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m! a7 v9 F; Y
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体,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它不仅是油气资源与各类矿产资源的聚宝盆,而且还是人类军事活动的重要战场之一。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巨大。
9 M3 K) G/ K. @2 |' k4 r* a" k1 T" f# r8 {; D+ M% X' y
 - s1 J x0 [8 y# J _- F1 a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人们对海洋探索的热情不断高涨,渴望从海洋中获得“取之不尽”的各类资源。在向海洋索取的同时,人们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也随之产生,其后果也在不断累积。
5 G V. C6 D7 m$ R& H 在2021年4月联合国发布的《第二次全球海洋综合评估报告》中指出,过去的50年间,全球低氧海域的面积增加了两倍;近90%的红树林、海草和湿地植物,以及超过30%的海鸟面临灭绝威胁;海洋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正在被削弱;过度捕捞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889亿美元。
* k3 i; ~& v& M A 石油泄漏、盗采海砂、海洋倾废、违法捕捞屡屡出现,无序排污、非法养殖、海岛违建难以杜绝……受传统海洋生态环境规划陆海统筹意识不强、部分地区经济粗放发展等因素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正承载着来自陆海的双重污染和开发压力,海洋污染严重等问题愈发凸显。
! r5 Z3 u8 u1 O7 N5 e; c- Q, e 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但如今却正在变成“垃圾场”,因此,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很重要,仪器仪表助力守护蓝色家园。 : w3 U: x' r# k* R/ @
据了解,在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布局方面,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海洋科研单位通过多年布局、技术攻关,以成功建成西太平洋深海潜标观测网和南海潜标观测网,成功奠定了我国在“两洋一海”海洋综合环境观测方面的重要国际地位,也为“透明海洋”工程、国防安全保障提供了最基础、最实时的数据支撑。 1 @8 {7 Q, b8 c& k: T. O6 S; S0 c+ c7 ]
另外,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在重点关注海域,对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水文气象等背景参数实施快速连续跟踪监测、提升数据实施处理以及传输、信息制作与分发的地面支持系统的水平,其仪器仪表少不了。
) f# K1 `' E4 n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更新完善,仪器仪表技术在不断发展。许多仪器正在向小型化、微型化、多参数化的方向发展。如色谱仪、分光光度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分析仪等仪器的体积大大缩小,目前,已有便携式的气相色谱仪、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X射线分析等便携式分析仪器面世,并应用到海洋环境监测中。 # F* o& M( f/ ?) E
就目前来说,国内现有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包括岸边及岛屿海洋站、硼舶观测、海洋浮标观测、水下海底系统以及遥感卫星监测等。其中,海洋遥感卫星作为一种视点高、视域广、数据采集速度快的新型监测技术,可以对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浪场、流场及温度场等动力要素进行探测,具有快速、大范围、全天候、可重复连续观察与获取资料数字化等诸多优势,因而成为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保护海洋环境,仪器仪表来助力。
+ [& P3 k; y! L: {% A! I [% }/ `% t! c) i% H% u7 L
* _ N1 J' w/ U$ k3 B- V) `
& {6 k$ F0 R" q& w4 \2 Z
( {! q% V3 F) j& p' u9 d0 m4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