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h! n9 V( y1 J6 D; l2 k1 u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r0 ^5 S0 L% [0 w 【备课方略】1.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 w( N, }3 \& |) R8 G1 o' @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 o0 ?9 A- T1 T$ ?
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 |' ~6 b+ T% J. J$ {- {; ]
3.验证声音的产生:
8 Q i( p: T& q (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
0 o, E. a& w- `! K! j, D' n1 t" W (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
" q5 l1 m6 r4 h9 N1 z' [5 {* I (3)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 3 f& m9 ]* J, G$ Q. b
(4)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 \$ g. t* G+ A( m3 ~: `1 Y. }: H
(5)说话时,用手按住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 % {9 z! i( G: h& u! n5 T
(6)音箱发声时,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
0 m+ _" ~; Y% B& s' k (7)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0 L+ a! F+ I" T2 E$ ]/ t 【经典例题】1.(2021·山西)"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y. Q# V5 D7 N0 b; R2 S1 |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 I3 S/ S6 m( f, ^
C.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 ! l+ f4 p* ]9 L5 {# `- w8 V6 u
【答案】B。【解析】合唱声是由人声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 X6 n! }/ K1 [& D, X
2.(2021·成都)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2 c6 @4 e/ e5 ?1 A: l
/ V6 L: U8 Q h' S3 ]1 x% b3 | 【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是由于罩内仍有少量空气,故A错误; & j- l/ p! `) F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 3 j) u) t0 H: ^
C、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 I( ^5 ^8 H* C2 O; T0 O' x G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错误。故选:B。
2 r+ y; k v6 N; y 3.(2021·云南省)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_____产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 . x$ a' ^8 b7 A( N& \; a3 f8 |
【解析】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 G, a- U9 x/ }' Y4 e) @6 \. n
故答案为:振动;声源。 % S8 X, p/ t6 d7 p3 G' w' @3 u
3.(2021·河北) 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W3 S: y" h: O ]$ `+ ^. v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 K ?3 r' v0 A3 W/ ^/ I( G: U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 S6 n' s7 I5 P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4 ^, i0 c$ v2 F* D7 T9 N, r
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 K3 Y; P1 E7 _
a( o1 ~9 r) H0 w( C$ g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9 o) T" \8 w5 K, c. ] 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s/ N7 D, L a& g! S# H3 ^! Z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故C错误; 5 A9 R4 O: y' z5 S& I7 T- l+ \
D.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
6 M, _ A2 N; A s% r; Z3 r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 {) a2 B4 B: d, [) E0 S 【备考方略】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特性的考题出现频率很高。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
- r, j [7 j2 C% e8 G6 | 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 : d$ n7 E ~0 s
(1)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征,通过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发声体的类型。 & Z3 ~9 M: z6 W% _5 [
(2)物体的大小、粗细、结构发生变化,其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如:用手指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用手指堵住笛子的不同气孔、拨动伸出桌子不同长度的钢板尺等都会改变声音的音调。
+ q- h' O- d8 V) H0 k (3)敲击或拨动发声体的力量不同,会影响到声音的响度。
; o' M* h" @( k% Y2 R2 _ (4)辨识发声体、声纹锁等都是利用的音色。 : ?. U( n( ~- [
(5)和音调有关的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
+ \" Y0 D! @" _2 r( H' }0 ~ (6)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
% r/ @4 k# Z- K0 w) Z: G 【经典例题】1.(2021·苏州)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 ) 。
* Z( y: n/ i( ?( H/ j" U y) A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0 E9 F0 C: i9 D& [: S; H q
【解析】 要区分不同的声音需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所以长鳍领航鲸是在模仿虎鲸发声的音色,故 A 符合题意,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
; \. t5 _, v+ } 2. (2021·青海)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能辨别出二重唱男声和女声的依据是( )。
( o: k" }; `( a& S* C9 _( [0 Z# U* q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 [6 j5 \/ _, r; I$ [$ b 【解析】男声和女声,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6 g y# |& l$ Q: b7 {+ S
3. (2021·恩施州)跳摆手舞时,很远处能听到鼓声,是因为鼓声( )。 9 n Q* @' K: d- {) R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独特 D. 声速快
; p3 k7 p- m$ X2 F- F6 a& ? 【解析】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跳摆手舞时的鼓声,是因为鼓声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 ?; s9 [& b4 q0 O7 Q2 E
4.(2021·南京)小明和小华读出 a 、 b 、 c 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 e1 }: Q; U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 x D; }' R9 N- @ g: J0 V 7 K9 L' p& e* n" S- b s1 v- g$ A5 ]2 O
