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2 ?2 m( d7 V. j5 `8 ~' ^" o5 e
“探索二号”顺利返航(右一为王微微)
; ^4 F+ Z3 f B, y% C
* I1 h4 q% r/ u! n& L$ ]2 h% d1 p9 `! F+ C4 J( c+ k/ h
日前,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二号”科考船完成深海地质原位观测及国产化装备海试任务,返回三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微微参加了该航次,并作为下潜科学家在宣德环礁周缘,对分布于750-1050米水深的海底滑坡进行了原位观测与地质取样,获得重要的深水工程勘测数据。这也是我国利用载人潜水器首次实现岛礁海底滑坡原位观测。4 U4 G0 G6 n* L& q' }) X! n$ Q
4 Z& L$ A0 _: U- O3 H) f \
% V2 b5 M* }1 p3 S
' t: u* q1 ?# k; c p4 P4 l) s( t1 c9 }2 n- W9 X& ^( v, j
据介绍,该航次由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海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织实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4家单位参航。该航次围绕南海、深渊、极区海域的深海发展方向展开,不仅对国产化装备进行了功能测试,还对“海马”冷泉区6个点位进行科学考察,科研人员成功观测到活动冷泉气体渗漏状态,验证了深海沉积物保温保压取样器各功能的设计科学合理,成功获取了冷泉区域多点位沉积物的原位样品,这将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原位形成与分解规律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保真取样、冷泉形成与演化特征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Q. ^& ~4 i" i n
王微微在该航次的原位观测与地质取样过程中,成功观测到海底滑坡的微地貌特征、海底沉积物状态,进行了标志牌布放,成功获取了海底滑坡区域多点位沉积物的原位样品,这将为海底滑坡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岛礁安全评价、海底边坡失稳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重要的原位观测数据支撑。岛礁周缘是海洋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研究岛礁地质灾害、保障岛礁安全,是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的重要研究内容。
- g ~2 J, l6 o- F3 [
9 y+ k* ]6 m+ U: i: [; ?9 h
( \( \$ Z8 `/ L& L4 n2 E* j
3 a3 u, p% r/ L( T! k$ d" m" C2 G# x0 }5 t q* }; B+ G6 C
8 {7 \# g( N' w' m+ e据悉,王微微团队自2018年以来致力于海底地形地貌智能识别与海洋地质灾害系统研究,团队基于海底水深数据,设计了智能算法,实现了海底地形地貌的自动识别与分析。通过控制理论与海洋地质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了深海探测在线分析技术的发展,探索了海洋地质灾害系统的演化规律,为海底边坡稳定性与岛礁安全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g0 r9 Q, z. o" X0 k
该研究先后获得了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合作方向项目《南海海底滑坡-海啸灾害预测及评估技术开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智能识别与动态系统分析解耦宣德环礁地质灾害因素》资助,本航次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分析海底边坡与岛礁地质灾害提供了数据基础。
. x6 ~- m7 ]% @6 M+ R1 h8 p/ ^9 r
! Y/ @ V- M( [- X$ R+ a7 g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 T! k% `' J: \7 ]; ~0 N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