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g0 w; E7 D( m' o5 L1 a; H) W" T
原标题:中考物理必考章节全归纳:“声现象”知识点与方法技巧归纳总结
' v' o1 `- K9 m9 u" N g
% x2 P/ o7 _% N" M0 V 刚刚开始学习八年级物理的初二学生,目前也已经大约学了两章内容了,很多学生会误以为物理好简单,甚至到现在为止,也就只学了一个公式而已,完全不像九年级学生说的那样难啊,更不像高中生说的物理是最难学科。
: q* Q9 Q$ Y4 P+ ?) r 的确,八年级物理在设计之初,就把简单易懂、有趣且紧密联系生活的知识放在了上册,让多数学生先建立起学习物理的兴趣、适应这门学科、养成一些简单的思考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实验探究的规范步骤、反思归纳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仅仅为了掌握住物理知识! ; S+ ]/ a' `3 V: H
知道了这一点,初二的学生们就一定不要对物理掉以轻心了。
0 Q5 R- O0 R9 z" x6 w' r  * y! k8 k t) S4 W6 i& j- _7 V
即便是看起来简单易懂又有趣的最初几章内容中,也还是有很多易错、常错、难懂的知识。如果只懂得死记硬背、亦或是不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探究过程、不注重研究物理量的内涵和外延、不注重为数不多的两个物理公式的灵活运用,照样无法取得理想成绩。
}5 ?# V/ X7 e& R/ C+ Y 就拿最简单有趣的内容:“声现象”这一章节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声音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6 g6 w7 D' D7 S; | 其中,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最难理解、也几乎属于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0 ]; `$ j5 D4 `0 K% ^% a 我们今天就来总结归纳一下这些知识点中的必考与易错知识点:
* s" W# f- x2 p) A5 U: l6 x1 w. p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Q& Z9 E( D6 d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振”字,一定不要写成“震”! ) D0 y: _* {0 i- b
2.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是此前发出的声音依然向远处传播,直到能量耗尽。 . ?/ S- } \, e; {7 n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但是声音能够被人听到却需要很多条件:要有声源,要有传声介质,响度要达到一定程度,频率要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之内(20Hz-20000Hz)。
+ N1 Z7 a" n6 O& R( n1 }1 {+ R2 f/ D 4.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速满足V固大于V液大于V气,要注意有例外,比如软木中的声速接近于空气中的声速。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 O5 ]2 G7 O* O9 c+ w
5.本章有两个最重要最常考的实验:一是“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二是“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这里说明一下: 5 A) p* z2 W4 m0 c4 A" Z
 % p8 W6 z2 y2 W
首先: : c8 }5 J; R9 g7 K3 w" |; U
“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实验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真空,所以最后一步“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只能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1 \" V; S& k: b& e 其次:
9 x$ y( E" z1 K- R" T “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只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 a8 q \2 ^( \" I “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可以说明两点:
( q" {( M& g' ]) n* c% G! E T (1)“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 s6 B/ B' D3 c' H; N: h2 Q u$ [
(2)不断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响度变小,但是音调不变!
2 n$ J* ^* o R& ] 关于“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要知道,其作用可以用来得到两个结论:“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者都用到了一个很重要且常用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前者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了乒乓球放大了的振动;后者是把响度大小转换成了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 1 Y i$ m2 e. F( @! p2 D3 x
6.人耳听到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也就是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时,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得原声加强!
% @- W4 E0 }7 y$ z 7.一定要注意“回声测距”及其类似题(激光测距),由于需要测量的是单程距离,而试题中给出的往往是双程的总时间,所以,当声速与时间相乘时,得到的是双程距离,所以要求出单程距离,则必须除以2。
9 Q* v7 p, E8 L  $ R# I- h1 {& X
8.通常人耳听到声音有两种传导方式: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相关的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前者可以通过助听器的骨传导原理听到声音。 3 f4 e3 q+ B( x! F; Y P: P$ o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 [; X x1 T4 p# [
1.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 X ~" Q) ~: X- w 2.音调:即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取决于“频率”!而频率的大小决定了音调的高低!这里就涉及到试题中常常出现的关键词“快、慢”二字,凡是遇到这俩字,二话不说,直接就是在讨论“音调”的高低,而非响度大小!振动快的物体频率大,音调高!振动慢的物体频率小,音调低! & h% H* k+ _- W9 W
举两个最常考的例子:
. V0 N1 ]6 J* [. w 弦乐器中的弦越短(手指摁住不同位置)、管乐器中的空气柱越短(手指摁住不同的孔),则在同样大小的力的情况下,弦和空气柱振动越快,频率则越大,音调则越高。反之越低。 ( R1 P/ R/ d6 `% ~
 * K8 G- {. d" g; j/ q/ L% D$ ]& m
敲击瓶子和吹瓶子时,音调的变化要看主要发声体的长短,敲击时,水柱是主要发声体,水柱越短,音调越高;吹瓶子时,空气柱是主要发声体,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 `0 ^& q0 |1 v$ C( I9 d9 E& W
 ) r4 {1 g( v+ r' C. l2 ?2 @1 s$ y
说到频率,则一定要注意人类“可闻声”和“不可闻声”!