【解析】表中单位是Hz ,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 BCD 不符合题意, A 符合题意。故选择A。
7 M- l0 T7 D, m6 I0 J# P) A 考点三:声音的利用* u7 y- S$ @8 \/ q
【备考方略】(1)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 + S' g" A. {$ F) e% R' `$ v
(2)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
* k a+ g( \8 w2 _5 J& l 【经典例题】1.(2021·枣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 W5 ]* w8 V. V) d1 \& d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 v' E. s% r+ a- F4 |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0 T" A: S6 P8 i0 m% q: M
【解析】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
# n* Z- Y3 |! A d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 @. V/ F' x, H9 n3 g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 2 q; N( I, c2 t! s4 Z$ o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K: [7 i- a6 `8 X) }6 [
2.(2021·南充)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9 r6 {& g. V5 z5 w. R$ p$ E+ w& h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 v0 ] l: X/ z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V9 J# d* q* s: s" w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L5 M' l' c A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 P( _, ~& h" v% d
【解析】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鸟叫声是通过声音传到人耳的,故A正确;
7 A5 F, k5 ^$ T 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
! T8 T* v1 f9 n+ E2 z) v- m C、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 s% K( F( a4 ^. q% [
D、“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
/ Q# d" ], }1 t 3.(2021·甘肃武威)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4 P0 O( D" Q F: E0 a6 H A.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 c4 u+ s/ n/ p. Q
B. 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2 S: t! a' |! j2 J% m. O; R
C. 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 F! d5 N$ z( O+ L: B$ Z; s D.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 h! U2 C( ]5 m8 T p; P
【解析】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A不符合题意; 7 b0 g+ e3 a+ H. R' o0 R# }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B不符合题意;
; n0 u1 i7 B2 k/ N. d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9 D; Q6 |. c# X9 _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 @+ r5 }; G0 L" ^
4.(2021·眉山)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4 n6 d: t. B* v2 {0 R& ? A. 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p+ _; v- M4 ]0 v. W5 }: H0 {) [
B.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9 D$ N3 p& Z8 c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 p" ^ q0 N2 J0 q D.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3 B# ^& r2 b; g 【解析】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 ~4 w9 z W" }( `* I1 i. K B.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5 V8 \1 P" f: t' T9 v4 ?+ k. r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 : V+ D* N9 V3 X0 Y% |9 d
D.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B。
9 |1 v" w m. h 考点四:噪声与噪声防治
/ b' \1 ^0 O* h' l5 p' T 【备考方略】(1)对噪声的认识方面:所谓噪声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无用的声音。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在考题中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
* i* A4 p7 }' P( Z; H (2)在噪声防治方面:噪声的防治与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声源处控制或减弱噪声;二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三是在接收处(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 & n0 s* Y& g; |7 h2 i4 J$ J" [5 S8 @
(3)不让大声喧哗、禁止鸣笛、给排气筒安装消音器等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城市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公路旁植树、给窗户安装双层玻璃等,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车间个人戴耳罩等是在人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
. n% X5 |4 e9 h3 V/ O 【典型例题】1.(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 C: a2 M) r7 V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 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4 S, e% t, p" H% n! v
) n, ^0 u& F7 I8 n 【解析】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 Z( W% {5 X& c1 W; q! X
2.(2021·昆明)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8 z" L0 `: `1 q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 V' j. p( v3 j) B' S8 S7 r% }
【解析】在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B。
% [+ i: Q0 V9 B1 G# N4 x 3.(2021·宜昌)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 G, N0 T0 p# S/ T, b; M) o
3 e& U, B5 x' {" V! z- j6 W 【解析】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 + N a3 X3 ]4 _; D0 s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 F( v4 a/ W* E 【答案】(1)响度;(2)声源。 # L! u; v/ n! [4 O4 ?7 G9 [2 i
# }* o9 }* j6 \5 _ 关注学习,关注物理,关注#物理怪怪怪#,更多精彩内容呈现! 2 V4 e; T3 {' {$ v4 M1 `% H
" P# Q) A; }3 c
! W; X) J/ \9 |, O2 T
$ D. y: E8 c4 p" Z" _/ L; _3 U( b. }9 ~, w;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