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6 l$ L0 e+ y. d x+ r 参加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的7名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圆满完成科考任务,于4月底顺利返航至上海。在学校积极争取和协调下,并得到青岛市的大力支持,全体海大队员及时从新冠疫情严重的上海撤离,于5月1日抵达青岛。7名师生现已结束集中隔离,在结束健康监测后,将重返海大工作和学习。 
7 b4 W0 W' I8 ^: q4 W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于2021年11月5日出发,历时174天,航行3.3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站基多学科和近岸海洋业务化观测,对南大洋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调查,积极开展考察物资补给国际合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 K, ?) ]% u' P3 ~
南大洋潜标布放及回收现场 # ?) q5 h4 @* `3 y! L& Z6 n4 e
南大洋鱼类调查
! n0 U5 e& V7 Z3 B' r( b' C 学校海洋与大气学院曹勇、水产学院曹畅与海洋生命学院杨阳搭乘“雪龙”船,海洋与大气学院谢春虎与水产学院鞠培龙、王业辉、王鹏浩搭乘“雪龙2”船,全程参加了南大洋的各项考察任务。
N" }3 R7 A' f 本次考察航程长,时间久,任务重,队员们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布放和回收多套潜标系统,获得了多海域、多站位、多水层、多参数的水文数据及鱼类、海洋病毒等生物样品。另外,队员随两船多次穿越西风带,在风浪中获取了多断面走航水文和大气数据。
" l2 c$ ?% k9 n3 ?5 N8 K# w) u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察中,海洋生命学院首次在冰间湖展开病毒学调查,海洋与大气学院成功回收中国南极考察史最长一套潜标。水产学院渔业海洋学团队在调查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首次开展地笼调查,获得了数量可观的珍贵南大洋鱼类样品,为科学开展鱼类生活史及南大洋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与成果。 9 `8 W7 W; S3 N8 c( k7 M
生物学实验 1 x# D) V. Q3 q p( n, W' U
4月26日,执行第38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队员随两船先后抵达上海基地码头,但受上海疫情的影响,科考队员返青受阻暂居船上。 ( X w: V/ S0 e0 T% t8 ]3 O
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联合青岛参与科考的各家单位共同申请派专车接回在沪的青岛科考队员,这一申请得到了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3 g# P5 M5 b; R( E0 h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青岛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领导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协调2辆专车和4名驾驶员,往返1500多公里,历时20余小时,于5月1日凌晨将所有驻青单位考察队员通过闭环转运安全接回青岛集中隔离。 % s7 s& W& U: ~7 G; l T
青岛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领导小组派专车来沪接考察队员“回家”
$ M+ x4 D$ T, O0 w 来源 / 海洋与大气学院 & Y% E& q# ~( _- X( j0 u4 T* c1 I, h
文字 / 谢春虎 鞠培龙 杨阳 & \9 M+ k" E- M* L# b7 ]
图片 / 谢春虎 鞠培龙 曹畅 杨阳
: `$ w) Q9 v- Y+ V5 z 编辑 / 张慧
$ U3 Y) h8 M% n 责任编辑 / 刘莅  
& A2 ?: E7 ~* h
1 L- |7 J$ a: Q
& Y9 E/ V d' k. O4 }& [" a/ m e' c$ [0 Z. h$ z
* y1 L% ~% G% ?2 } F8 D2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