; {/ V p, E6 p7 Y/ u+ m
- H* n. W+ @ U3 \4 `
) V( [# X1 W8 | p/ n9 A
7 ~3 O# z( X) M/ Z
/ ?8 R2 u+ _) S& F5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