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 |“‘双非’本科一生黑”,考研难翻盘? 专家道出逆袭关键

[复制链接]
3 n; `+ h4 N* B$ b
0 x( x4 l {9 j, A

  中国网3月25日讯(记者 刘佳)457万!2022年考研大军人数再次冲破天花板,达到历史之巅。上周,各高校考研初试分数线陆续放榜,各专业平均涨了15分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考研堪称“最疯狂的一年”。在考研呈“高考化”趋势的今天,“本科出身”似乎成为高校与考生之间心照不宣的“筹码”。

* q/ W0 U* E! T# o7 F
3500名“考研大军”体育馆上大课,场面壮观。秋芊/视觉中国
9 j+ m5 z+ U$ B) v0 u1 C

  “‘双非’本科一生黑”,考研难翻盘?

3 i+ H. c+ p8 x

  “大学里再努力,都不如高考考得好。211收调剂生暗地里要985,985就更不用说。好一点的‘双非’(非985、211大学)也要211、985,我还能调剂到稍微好点的‘双非’吗?”随着2022年研究生复试的陆续开始,类似这样的声音在考研圈或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不绝于耳。就在几天前,兰州大学对一名考研学生的复试调剂回应,再次引发公众热议。在回复中,兰大直截了当地称:“因调剂名额有限,学院优先考虑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了不影响您的调剂,请您尽快联系其他高校。”这让“本科出身鄙视链”再次被关注。

F6 U# e8 [8 e p. d1 f1 _

  在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中国网记者注意到,除研招统考外,在推荐免试硕士生招生途径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众顶级名校对“本科出身”近乎“一票否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示的名单中,2020年两校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分别约1935人、1744人,其中本科为“双一流”高校的比例均超95%。

7 i0 C4 Y. Y6 k' ~5 ]9 l! x, q7 |

  研究生复试相当于“应聘面试”,名校光环将加分

3 |$ o8 E8 r5 [. @: i

  在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门槛的今天,对于“双非”本科生而言,大四更像是“高四”,挑灯夜战、冲刺考研成为他们学历逆袭的关键。但“‘双非’本科一生黑”却如同魔咒,让他们对更高层次的学府只能望洋兴叹。

7 w/ s4 E- p: Z& s- b5 p

  对此,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北京某211高校负责人沈军告诉中国网记者,对于高校而言,招生的核心要义是提高学生的录取质量。除此以外,研究生招生还肩负着更深刻使命,即为高校科研建设遴选基础科研人员和储备力量。因此,他认为,与其将研究生复试看作升学面试,不如当做“应聘面试”。这样一来,本科院校自然成为导师衡量的一个客观因素。他特别提到,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更倾向于本校本科生,这也具有客观性。“学生的一志愿多数会填报更高层次的高校。所以,与其录取更低层次院校的学生,高校当然更愿意留下本校学生。”除此之外,高校还有“深造率”考核任务,如果能多吸收一名本校本科生,也是“一劳多得”。

- {" I( D* o8 I: ^. Y: R

  多年从事研究生复试面试的浙江某“双一流”高校导师宋柯也向中国网记者透露,高校会将本科院校作为先入为主的因素考量考生。他也不否认,不同本科院校师资和培养模式的差距,会造成个别学生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悬殊。

5 @. Q- m: p$ u3 n8 c; H6 t1 |

  在考研调剂过程中,部分高校明确列出“优先考虑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毕业生”的条件,一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可以理解”。她分析,类似兰州大学、广西大学这类地理位置偏远,但部分学科建设非常抢眼的高校,调剂是他们优化生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兰大,每年调剂到该校核物理专业的学生不乏清华、北大、北航等重点院校学生。”此外,在考研人数激增的今天,用本科院校“过滤”掉一部分考生,也不乏是一种高效的做法。

: U% y) l1 g; b, X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刘建华/新华社
, t" {; P1 b2 A* W# V) v7 h" V: r0 l& i

  “本科出身”非一锤定音,复试逆袭有优先级

: _4 d8 S- R; F7 W5 r' k

  “本科出身”真的一锤定音吗?中国网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复试面试官、一线导师以及行业专家,他们均给出否定答复。

3 W2 q$ |) a% O" O

  北京某211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秦一峰告诉中国网记者,在复试过程中,导师有几个好感度评判标准,依次是:参与国家或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情况及承担职责,国家或省级科研奖项获奖情况,对该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行业了解,最后是英语口语和表达能力。他表示,本科院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获奖的情况,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 [) J( h( {. G2 N2 _

  对此,文都教育复试推免项目负责人白晨表示赞同。“我曾辅导过一名学生,他的本科院校是河北省一所三本院校。但因为该校的铁路专业师资和实力较好,他也参与了一些核心项目,并担任重要角色,因此,他在复试中突出重围,被一所重点院校录取。”白晨认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有强烈意愿参与科研项目,并选好老师,才是逆袭的关键。

7 V0 A4 [! i0 a% m1 d' c& w

  一组数据表明,在超400万的2022年考研队伍中,约七成以上考生来自“双非”高校。但从往年的录取结果看,“双非”逆袭重点院校的情况屡见不鲜。

* s3 m; G& h+ V( o. ^$ L

  白晨直言,在近6至7年的改革中,研究生复试更加强调公开和公平。整个复试体制的改革,更加倾向于标准化流程,招考办法和细则更加完善,人为因素被大大降低。“大部分高校在面试过程中,甚至取消自报家门的环节,这大大打消了考生的“本科出身”顾虑。”而申请复议的申诉环节,也为考生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保障。

) k. x/ y. y! }+ {' d) @" e

  (文中沈军、宋柯、秦一峰均为化名 图片经由新华社、视觉中国授权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 I' @. X! L2 ?2 Q' P z ; m' E# D, p5 W+ E , |. v8 a! ]& h# |6 h: r. N7 Q7 b ( f% J6 E$ _" X- }3 E8 u / D! t/ Y5 [/ k, x" ~ # f/ C B" {" N* p) d+ m; I 8 U* A7 N2 Q) z8 d4 v+ Y; ^- y4 _6 G' j- T: ~ d # Y9 s4 V; _9 `: f) z 5 w \; Q3 p% M; U: 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湘湘外婆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