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红01”科考船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

[复制链接]
5 ]* A8 ~& O: m2 h

8月10日,“向阳红01”科考船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此次考察为期50天,预计2019年9月30日返回青岛。起航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为航次授旗。考察任务执行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领导,参加航次任务的各单位代表和全体考察队员、船员及部分家属参加了起航活动。

; ^+ p d+ {$ Z* G, d+ }

参加航次任务的各单位代表和全体考察队员、船员及部分家属参加了起航活动。本文图片 中国海洋报“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4 w) w- e8 w& L

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是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负责牵头实施的考察任务,共有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兴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青岛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的78名船队员参加航次,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魏泽勋研究员担任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

- H( D- w( `. l) P

本次考察紧密围绕北极海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地位等科学前沿问题,实施长期原位观测与科研项目考察相结合的海洋综合调查,将为9项常规海洋环境观测和22项科技计划提供保障支撑。计划在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巴罗海及其他北冰洋夏季开阔海域等区域进行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考察。获取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地质、地形地貌、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要素相关数据;深入开展北极相关海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新型环境污染物等调查;开展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北极冰盖和海洋环境响应过程与机理等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调查。本次北极考察将为加快建设我国极地观测体系、掌握北冰洋海冰快速减少机理及其气候和生态效应、开展北极地区环境与气候综合评价积累资料,为提高我们对北极的科学认知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

! V& b' A: c: j

此次北极考察将为科学家提供多圈层、多学科、多参数综合海洋考察平台,并将多金属结核成因机理调查纳入考察计划。

# _6 Z/ W/ R% @5 T$ `) \

可能此时会有人问,以往北极考察均由“雪龙”船承担,为什么这次没有看到“雪龙”船的影子,它又在忙些什么呢?

* p" W# w- U; ?

观观的小伙伴了解到,目前“雪龙”船正在江南造船船坞进行大修。预计9月才能完成全部修理工作,并开展试航。

& a; L) H1 `( T+ `8 b

而新交付的“雪龙2”船,也将马上开始进行为期1个月的科考设备海上试验测试任务,对加装各项科学考察设备性能指标进行验证。

& T( z0 R* X- k; t* ~1 v( E: v

按照计划,“雪龙”和“雪龙2”完成各项海上测试后,将于10月上旬共同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5 F' P+ M, z+ V& g; a

“向阳红01”船虽然不是极地破冰船,但却有着丰富的极区航行经验。

$ _- K5 I$ M( u# G: U9 [2 r) f

向阳红01船

3 B( P$ l( i& z! h* [

“向阳红01”船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新一代全球级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能够满足深海大洋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是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 f& ?5 d1 W1 I

2017年8月,“向阳红01”船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该航次由大洋46航次(第一、二、三、五、六航段)和南极34航次(第四航段)两个部分组成,跨越印度洋、南大西洋、整个太平洋,历时263天,行程38600海里(71000余公里),圆满完成了大洋、极地多项科考任务,开启了我国深远海科考的历史新篇章。

3 ]4 a- Y% H9 \& _% @ f1 B

中国历次北极考察

5 D1 E1 V* `* |# T

1999年7月1日至9月9日

6 M2 F) X7 G3 \5 `! J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历时71天,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

% ?+ d/ |# B5 U. [5 K) S

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

3 j! p& @3 ~. {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船从大连出发,航程约1.4万多海里。考察范围涉及海冰、微生物、气象、海洋水文、化学等多个学科,创下了我国北极考察中多项国内纪录,中国极地考察技术愈加完善,科研水平大幅提高。

8 R$ A: R5 _. k% o

2008年7月11日至9月24日

5 A3 X3 b; A# K N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共122名队员组成,与以往相比,是考察范围最广、调查手段最先进、取得的资料和样品最多、学科研究最全的一次。同时,还创造了中国船舶航行和考察队到达的最北纬度记录,填补了北极考察的空白。

: z2 m2 n$ ~7 J! u5 X; {, O

2010年7月1日至9月20 日

+ y1 [% ?, x V O7 w0 D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82天,最北到达北纬88�26′,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新纪录。在此次考察中,部分考察队员乘坐直升机成功到达了北极点,首次实现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北极点开展科学考察的愿望。

. r7 r7 w M% r! l% v

2012年7月2日至9月27日

' z9 W) v! G, i

中国北极科考队开展了对北极地区的第五次综合科学考察,实施了我国首次跨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乘坐“雪龙”船成功首航北极东北航道和高纬航道,圆满完成冰岛访问交流任务。对我国开展北冰洋环境评估以及参与北极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0 s5 n3 J& A2 E% @9 N

2014年7月11日至9月23日

4 F0 v# k& {$ h

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总航程约2.2万公里。科考队共完成12条断面累计90个站位作业和1个为期10天的长期冰站和7个短期冰站观测,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加强了中国对北极环境变化的了解,提升了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国际地位。

1 w1 E0 `: v1 y

2016年7月11日至9月26日

+ z- S& G3 b8 J# _! q( V

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历时78天,共完成了84个海洋综合站位作业,考察内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等综合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此次考察聚焦北极科学研究热点取得了多项进展。

" n8 u/ u8 P% D- g8 {- ^

2017年7月20日至10月10日

/ K: m* t1 t) U: O/ Q: y. ?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雪龙”船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实现了中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在中国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填补了中国北冰洋中心区大西洋扇区的作业空白。

* {- b' ^4 D7 G% X

2018年7月20日至9月26日

/ V2 ~1 u0 O5 n7 M5 a: [0 D4 g. e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由131人组成,历时69天,航程逾1.25万海里,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北极业务化监测的基础,为我国北极科学研究、业务化监测体系建设、北极环境评价和资源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 p( \9 q# B f! a" \1 L$ A

(原题为《“向阳红01”船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

, E' G2 J/ }$ W6 Q6 I ) ?: V4 D- l- d" Z 2 n- p% e5 a7 g$ d5 G- h# m. t$ h0 f+ T& A; ~ 5 T. G- T/ X0 p2 U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杜文章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