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F @5 R- h7 S 原标题:【视界网】海洋浮标研究发展的新成果
7 c) c1 l2 @* @4 t6 h' I" \9 U' d6 T! Y5 w) d3 g/ {. O) K# B
海洋浮标是以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自动观测站。它能按规定要求长期、连续地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气)开发、港口建设和国防建设收集所需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资料,特别是能收集到调查船难以收集的恶劣天气及海况的资料。
K* i$ O1 r- X9 F: ?9 n 随着各国更加重视海洋资源,海洋浮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6 a4 t+ ~/ N3 I8 H) V u
+ h" E# @" F& U6 ~
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王斌博士和Miasolé团队合作研制新一代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浮标能满足大范围海气界面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等海洋前沿科学研究的需求;为海洋分析和预报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海气界面实时观测数据;助力提升海上应急机动观测、海洋环境现场保障、防灾减灾等预警报能力。新型浮标通过搭载全球领先CIGS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可以为浮标系统进行持续供电,大幅度减少了电池的容量,实现永久续航;浮标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既兼顾了外观和结构,同时不影响浮标性能,通过化繁为简使得新一代浮标兼具“力与美”。 7 S3 r( ^% B: J0 |( @5 j
海洋浮标—深海之眼
, A6 ]6 d) e( D) H8 q 宇宙中的地球拥有饱满而深邃的蓝,从太空看,就像一颗“蓝色弹珠”。地表70%区域被海洋覆盖,近年来对海洋的科考研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但在各种海洋认知手段中,海洋浮标是一件利器——能长期、连续、实时监测各种数据,为认知大海装上眼睛。在我国,先进海洋浮标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依赖进口,研发“中国制造”浮标,成为我国海洋监测的迫切课题。为此王斌博士团队对“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进行了自主创新型研发,并在2018年5月份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域的综合海试比测及试应用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截至目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共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布放11枚该型浮标,先后完成了与国际标准锚系浮标的国际比测,观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国际首次针对中尺度涡的漂流组网观测,首次获取了中尺度涡内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气界面数据;经受住了18级超强台风“山竹”考验,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准确充分证实了浮标生存能力以及在极端海况下的准确观测能力。
2 p+ p7 k! K" w) H* c$ M( N, n 让我们为王斌博士团队打call,也相信自主研发的海洋浮标能为我国的海洋观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u: D0 o: P5 `5 X
4 K Y' y9 T) E% _. ` i: M
责任编辑:
& K- Q$ T6 f0 W, @8 H8 x& S8 p, m' H. n8 Q- j% w+ Z$ \( s3 f& t4 j
- b4 a# U- L# a* N- c* p
9 x9 \( G5 ?, y' s$ Q3 S
0 F: C, H% }8 ]: U& z5 W!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