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教授牵头负责!我国首套自主研制!这一装备系统海试成功!

[复制链接]
0 }+ E D5 f }8 n

8月16日至23日,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船舶工程学院邹丽教授牵头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研发”项目,联合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集团第702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厦门大学、江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10家国内优势单位共同研制完成我国首套深海采矿智能化混输装备系统,搭载“长和海洋”号科考船(GHF2021-0801航次),在南海西沙(110°48.03′E,17°21.08′N)成功开展海上试验,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布放回收过程。

7 [3 J0 {: `- I1 t! l, `5 A

邹丽,女,1981年生,辽宁盘锦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月获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校任教,2011年-2012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术访问,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非线性水波和水下爆炸高效计算方法与应用,排名1),2018年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9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研发),2020年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二批辽宁省学术头雁。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工程环境、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

% J* Q8 G6 A# _) l+ m

“混输系统运行稳定,‘长远号’顺利抵达500米水深!”

( D' r6 J5 T4 f! N: Z4 T " ]8 H. p1 c' e. ]# i) `& V

‘长远号’500米海试成功!

$ _! d* L2 Y: m$ H. {4 f

8月18日凌晨02:18,深海采矿智能混输系统“长远号”顺利抵达500米水深。海试队员连续奋战40个小时,整个布放过程零差错、零失误。在规范化完成海上试验验收和海试专家组全程监督和见证下,整个混输系统下放深度超过500米,顺利完成布放回收作业,是深海开发的又一里程碑。

" z# T- B5 a1 g' O7 |: {) `

5 @ c# M+ W4 W/ R1 {5 M8 I9 g

“深海环境复杂多变,整个输送系统面临着复杂的风、浪、流、深海内波等外部载荷作用,全系统动力学响应过程极为复杂,如何安全控制和智能化监测整个作业流程是巨大的技术挑战,这次海试的成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布放回收、全流程的作业经验,以及全系统在实海环境下的响应实测数据,意义重大!”项目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邹丽在海试现场激动地说道。

2 n. E6 K" b- z& b

- f, J2 d5 m, G8 o

在陆地资源逐渐枯竭的大背景下,因深海矿产资源丰富,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开展深海采矿方面的研究。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尽快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关键技术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意义重大。

0 o0 V- C e4 n6 U& n5 Y9 M) ~ 4 D3 K K: z& m4 N: Y$ O

邹丽教授牵头的“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研发”项目重点解决深海矿产开采最为关键的输送环节问题,即如何将开采出来的海底矿产智能高效地从海底输送到水面。项目核心目标是在深入研究混输系统内外流动机理基础上,提出具备智能调节、健康监测、组拆高效等功能的3000米级混输系统总体方案,真正实现实际海洋环境下安全和智能化输送。项目研制的深海矿产混输系统由泵-管系统、智能调控与健康监测系统、布放回收系统等组成,为在没有连续海底矿料供给情况下测试输送系统性能,团队创造性地设计了“下行软管送料、上行泵-硬管系统提升”的U型系统,整个管道系统通过快速连接装置逐级下放至超过500米水深,整个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 B( w2 O! D+ A9 N

/ m6 @7 }& x) [8 d4 X5 B) E

自2020年初正式批准立项以来,项目团队先后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问题,通过紧密的配合和联合攻关,仅用一年半左右就高质量完成装备设计、制造工作和500米海试验证环节。项目团队“敢为人先、甘于奉献、能啃硬骨头”,秉承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圆满完成本次海试任务。“长远号”500米海上试验的成功,推进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深海矿产的商业化开采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 i' E4 h' \* p8 T7 |1 V

% o2 `9 j8 ?" F5 E0 \9 R

船舶工程学院的前身是造船工程系(机造系),始建于1949年,是大连理工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 ^9 }3 t- h6 t* |! j4 ^5 [# J/ J

船舶工程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大批毕业生已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项重要奖项。学院与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连船舶重工和渤海船舶重工在学院设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分中心。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学校的“大连市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后被批准成立,这些中心的建立,创新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并推动了学科和企业的发展。

. g$ q0 w- o; q$ w; S- t" ^' e + ]+ I% }2 w" P ; v+ a; e3 P- o9 d( X4 E; q) j2 ~; I5 y `3 h- E: j% H 2 `) s$ b4 c- s* S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康俊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