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 n/ v/ [" y" C4 U l 原标题:中科院南海所王春在研究员团队揭示全球海洋热浪/冷浪事件变化特征及可能机制 " |% ]8 M o: t7 m' G
2 w' R6 k M& l U% M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首次利用卫星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和CMIP6模式揭示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全球海洋热浪/冷浪事件特征及其物理机制。该研究以姚玉龙博士为第一作者、王春在为通讯作者发表在Earth’s Future上,合作者包括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付垚博士。
8 H, Y4 Q4 k- H+ W# X' v* M 海洋热浪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极端高温事件,定义为海表温度至少连续五天超出气候平均态90百分位阈值。海洋热浪在时间上可持续数天至数月,面积可达几平方公里至数千平方公里,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海洋冷浪与海洋热浪相反,定义为海表温度至少连续五天低于气候平均态10百分位阈值。海洋冷浪也会导致珊瑚礁白化、鱼类死亡等海洋生态灾害。该研究表明,1982-2020期间全球海洋热浪快速增加,年均总天数趋势为8.7天/10年;海洋冷浪快速减少,年均总天数趋势为-6.0天/10年。CMIP6多模式结果也同样表明未来(2021-2070)海洋热浪增多而海洋冷浪减少,且海洋热浪与冷浪的发生面积比在SSP245情景下达20倍,SSP585情景下达45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成为未来海洋冷浪事件的“高地”,海洋冷浪总天数和平均持续时间都显著高于其他海域。 4 O! d; o/ v- m, K, G; G
 5 [0 U& C" B$ m/ Q
图1 2021-2070年SSP585全球变暖情景下,海洋热浪(左列)和海洋冷浪(右列)指数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 4 J* t. d* D0 q. ~. y0 S
上层海洋(0-700米)变暖是导致全球海洋热浪增多而海洋冷浪减少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上层海洋热含量仍持续增加,且混合层深度不断变浅,促使海洋热浪事件增多而海洋冷浪事件减少。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的海洋冷浪高值中心与未来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的减弱有关:当AMOC减弱时,海洋向北的热输送减少,导致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变冷,降低海表温度,引发海洋冷浪事件。
/ u6 b% Y, Z' O z0 | |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共同资助。
0 R9 O# M+ j V/ w1 i 
1 `+ j) T# |2 h3 S 图2 2021-2070年SSP245全球变暖情景下,标准化后的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黑色框)海洋冷浪总天数与40°N处(红色彩条线)AMOC指数的时间变化
" e8 s$ g( o# ]9 t5 g# t3 j- X 相关论文信息:Yao, Y., Wang, C*., Fu, Y. (2022). Global marine heatwaves and cold-spells in present climate to future projections. Earth’s Future, doi: 10.1029/2022EF002787. " _; G j1 J s5 A' h3 t% { n6 S4 Y) X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2EF002787
. Y# A+ v6 P5 N2 I( g4 M$ p
/ J% D' H, x5 H4 m( \4 w — END—
6 C) E' v1 s' c4 S/ u! n 信息来源:大连发布等 。 7 |( R z4 X- X& _- B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 r9 A/ D6 c8 [# S2 T* Y) ` 大家都在看 ' {. C% k0 b- G D
) \* W' H& f }1 Q ► 已正式出版!《人工智能海洋学基础及应用》《海洋数值模拟》《物理海洋学导论》《海洋涡旋探测与分析》
9 E$ L) R' m) Q, z3 O0 o& Q ► 戴民汉、周忠和院士重磅推荐!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出版!四位一线科考队员倾力创作……/ i% h$ w! ]$ N v2 Z! j- p6 f
► 《人工智能海洋学基础及应用》正式出版!
, Q8 J/ S8 K* Z ► 中科院海洋所李新正课题组组织编撰的《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 X p' ]7 B, ]) q, u8 i- V9 X+ C ►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担任“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 `5 s8 P @; O8 f
中国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委员会成立会议并讲话7 z1 V9 L5 ]3 T+ s1 L! _7 Q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持续深耕建设海洋强国关键领域 * C& F2 \2 f( |
► 王颖院士主编《数字南海》正式出版!
; t* s" `% f! ~* A5 @: K
' F/ S5 J8 o0 }' H I+ [! e ►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出版发行(刘大海、李彦平主编) - d, q" n& r4 S7 ?
►丁德文院士等编著!《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出版! F) o! E/ |9 f7 Q3 E0 Q- @
►《海洋数值模拟》正式出版!董昌明主编
! H# X, m) N: B) Y ► 《渤海、黄海和东海沉积物类型图》出版!石学法等编著 2 h8 G, h0 u8 |+ G
► 填补海洋气象学领域空白!《爆发性气旋》专著出版 ' m& f* t2 t% M4 e& |" Y% t
►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1 L+ A; u, r$ s" D
►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员等编著
% R$ y+ _. w6 [ 海
" {8 b/ w& c, I# W ►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y: D( m. ?, B1 n; o1 [8 K
洋 ) `5 P4 F, Y% ~/ T
►《珊瑚礁科学概论》: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 R a$ r* G) z 书 , v7 m" M% ~6 b6 j- b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 N# ]' r! e& m/ S, u$ G* u. d 屋
! O& K* k4 {9 r8 R: f: {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 m4 T& P! Z) F! O B5 f# A ►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6 q/ A( k6 ^5 v4 L3 P ►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4 K% e p% m/ \& _7 A# V. O& T% U/ a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 m2 D. Y x+ W; {. ~: C) S8 N J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 q% U- a1 G7 _) q0 e ►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 骆永明等编著 . ~9 n! s0 S) H% i7 @/ Y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 F1 ]5 e, h2 U j ►《地球系统与演变》 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 ]% z/ Y+ F" J$ u% y6 d' m
►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境演变遥感监测》出版 ! a2 H2 c- b( u
海洋知圈
1 o3 C0 b8 p# t: _# i4 U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6 L2 o% ~3 Q- v$ N9 _& k1 j! P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j# `7 s: z" p( |) L; c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