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p! D1 }; m- K$ l9 p# [, ^/ H. r' o
大家应该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了70%以上,这也同时意味着海洋所具备的资源是远远超过陆地的。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各国都相继在海洋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本进行研发。随着人类的足迹从浅海渐渐走向深海,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目前,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拥有4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它们分别是日本、法国、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接下来我们一起盘点各国的载人潜水器并且简单了解一下近代深海技术的发展。
) C4 z: ]# S+ G! A% @) _ 5.俄罗斯—“和平号”潜水艇
! Q6 ^8 [7 v2 ?7 s: m* G9 |
) L8 L0 [* Q5 s' g5 r 下潜深度:6000米 # [' X/ H. Q. W
俄罗斯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于1987年建成,最大下潜深度达6000米级,可以在水下呆17至20个小时,但是由于它的最大垂直速度为每分钟40米,因此往返海面与海底需耗时数小时。“和平号”虽属于俄罗斯,但是它却是由芬兰人参与设计和建造的。1987年,“和平1号”与“和平2号”正式完工并首航。 2 u" n2 M% \, ?& g* @1 E( `
21世纪初《泰坦尼克号》的上映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电影的一开始,有两艘下潜至北大西洋海底的潜艇就是“和平号”。2007年8月,北冰洋北极海底首次有了来自人类的足迹,“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深潜器在冰层之下完成了极限下潜,抵达至4261米深的海底。同时它们也进行了科学探测等任务,和平1号除了在海底插了一支高一米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外,而且还留下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有留给后世的讯息。
3 Z! g: _/ F) M V' c7 W# M 4.法国—“鹦鹉螺”号潜水器
4 p* [2 b* M% e" T8 h+ N
4 a. W7 S+ v0 D# t' r7 P 下潜深度:6000米 / g6 e1 |, S4 Y( I( ~2 T
“鹦鹉螺”号于1984年由法国科学家研制成功,该艇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活动范围甚至可以遍及全球海域的97%。它曾累计下潜17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熟悉凡尔纳的朋友们应该对他笔下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有印象,阿龙纳斯教授就是在“鹦鹉螺”号上完成了同尼摩船长的长达两万里的奇幻旅行。
# {% E0 ^8 o9 R1 I 在小说中,它长70米,宽8米,外观呈细长纺锤型,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而真正的“鹦鹉螺”号长8.00m,宽2.7m,可载人数仅为3人。1987至1998年间,“鹦鹉螺”号一共打捞了1500多件文物,它用两个机器手臂将文物放在箱子里,然后带回水面。它的机器手臂十分灵活,在遇到像水晶花瓶那样易碎的物品时,它也能够将其完好无损地被带回水面。
9 f# l% K4 ?" [ 3.日本--深海6500号潜水器 5 Q: _8 \7 ^6 L y( g) p' S
# F* u# B# |' Q: m2 c- F 下潜深度:6527米
/ H2 D& Q: p/ C# f0 I) D 深海6500号载人潜水器为日本科学技术厅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制造,最大深度可达6500米。日本因为是岛国,并且地处活跃的地震带上,理所应当地就对板块运动和海底世界更为重视。早在1981年,日本就已经建造出潜航深度为2000米的“深海2000”潜水器。7年之后,在神户市的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就完成了新一代“深海6500”的建造。 9 f- x' _, ]5 D5 P/ ^0 z2 S" z/ A
作为日本下潜深度最大、作业能力最强的载人深潜器,它曾水下作业时间8小时,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纪录。1991年正式开始服役后,深海6500号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从事海底地形、地质和海洋生物的调研,共下潜了1300多次,并且它还曾对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对地震、海啸等也有一定的研究。在电影《日本沉没》中曾多次出现该艇。
% L9 f( }: t7 ?) k+ t# U 2.中国—“奋斗者”号深潜器
3 N, A0 a' M5 s4 G+ X' A# H7 ?
; n7 ?$ V) U v" k+ F 下潜深度:10909米 ; w" I3 w) m1 s+ s3 D
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我国成功研发出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2020年11月10日早8时12分,随着显示器上的数字正式突破一万大关,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同年的11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28日胜利返航。随着新纪录一个个地被打破,中国可谓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 s% q ]0 U7 J2 p' T! h5 [- ^
回顾我国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史,从1986年第一艘7103救生艇研制成功开始,我国自主研发载人潜水器的步伐便一发不可收拾。“蛟龙号”作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并且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随着这些自主研发潜水器的接连问世,它们所增加的不只有下潜深度,还有为地球板块运动等难题做出的研究贡献,更有我国自主研发的能力与信心。
7 e8 j4 U1 t9 r& s- ? 1.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 " w0 X) y1 N0 }# G. \, L# x
" \% ^; k# l3 x' y6 T% D
下潜深度:10916米 9 t4 c: e/ j; t& \4 ^4 M3 l% o& f% g2 n
二战结束后,瑞士的皮卡德父子在有关部门的资助下,建成了世界第一艘“水下气球”式“弗恩斯”III号深潜器。父子二人共进行了两次试验,然而在第二次实验中,深潜器载入舱灌进了大量海水,由此而变形,但也正因如此,人类迈向深海的进程得以前进一大步。他们所建造的第二艘深海潜水器即“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60年代,一次又一次创下了人类深海潜水的记录。“ ( r; |# [2 q% ^* ]4 I/ j
的里雅斯特”号从第一次潜入深度为1088米,到潜到世界海洋最深处──10916米的马利亚纳海沟,花费不过7年。皮卡德父子也因此成为了深潜器设计最成功的人和最具传奇色彩的英雄。至今这个记录还未有人能够打破,当然它也有其缺点,该潜水舱属于探险型深潜器,其特点是一次性使用,空间狭小且不具备深海作业能力,更不要说进行深海科研。这种探险型深潜器的唯一作用,就只是达到一个数字上的“记录”,除此之外别无任何意义。 2 G+ Q, `( r" t* ]* G
0 y& v, p; k9 z- p% H2 n/ O% j+ W- k' C/ D Z; O$ y
# `" d1 D. ^& d: F2 F5 i
; w4 [! o4 s: W7 g3 t' M3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