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福建省碳中和学会成立大会暨2022年福建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大会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福建省委员会指导,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海创会)组委会主办。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严可仕,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福寿,省科技厅副厅长黄舒,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徐威,省科协副主席史斌,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林杰,三明学院副校长吴龙,福建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潘玉腾、校长王长平等出席,开幕式由副校长陈庆华主持。
, c2 r* A/ N% a, t. Q! C* j+ V: Q( A6 j j' G& H
5 q. _5 Z5 c4 f; n2 v. u; y8 ?# C成立大会上,王长平宣读了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同意成立福建省碳中和学会的批复文件,福建省学会研究会理事长秦威代表兄弟学会宣读贺信。
Y: l& M& L+ U5 G. }, D% X# J/ V
; H% N3 r M; ^6 b0 w0 m' O7 ~3 e
8 F; u3 c0 @& ]) e0 h
严可仕在讲话中表示,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福建省碳中和学会的支持与指导,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希望学会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切实把学会打造成为实施“双碳”战略的学术高地、人才高地、智库高地;希望福建师范大学以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成立为契机,瞄准“双碳”科技前沿、建优建强研究团队,在主动融入和积极服务全省“双碳”大局中显担当、展作为。& `; A3 m8 f$ ~; v1 }4 Q
5 P% s* ~& a7 l Y7 k& Q! N
- U G3 d p: t史斌在致辞中表示,福建省碳中和学会的成立是推动交叉学科面向产业前沿和企业急需创新领域,实现跨界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于发挥福建省生态优势,集聚专家智慧,有效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助力福建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学会汇聚合力、做优做强,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势,创立跨学科、综合性的科技创新平台,把学会打造成具有引领性的创新型学会和碳汇领域的人才高地。% d- J* |" {. d
* v/ v+ {$ |4 h2 c! {7 k- g5 s1 H6 _
/ |( Z- X$ S4 v( P5 ]* s
潘玉腾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学会法人代表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学校将立足“坚持专业性、突出学术性、增强服务性”的功能定位,整合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力量,着力把学会打造成为福建省“双碳”领域战略谋划的“思想库”、政府决策的“智囊团”、技术攻关的“推进器”。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布局设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加快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效度协同创新,为福建率先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 y4 d( A7 c5 l, s' d8 W( }3 W" [6 n; ?
+ J: @" e2 ^! u8 x3 t O8 h3 g
福建省碳中和学会举行了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代表第一届理事会讲话。
' e- |1 ~" @9 x6 ~& S& `# ~
% h6 }, e( t6 ~5 H3 P# d H. [# F& B, m( ~
2022年福建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上,5位专家受邀作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焦念志教授作题为《践行碳中和战略,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报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陈镜明教授作题为《中国森林碳汇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戴民汉教授作题为《海洋碳汇及其与蓝色经济的协同》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于俊崇教授作题为《实现“双碳”,核能不可或缺》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大成作题为《基于卫星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的双碳监测》的报告。7 W; L2 y' ?: Y, E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F2 s. _% _" o9 j b4 G* O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