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 ?+ W" K! c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全国共有474万人报考,较上一年度增加17万人。 b' x. e0 [( h) ^! I y) P" `$ F5 g
12月26日下午,澎湃新闻从教育部获悉,本次考试中,教育部组织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顺利完成了首次全国大规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异地借考考生自命题试卷跨省集中调配工作。 9 [# z5 g$ c5 R. v* y* m7 B8 u) G8 F
为解决考生赴考的实际困难,12月7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可于12月8日上午8时至10日上午8时提交异地借考申请,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 8 P% u* C2 @( |8 k% s
12月26日傍晚,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郑益慧告诉澎湃新闻,2023年研究生考试全国共有10万余名考生申请了跨省异地借考,需要跨省集中调配的试卷多达10万余份。为确保每名考生的考卷都能按时送达其所在考点,教育部门在12月13日即制定完成了从试卷整理、中转,到接收、核验等各个环节的详细工作方案。12月22日,各地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完成借考考生自命题试卷的调配转运工作,自命题试卷全部安全运抵考生考点所在地,试卷集中调配实现了“零泄密、零失误、零差错”。
3 R" C- x" z, b. g 科学制定周密方案,解决10万余份自命题试卷调配难题
8 S! r4 L% C$ Y1 S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分为统考科目和自命题科目两种类型。其中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制的自命题试卷有2.9万种,不同招生单位、不同专业的自命题试卷都不一样,这使得每一位考生的自命题试卷都是专属的。如果一名考生申请了到异地借考,那该考生的这套自命题试卷就需要精准地转运到其借考考点。 ! G/ Y: S1 G$ x5 T: ]
如何让10万多份自命题试卷安全、准时送到考生借考考点? ; q9 o1 m& f/ ?- ]$ I3 V- N) | N4 y
郑益慧介绍,常规模式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自命题试卷通过机要方式发送至借考考点。但近期受疫情影响,全国邮政机要运输线路受阻情况严重,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保证借考考点准时收到试卷。 . }, u8 q. ]. Z+ T r& _: Y, _
还有一种是,原报考点所在省考试机构安排点对点将试卷送到借考省份。这在涉及交互的省份少的情况下是可操作的,但是在本次全国大规模自命题试卷跨省份调配中,每个省平均要向29个省份转出试卷,同时每个省平均还要从29个省份接收试卷,点对点的交互根本行不通。 9 r) j, x$ j9 q; V- k& N" @& S
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试卷集中调配难题?郑益慧介绍,为确保借考省份和考点能够尽早拿到自命题试卷,教育部门经研判,最终采用了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在同一时间通过中转站集中转运自命题试卷的工作方案。全国各省自命题试卷集中运送到交通比较方便的河南郑州的中转站,汇总后再统一分发,就不再需要逐一向其他省转送和接收,大大提高了试卷转运效率,确保自命题试卷安全平稳中转到达借考省份。 # z" E3 [2 H4 |" o8 {7 H9 r$ R
“四查六对”,确保试卷转运零失误、零差错
/ d( q/ Z: w. O2 B2 |4 W 临考前,借考考生非常关心“我的试卷是否能从原报考点转运到我的借考考点”“考试当天我是否能如期按时拿到考试试卷”等问题。 # ^ X, `9 t. \/ V# t5 O3 f1 @
郑益慧告诉澎湃新闻,针对自命题试卷整理、中转、接收、核验等各个环节,教育部门于12月13日已制定完成详细的工作方案。
& v6 J0 o0 b% h4 O2 T  5 ^# R) F& {) w5 L) d
12月18日早上,试卷分发前准备中。本文图片均来自 教育部
8 x/ i K" f- a7 P# u 在转运试卷前,各省考试机构会根据借考省份代码、原报考点代码、招生单位代码、考生编号、科目代码依次排序制作转运试卷清单,保证试卷抽取的准确有序。
2 {: g7 R9 \3 e4 K* |" \ 借考考生试卷需从其原定考点精准抽取出来,并及时准确送往其借考考点。因此,抽取后的每份试卷袋都会清晰标明本份试卷的借考省份,经逐一清点核查,确保无误后,严格按照保密要求,以借考省份为单位进行封装,在约定日期押送到河南中转站。
) f8 e% U" h# O8 o 
/ L. L4 q/ n* A0 \' o' n7 a 交接清点试卷中。 % S: P9 q$ a" Y$ \
