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光等:关于山东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讨论

[复制链接]

4 I* ]4 \* u" N% H7 ]4 B                               
www.52ocean.cn海洋生命学院
8 d) p' `# m" x  y3 p5 m/ R% _- Y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碳分别是大气和陆地生态系统的50倍和20倍,海洋碳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海洋渔业是重要的海洋生产活动,除产生经济效益外,还是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汇渔业具体包括贝藻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和海洋捕捞等生产活动。
/ J  f; J0 ]7 s- i5 C8 l: y4 E0 F, w0 Y+ r7 S( F. c! ?; D

# A$ N7 ]" F* G9 T! w0 r其中,贝藻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其生产活动通常无须投饵,且具有高效的碳汇功能;贝藻类养殖的碳汇过程包括2个部分,一方面可通过收获养殖贝藻类从海水中移除碳,另一方面可通过养殖贝类的生物泵和碳酸盐泵以及养殖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碳。其中,滤食性贝类的滤水能力很强,可通过滤食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碳颗粒显著降低海水中的含碳量。
4 F. c# f& x' j

' n# N: V+ Z5 u" C2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4 ?0 ~% a- _* M3 W3 ^0 F! c* f4 f

: \' y; \+ E: Z* c3 Z01碳汇价值量9 K  R2 Y; }" F2 m/ i
9 U3 x( ^+ P! e. H2 g1 P
根据《山东省渔业统计年报》,2016—2020年长岛海水养殖产值的平均值约为591 170.2万元。根据本研究计算数据,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量为2.94万t, 相当于平均减排二氧化碳10.78万t(按照C/CO2为3/11换算),平均碳汇价值量为10 510.5万~42 042.0万元,占海水养殖产值平均值的1.78%~7.11%。
5 c7 D3 _+ {1 N! n* ?4 w& }0 p3 f0 \
* ?$ |, d3 e$ a$ k$ d6 }2 T! O02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碳汇能力
. H$ D& B1 I4 n! R% k" C6 M+ P) ]4 o# i
碳汇量和碳汇转化比是衡量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主要标准和重要依据。由于贝类和藻类的生物结构不同,其碳汇转化比有所不同。其中,藻类的含水量较高而干重较低,因此含碳量较低;贝类作为软体动物,其含水量较高的软组织重量占比小于10%,而贝壳的干重比和含碳率均较高,因此贝类的碳汇转化比显著高于藻类* H: {. q+ O; T

% N9 S1 X" U5 G1 E" V0 k' D

# z9 E6 T9 X4 L2 O从碳汇量来看,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量为2.94万t, 其中贝类为2.65万t, 显著高于藻类的0.29万t。从碳汇转化比来看,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转化比为9.60%,其中贝类为10.22%,同样显著高于藻类的6.19%。总体来看,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为碳汇渔业做出一定的贡献。长岛海域倾向于贝类养殖的养殖结构促使贝类养殖产量提高,进而带来较高的碳汇量,加上贝类具有较高的碳汇转化比,因此贝类成为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较强的品种。8 H: v, _: ^1 H& [' Q  F6 |

: h9 J! g0 Z( V; R2 i; `6 }) C0 `03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影响因素
3 w. r9 F; m$ F4 A) l0 E8 K* [, m# h+ h& j' }% Z

% T' u/ P) Y8 S1 t( Y" t0 V& k: ?
养殖结构是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各养殖品种因本身结构特性不同导致碳汇能力不同,在布局养殖生产活动时,可结合养殖品种的碳汇能力和养殖需求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扇贝等碳汇能力较强品种的养殖占比,从而整体提高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1 f0 g7 k! }: ]. X0 w2 F
0 {7 d2 Y! n( J3 b

- f5 m# |! E5 P0 K- Z4 J) G( a养殖产量决定碳汇能力的规模效应,贝藻类的养殖产量越高,其带来的碳汇量越高。养殖产量受养殖规模的影响,而养殖规模主要受政策调控的影响,2017年以来长岛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力度,积极处理养殖筏架,避免过多无机氮排入海洋,2019年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引导、保障民生”的原则完成近海养殖腾退840 hm2;养殖规模同时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养殖水产品收购价格越高,养殖户收益越高,其养殖积极性越高,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此外,养殖产量也受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的影响。例如:海水温度较低和营养盐缺乏会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海洋微生物(如条件致病菌)会感染鱼、虾和贝等海洋经济动物;筏式养殖更有利于贝类的生长。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贝藻类养殖产量,进而影响其碳汇能力。" ?. F: U! s# Q' f' o9 g, ?7 B) g; h
' f$ L9 W  S: b6 d1 V( c+ D

7 p* U# {3 ?" v2 g  v+ ]- ]总体来看,长岛须在选择适宜养殖品种的基础上改善养殖环境和改进养殖方式,并通过获得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支持扩大养殖规模,从而提高海水养殖碳汇能力。
+ y: U, E# _$ l$ w5 }1 }" ^2 S! s! L
04对策建议
' O) t" i4 _( x7 ~0 M' d0 M7 Q/ g* d, m2 A; R8 M+ X1 L

  R7 E- |# b( c优化海水养殖结构
8 p  B9 G$ F! y2 b0 o
" v5 A1 z  z# ?- @3 |7 n2 s* x# `! j$ g3 r
在长岛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优化贝藻类养殖结构,建设海水增养殖产业化基地,建立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以获得更多的碳汇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对高碳汇能力新养殖品种的研究和筛选,通过研发清洁生产和减排技术等发展绿色养殖,推动碳汇渔业的发展。
# F3 F* d; X" l+ M2 M5 i9 l# |2 X( ~6 R+ H9 ?( _, N; H2 m. c" `

3 S* z* D: P5 A& V* \9 s9 Z7 k! K. S$ n) b6 G) b) Y
建立海水养殖碳汇核算体系
) g7 \9 K( Q9 {7 b6 e0 H/ ~% B7 ~" k' S/ U& @

/ ?: P% F$ |: R  h: Z- W: |! L除本研究分析的养殖贝藻类外,鱼类也是长岛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须进一步调查分析长岛海域养殖鱼类的“碳汇”和“碳源”问题并进行碳汇核算,整体评估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及其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h/ W, ]) P  v- z4 t4 N
8 j6 Y/ `1 }6 e9 E" P

9 i, R& k( d9 [- \7 q! r, R  n
# r0 m2 ]+ l2 M制定和实施碳汇渔业政策
  P' K$ _: u- `+ M& B. N4 F) @. s8 I- `

* N7 d5 ]) w8 Q! }政府在激励碳汇渔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建立碳汇渔业的生态补偿制度,以税收或补贴的方式提高渔民从事碳汇渔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快碳汇交易的市场化进程,促进更多渔民参与碳汇交易,推动碳汇渔业的发展。
3 }, Y1 G: F, _7 G5 x"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量为2.94万t, 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其中贝类尤其是扇贝的碳汇量显著高于藻类,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养殖结构和养殖产量,未来长岛亟须合理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加快建立海水养殖碳汇核算体系以及大力发展碳汇渔业,更好地平衡海水养殖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保障长岛国家公园的顺利建设。5 a$ z( g4 P6 K6 p% F! I: J; v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Z& Y" v+ q) {, A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