* E% x: b E* j& b: V5 }% _& {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要记住次声波、超声波都是声!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有时候,人认为很安静的环境中,狗却听到了次声波、猫听到了超声波,他们都因此变得警觉。更神奇的是,大象可以用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信息。而自然界中的次声波往往是由于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产生的,这些次声波往往会导致一些动物或者鱼类的内脏破裂而死亡(次声波频率与其内脏固有频率相同,发生了共振,导致内脏破裂)。
. U. v8 y; y' `' p6 J1 b 3.响度:即声音的强弱(或者说大小)!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当然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试题中最长出现“力”这个字眼,只要遇到用力大,说明振幅大,则响度大!用力小,说明振幅小,则响度小! 9 j- T8 O! p9 g* W: k7 S3 ?
4.音色:即声音的品质(音质、音品)!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 A* @! p7 U& U; K1 S; M
5.以上为基础,然而,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声音的三特性之间毫无关系,要记住: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比如蚊子叫声响度小、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音调低!因此,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之间毫无关系!
) J* u% h1 \0 x, } 
2 \/ E/ n7 F; v0 H7 b- x1 M) Q' ^ 6.关于乐音的波形: ! V, J, X7 u+ [4 x( _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波形的疏密程度(通过数一数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个数得到密集程度)比较音调高低,波形越稀疏,说明发声体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反之越高! 7 B0 f5 L8 I9 `) w
通过观察振幅大小(波形最高点或最低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较响度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越小! ) M3 F' }" A) ]' N
通过观察波的形状,比较音色异同!形状不同的,则音色不同! - X5 G( h- k. E4 J+ e' l, z4 x- C
 # v4 r" i; ]# w& X1 ^ b- \
相关习题如下: 2 l; ?$ \# e1 {0 {9 `
 " p! z6 s8 `5 B0 b! A. C# ^/ d
7.举个例子,课本和试题中常出现的“音调可变的哨子”,有的是利用活塞上下推动导致空气柱变化,有的是利用剪刀剪短!当活塞向上推动或者用剪刀剪短时,空气柱变短,音调变高!
1 N: W: b3 ?1 h' Q 三、声音的利用 5 ?2 J& C1 x: Y, M1 J# k
本节常考习题类型如下: 3 E a2 d( F [, R
1.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例子:蝙蝠的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此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其他多数雷达利用电磁波)、声呐、B超、探测裂纹。 / {, M1 u' H( L+ }# s. |3 Y
普通声波传递信息的例子:听诊器。
9 T$ A/ k g) x 2.超声波传递能量的例子:清洗钟表、清洗眼镜、除去结石。
0 Z( c& x8 @; H# K% c* O 普通声波传递能量的例子:声波使蜡烛熄灭。 6 J/ \0 x2 W, O' T
3.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在围墙内的墙壁多次反射的原理。 ' d' b( ~ }" R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T, C) y1 f3 k/ [" F* Z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5 z9 L: f! t( T+ o i5 j" a' a" P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休息、学习、工作、以及干扰音,都属于噪声! , O& M1 w i2 t/ q1 p$ n; @% R
3.分贝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等级! + }1 N0 J% p9 Y+ j! G% e, G9 `; N I
4.0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而不是没有声音、也不是听不到声音!
/ o. u5 p" A" x3 x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 O) ^8 A1 |3 y “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入耳!
" f3 y c. i; B% f( Z3 l  # ^5 F/ {2 P+ r& l% G
以上内容即为初中物理“声现象”章节的全部知识点与易错点!可以作为预习、复习的重要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a. z0 M: z+ x: S
4 U% A( p2 z( ?" j( F) D& J$ L: B 责任编辑: % }$ r. g: f! F& e% V
, i1 D) O$ @* w e, t. @, S, r
7 a7 V; ~$ h/ D' P
: A. T1 c. |" [) _. ?2 t$ g: @ O- d0 g8 K& ]- k8 h& t7 L0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