各省考试机构将本省试卷包运达河南中转站后,河南中转站收到试卷包后按照各个试卷包的去向(借考省)逐一核查并入库到对应的借考省份。所有原报考点省中转试卷入库后,借考省按约定日期领取试卷包,到达目的地后,第一时间在视频监控下,核查考生编号、考试科目和试卷份数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9 y/ {* C, E! c& L$ `5 x
在整个试卷中转过程中,通过原报考点、原报考点省考试机构、河南中转站、借考省考试机构、借考考点四次核查试卷数据(原报考点、原报考点省、借考省、借考考点)、六次核对试卷包信息(原报考点省、中转站接收、中转站入库、中转站出库、中转站分发、借考省),最终确保了试卷调配的准确无误。 # b1 b* g: L3 T: K( i9 L d( Y/ u
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确保试卷转运安全有序 8 A; y4 G7 \1 Y ]
这么短的时间在全国范围转运这么多试卷,会不会出现试卷失泄密的问题? 1 [6 X9 |% u! Z; t$ U
澎湃新闻从教育部了解到,各级考试机构把安全保密作为本次试卷转运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针对此次试卷转运工作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安全保密工作要求。
+ a( o! z: ^, `) ^" _9 P6 u 在正式启动中转工作前,河南中转站的试卷接收工作区域周边都拉起了警戒线,中转工作用不到的门窗都被关闭并粘贴了密封条。试卷接收后,通过专用通道和专用电梯送往试卷分拣区,分拣完毕存入保密室,保密室配备了铁门、铁窗、密码铁皮柜、视频监控、防入侵报警等设施,在保密室外侧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通过值班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保密室内情况。 ) g5 i" F6 y/ l* h2 \4 c) }
通过河南中转站监控中心的监控大屏,可以清晰观看从车辆押运交出试卷进入中转站到押运接收试卷离开的全流程各环节所有区域的视频画面。通过视频画面可以看到每一份试卷从接收到进入保密室以及从保密室出库到分发交接的全链条工作情况。
1 K4 t4 p6 D) {2 { }9 y* ` 
6 h& A; B1 ?- ~ 试卷消毒中。
3 L6 R- M( \& D4 S8 n ~; {3 f% V 另外,为做好试卷中转中疫情防控工作,河南中转站内专门配备了大型箱包消杀设备。各省押运试卷到中转站后,可以在不拆箱包的情况下完成消杀工作,大大降低了因为中转试卷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 E6 D9 t. B' L- v2 q* W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试卷交接场地、运送通道、保管场地等所有场地及通道实现试卷流转全封闭,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 \) Q+ N, [/ z: j4 T# {
澎湃新闻还从教育部了解到,为确保本次中转站中转工作安全,教育部会同河南省教育厅、公安厅、考试院组成了联合专项组,下设交接、分拣、保管、安全保密、纪检监察等多个工作组。所有工作人员凭专用工作证件进入指定工作区域;从第一份试卷运抵到最后一份试卷离开期间,专项组安排保管、保密、纪检等工作组人员联合进行24小时值班。
/ W1 e' x! i( `8 A1 |. F. ? f 中转工作开始后,有警车和公安人员在中转站外侧值守。各省考试院的试卷运输车辆也由警车押运护送。在试卷抽取、整理、清点、运送、保管、交接等全过程、各环节工作,各地考试机构都会有不少于2人参与,且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不得存在直系亲属或关系利害人参与2023年研考的情况。所有工作要在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场所内进行,所有交接过程都要严格履行交接签收手续,视频监控录像、交接签收手续等材料要至少保存半年备查。 ) J# `2 U3 y( ~/ i
“随着西藏考试院运送借考试卷安全返回拉萨,本次大规模异地借考自命题试卷跨省集中调配工作全部完成。”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省严格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安全保密要求,实现了本次试卷集中调配的零泄密。教育部还对各押运队伍的车辆、司机、行驶线路、防疫等提出要求,确保试卷押运的安全,实现了零失误。
6 J3 M$ W: y4 v7 w 经过精准抽取和分发,严密交接和保管,12月22日,10万余份异地借考自命题试卷跨省集中调配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了试卷集中调配的“零泄密、零失误、零差错”,有力保障了考生“应考尽考”,也为“平安研考”“如期考试”奠定了基础。
) {- m3 f7 B9 I
0 W/ h9 D5 C u# B: Q. v/ R" j$ O0 \2 u; ?& u n( ?( [
, P% A" Q3 z: h- |) |: r) G+ w
1 b& h* d) c- W, i1 F5 J$ { v b P% k& Y: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