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窥天下」第62期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工业遗产与海洋科学的邂逅

[复制链接]
& J3 e/ t: u7 V1 J
& u- E; Z1 I! g4 l- w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位于基隆市,于2014年改造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的前身是当时亚洲最大,设备最新的填海造地火力发电厂(图1),为台湾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1981年电厂关闭后就淹没在荒草之中,直到2001年,火电厂脱胎换骨,规划为海洋科技博物馆,原厂房建筑被基隆市定为历史建筑。博物馆建筑设计中保留了部分老厂房原有的斑驳风貌,与现代装饰相结合,给人以时空对话之感。

7 |( z8 d" C) D# f
, p) k0 o2 x1 p6 _2 r
3 e4 ]' {( K* }/ M0 [0 \% w1 F
J; ^9 V7 t, w) v4 E- G& O# {+ K1 L
# k4 Z/ E) _3 M, ^* @& c6 I! z- m
& z6 @8 A2 f$ }3 m

图1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建筑改造前

8 `2 {9 l0 c6 k& r2 j, C: [
! I5 k4 ~" c0 P8 J
0 r4 [( F- G. `' i' u" J: n/ ]! k {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的分区包含七个主题的展览展示厅、一个深海影厅、室内外休闲空间等。其中深海展示厅与深海影厅由原火电厂高大的锅炉室改造而成(图2),打破科技馆常规影院模式,没有设置球幕、标准巨幕或4D,而是充分利用老厂房空间特点,在未经装饰的建筑体上搭建钢架,规划了顶面与墙面相融合的放映及幕布系统,营造出深邃的空间感,主要放映深海探索题材的影片,实现奇特的深海生物在四周穿越的效果。另外单独利用云朵状投影幕,讲述老电厂蜕变与城市发展的故事。

S( k( }: R! r: G1 f* T
, d9 t+ ?' T% x2 p Q& K0 U) `
) O0 `( ?% s9 o0 h( j% x' B
; K* B& U# M3 D O5 J7 r- i
/ R. M: n, r( U" z
+ @$ f/ t# Z. T

图2 深海影像厅改造后

5 T& D; J9 i8 a
; |# `, p/ c- N* [# v( _) b
) n( ]6 x; e: [5 H

观众可在位于深海影厅下方的深海展示厅领略深海生物秘境,展览围绕“生物形态功能与环境相适应”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展览开篇的展示墙,用透明通电玻璃配合视频、场景模型,向观众展现了一幅海洋纵深全景图,同时通过深度标尺,展示了海洋生物及人类潜水器的分布情况。这面展示墙起到了展区总领的作用,使观众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在接下来的展示脉络中,着重对深海生物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详细阐释,并通过问题岛的形式吸引观众兴趣,例如:“深海鱼的鱼鳔会在高压环境下被压扁吗”,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公众思考,说明牌再循序渐进地讲解深海鱼鳔内的蜡质或脂质特性,以及鱼鳔前端发达的微血管系统可以增加鱼鳔内的压力。

& L/ `! D% d; o; |9 e% C
" j, o4 i5 A7 ?" j* e
6 T4 { T. v8 v8 g0 M

在黑暗、缺氧、低温的生存环境里,生物会演化出出令人惊奇的特征,如透明身体,发光器官、管状眼睛、发达的振动感受器等。展厅中的一些互动展品很好地说明了这些知识,如下图中的“管眼鱼”展品(图3),就动态展示了这种外形奇特,长着透明头部和能转动管状眼睛的生物。它们生活在海底16至1015米的区域,此区域光线微弱,管眼鱼可使用利于聚光的管状眼睛搜寻轮廓模糊的目标猎物,但它们的视野范围狭小。

8 J) e1 e8 j3 n+ B
8 K: v' X9 }( {
; n H- O' t* N3 l' C
, R) G( {4 Q* v" Z* ~- B% ]
- h# U6 Y# G" z* m" @+ C" f/ e
1 d* Q" z! V; F+ {, h- I+ e+ u1 o

图3 “管眼鱼”展品

3 x" f8 n( ?& j4 a# g$ }# U
; E8 a3 k3 }8 \
7 j" r. c2 _( h5 [4 Z' U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这里还展示了其他自然博物馆很少涉及的主题——“鲸落”(图4)。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一条死去的鲸鱼甚至可以维持一个生态系统上百年的繁荣。设计者利用下沉空间还原了海底场景,观众通过脚下透明玻璃可以清晰看到整个鲸落状态。鲸鱼尸体吸引着虾蟹、深海鱼、无脊椎动物以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纷至沓来,从时间上分为腐食期、骨食期、化学合成期,在这场深海盛宴中,不少生物适应了海底无氧环境,分解鲸骨中的脂类,产生硫化氢,并将其作为能量来源。这个知识点再次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核心思想,鲸落展品体现出宏大的空间与时间跨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

l1 m3 q8 S( J2 T% d2 X! M
' i6 m* Q( F9 k
4 u: o* L; z/ I1 E
4 e7 {7 N( V% X9 f
. s+ e: v, A! z H1 ^
) j, K5 y: {. z! C$ n) T

图4 鲸落生态系统展示

$ E4 ]! ~' v2 @) i' T: R3 i
5 W+ A) A4 q9 l- d$ @2 B$ a
# x- j* P y7 D1 X

除了深海展示厅外,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还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厅、海洋科学厅、海洋环境厅、水产厅、海洋文化厅和儿童厅,涉及领域广泛,可适应不同年龄观众的需求,公共大厅还设有艺术装置,传达人类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博物馆如同一部海洋的“百科全书”,营造了工业建筑记忆与海洋科学的时空邂逅。

; S( K: n/ t9 u8 ^1 Z, k
* d- s4 g! x: ~7 a& {2 V
3 e+ i2 x& R* g, x6 n

(作者系北京科学中心展览工程部部长)

) J- f" M2 f5 V
5 s C6 A9 T' ^1 v
; }( @3 w! s2 t( v3 S

(栏目主持人:齐欣,编辑:刘巍)

; G5 R' W( S" |9 D H- g( ~6 K
; H% S1 U) O! h" F7 H7 ^
9 X8 h3 c; ?6 v% B0 s

(本文图1、图2来自该馆官方宣传册,图3、图4系作者拍摄)

% ~1 T5 s) D# W7 \
$ [3 g/ T2 Y" J4 z8 f6 L4 Y4 E6 |
$ [$ E1 M' P% N# s3 P
! Z5 h Y& U% h% G7 t) ]+ A/ s
) j; A! R$ C' @7 a
, P2 l2 n3 h3 h+ ?( O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21年1月29日(第8版)“馆窥天下”栏目)

- L, F J5 x* f- U1 n# ?
4 I* Y o }4 a, u
& V. P: V/ R8 J" w. L# S
举报/反馈
. U) l9 p' E7 n7 {# ]( k
- o' ~0 n$ _4 }4 ~4 H : K7 S; O% h5 D3 Z/ h7 ?/ o' Z9 C, }' U( g9 L3 a9 g" q1 Q N " @" E7 h' T6 p' ^2 l5 C j( |$ @, Y8 K) ?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杜文章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