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线

[复制链接]
- S' l/ E! f& S& N- |* e

1. 招生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H+ Q6 q0 P* {7 S$ b2 V0 ?

2.研究方向:01 (全日制)农村发展

8 u9 {; `9 {5 R0 a8 X( q

3.考试科目:

' o& n- o& G1 g& I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f& g% ~: h' v n6 ^: O

②201英语(一)

* ?0 E$ W) L& c( y4 m& }, I5 ^9 u

③302数学(二)

/ i, `" k q8 J# C j: Y9 O

④836经济地理学

$ A0 M9 p7 E( v. A, e

4. 复试分数线

$ v. M0 H" O) b2 n$ k

2023年第一年招生,预计招生1人

7 x1 n' i* ^7 B; x! n

5新祥旭推荐参考书

( l& u# j* c* f. E+ f2 C

1.李小建主编;李小建等编著.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u8 U! y3 B( K6 p$ k8 B

2018 年(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

2 }& g* n [+ I, Y) d

材)。

e; |' a. g! K* m! o

2.杨万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

. t% }$ R c0 X) r

编. 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第四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

$ E: K) E! K0 `6 F9 P/ `

6.836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

h" P y" d }2 O5 u" K$ q# k/ w& o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 n( q; z& p1 }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 生入学考试。重点测试考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 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 有较深入的理解, 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 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 题的能力。

/ Z/ d, g9 {0 i' k4 U. {' Z; p2 G9 Z$ R

二、考试形式

& c1 M9 W, N: d: k c2 b8 f' A

本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 笔试,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总分为 150 分; 试卷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 ?' q% d- I' C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4 e E% X v0 Z- {( z S

(一) 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6 s( \3 Q- X2 j4 U. N. g m

内容:

! s0 @& ]" O9 O7 \5 r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B, B! Z5 P8 E0 b. a1 V- A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M0 h/ j1 P5 r; M0 S5 g

3. 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 B Y, U0 L' `4 j" b) g

要求:

$ i$ Q3 G0 e e) |/ J/ |( f

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 c' {1 l* A" K1 |

2 .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g. r+ e; T2 l

3 .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5 |' h) [6 {6 M6 q1 r

4. 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 z+ y# q4 d3 S* ^

(二)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 X$ {) V$ ?: o7 w8 L

内容:

$ c$ w Z0 a( W- o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 Z( ~/ |1 m) g, E

2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民族、 文化、历史发展基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 T2 `8 B4 T4 `6 Y

3.技术条件:包括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

4 @ o. l( {0 v: u9 V

4.政策与制度环境: 包括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国 际政治经济环境等

$ H. W @6 M& |9 F/ i5 m1 \

5.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 O2 L( U3 c- L8 f

要求:

* u# I4 k1 j* X% W% n: q; T

1. 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 作用机制。

1 U9 r2 Y7 }8 E/ ^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 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 的变化。

- M1 ~4 [: c0 w2 E2 Z9 _9 O/ V/ [

3 .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 ~* i7 @. [8 x* C3 j; i+ ?

(三)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产业布局

5 w6 B: C3 f1 O* I. ]

内容:

) e& ~5 d/ H4 [

1.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 C3 o3 l" m X

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 f4 W4 s& V5 N2 B, J3 \. G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 W. t, R5 [7 |' \" Z3 _% c

(1) 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理论; 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 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 x; {6 h' U, U! b& F4 w( H! [# ]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 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8 ?2 f7 A: E: `% E# r( J/ q/ B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 Q1 x9 e/ E0 q2 V3 C

要求:

: K; Y6 A2 o1 O# P. s/ ^/ H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 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熟悉产业结 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 H# u6 d& f) g- S1 d- F

2.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 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 产业 的基本方法。

7 B& s& h$ }. i

3.理解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把握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原则;熟悉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 T0 k2 O2 E- _+ H& X/ b0 F, K

4.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掌握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 理 解工业地域结构及类型的形成机制;熟悉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 p) f0 W, T$ D) `! ]0 K, W

5.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与内涵;掌握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 |( H0 V# T) }; _5 `; q6 n

(四) 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

* c, p: Q6 M0 `4 H7 w- Z

内容:

7 ~" N9 j+ K& o ~1 Q! J2 c, X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 g7 k6 F' B; c& J8 o9 g1 |8 h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

% l; D. p0 U8 t1 ~9 f/ O

3.区域间经济发展、空间组织关系基本理论

4 l* k. ?' }) f0 L/ J n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3 m1 m. K; ^9 m& o. Y2 L

要求:

* L" z, \0 E( W% ]

1. 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解区域增长理论的基本 内涵。

; ~' R) Q8 H2 G# R H7 K6 z2 B* c& z+ g

2.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 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 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 `) k4 @5 k' J% C/ E1 @/ z' u" ?$ R8 L

3. 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 初步 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 k, }4 Z% c# l h/ _8 g* s. a: A8 C$ a

4. 熟悉城市化概念、城市职能与分类标准;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内涵; 理解城乡关系、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熟悉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 体系的特征。

1 G8 g2 b6 q6 U4 b( _

(五) 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

3 c5 ^* d* P6 {

内容:

: ^! P" _+ ~8 e) v1 O

1.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7 v+ s( l V9 d) C( b6 f

2.区域规划

& {' e2 s- N. j, W7 o

3.区域发展战略

* K0 L5 b) S* k2 g( S: T! h; L5 k

要求:

; G" j3 g! e! r4 q4 L6 l

1.理解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含义; 了解经济区划类型; 理解经济区划理论 及其主要原则。

4 ^1 J/ O4 F& L0 X. S

2.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和发展; 理解区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区域规 划的内容与方法。

0 z$ t7 _9 O( K7 L; D' s

3.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类型和主要特征; 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方针 和重点。

" {2 r$ r- m$ A$ f$ d

4.熟悉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把握当前中国区域规划的新进展。

9 i' M8 c! g* R' \1 J3 f

(六) 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 |, q5 y: D) y; s4 a, m2 G

内容:

% B) d x+ ] E9 y' U$ |, g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1 N4 z( U' b4 O* p$ v0 Z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 @" m/ R. q. K6 W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 m1 d# U0 r7 \1 Q% W$ k! O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 F0 @& B2 L0 ]" U$ G- @, w4 o

要求:

% `4 G; c7 Y# [ N

1. 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 k2 t+ G. z$ {2 A4 p6 E) |

2. 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m) f& q! m% F' D; }) V+ q. ~

3. 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能够辩证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产业发展的影响。

& R+ P' N5 d7 f

4. 了解中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成效。

8 d7 A9 F+ R# N& k

(七) 分析方法、技术手段和新近进展

- h2 O3 a3 I: h

内容:

# x6 [9 e# G% B8 F9 E1 s

1 .区域及部门定量分析方法

& K2 w- ?( M$ d" r: T% r

2 .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方法

( i# t8 A& _ F- q9 h

3.空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

( c/ F5 ]; y- u3 s& N7 Q/ {7 m

4.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2 b/ f, o, Y7 ?" E8 v% V

要求:

* {8 N3 \6 G1 C

1.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 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4 a; P3 P( v& _& J! ~

2.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传统技术方法。能较好地运用实地考察、统计图 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

3 _- T; k( p; N4 l. W% a

3.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常用数量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 系统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领域。

/ {% B+ ]& |+ \; ]2 L

4. 了解当前经济地理学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 熟悉中国特色经济地理 学的构建思路。

7 W: \+ s' L- c7 _ # y' B" }* ~$ T/ z& w " A% L' _3 v# z2 f) ?# D" i, J' J! w - k3 q8 O8 ~- V% U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欧克克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