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海洋经济有望成新的增长点

[复制链接]
$ s+ `" R4 @: f1 `4 B! {- M0 G+ M

海洋经济成新的增长点

: A' g D9 \8 }

浩瀚海洋蕴藏的机遇正日益显现。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8%、15.9%。有关专家表示,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海洋经济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B$ i1 a) }1 d

提供各类资源保障

; J$ r- k; t% Y3 q3 @2 T" G% N

5月中旬,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在海南莺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装,该设备是中国海油牵头实施的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化示范项目的重要部分,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关键一步。

6 U/ Y% W! Y& _: Q

数据显示,海洋能源成为重要增长点。去年我国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总增量80%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742万千瓦,年增长率超80%,新增装机和年增长率均创历史新高。

' i- V6 d- g; s( |: y p, e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说,海洋新兴产业潜力巨大,近10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水利用等产业茁壮成长。

8 v. K7 p7 r1 B" Z

目前,海洋交通运输承担了85%左右的全球货运量,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运输量的90%也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同时,沿海各国普遍选择通过围填海造地解决土地短缺问题,“十一五”以来,我国确权围填海面积达1540多平方公里。

$ V: b8 y* r' `) ^7 y7 y

海洋提供各类资源保障。目前,全球海洋渔业捕捞量近1亿吨,占全球渔业产量的90%,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

6 W$ v" q( L6 _6 ~; h. T& v4 W' `

“海洋也是高新技术的聚集地。”盛朝迅说,海洋资源的开发难度比陆上资源高,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回报的特点。随着我国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批涉海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深海探测、载人深潜、极地科考、海洋信息等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 H% }! T& n9 `2 y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远洋运输、海洋科技服务、涉海金融等海洋服务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巨大。

' L6 p! T! Y0 N7 s4 V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到2030年,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海洋产业在增加值和创造就业方面将胜过全球经济整体表现,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到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在2.5%左右。

O/ x9 _5 W, m+ D _: u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与此同时,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1.6%,第二产业占比为33.4%,第一产业占比为5%。

" S; G9 u# k% E( @: a

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 D5 R* F2 H3 L5 i/ S& S( F/ T" M

有关专家表示,从我国陆海发展规划体系来看,国土规划涉海部分主要集中在临海陆地区域,陆海统筹有待进一步深化,陆海空间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也不够充分。

$ K4 z) Z" L+ g

“过去一段时间,为实现GDP总量‘翻番’目标,沿海地区多以填海造地、设立产业园区为条件,吸引项目落地。在相同的发展时段、相邻的区域空间,采用了相同的发展方式,导致产业同质化。”原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介绍,大量围填海增加了土地供应,却改变了海洋属性,破坏了海洋环境,损毁了海洋生态系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凸显。最为突出的是近岸滩涂湿地丧失,严重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孵化场、索饵场和回游路径,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破坏。

m ?7 |' _8 B; t

盛朝迅表示,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仍然不高,关键核心技术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的矛盾突出,还面临不少现实制约。

' p; Q Y2 Y5 d4 N

同时,受体制机制及发展路径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海洋领域产学研合作链条也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受阻,知识链、技术链和产业链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 {+ H, U3 y4 j; i. X5 C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4 K/ R: R1 q. m. V

“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据了解,我国多个沿海省份把发展海洋经济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计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4 ]9 C- i$ T! l

“要坚持陆海统筹,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沿海区域发展定位,形成我国沿海地区地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王殿昌提出,要打造沿海特色中心城市群,打造沿海大湾区经济圈,打造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高地。

, G+ `9 K S1 z# K6 h, l q

“要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机制,以增强产业布局的系统性,产业链、创新链等的协同联动。”盛朝迅说。同时,推动海洋渔业、船舶修造、滨海旅游、涉海服务等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不断提升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 ^9 Q% @8 X! K1 {) W

一是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间产业分工合作机制。重点依托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5 z, ~; K3 U. S7 ]' h- C

二是以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以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 `& e% M; l, S

三是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促进高端要素向海洋经济领域汇聚。强化改革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价值释放,推动海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

( Y2 [/ r4 M" x. g2 q

黄晓芳

* x& G# L* u( H1 @

黄晓芳【编辑:叶攀】来源:中国经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

% _0 ]1 @. ` r+ C2 a- I0 ^7 e4 P( i- m6 H; W( ^* {" q + a6 I- p- C% i) U) U 3 x$ @* O1 H7 o! G8 ]: ? 3 r4 b0 j M7 V5 G# |. @0 a0 y$ x7 \- G7 s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阳阳的爸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