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有“海底蝗虫”之称,这些“美丽杀手”会让蛤蜊、海蛎子遭灾。从去年开始,山东青岛胶州湾海域就出现大量海星,给当地的贝类养殖造成了重大损失。日前,胶州湾海域贝类养殖区内再次发生海星激增的现象,还首次大规模出现一种叫做“白泥蚂”,学名“经氏壳蛞蝓”的生物。连续两年大量聚集,海星要在这里“扎根”了吗?这些“海底蝗虫”如何影响贝类养殖?刚才我们提到的“白泥蚂”这个新物种大举入侵,这又和海星暴发有什么关联?除了人工捕捞我们还有别的方法吗?1 I0 M" z4 ^, m# v) c1 f
5 q: X# z% L% [$ A4 D$ }' k' ^2 H1 L
# b& n& S- D# b! U J, D' v2 N记者海边探访贝类养殖户损失有多大?
6 E/ b6 c: Q0 h- L7 x) m0 z: k' w8 A P; F4 A2 H5 R) C1 e/ g0 E4 @
6 O$ T3 Q; T1 H9 `1 s9 g) t3号下午两点左右,记者在胶州市营海码头看到,一艘满载海星的渔船正在靠岸,捕捞上来的海星里夹杂着大量的贝类空壳。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们当天已经三次出海捕捞海星,每次捕捞量在1500斤左右。这些海星成片出现在养殖区,吞食海底的蛤蜊,这也让养殖户损失惨重。5 V, Q) B8 a9 j0 p; C l8 ]( u
/ a( r' ~( b2 k5 r& o: L5 F贝类养殖户胡大山:海星对我们蛤蜊养殖户影响非常大。我今年投资了300多万元,损失了三分之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m$ B$ ?) K {& q6 {
5 [& C: V$ q) I* W8 D6 Z/ ?& q+ z+ z' Y G e( P! \
经专家实地及出海潜水采样调查,胶州湾红石崖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胶州湾中南部海域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7只/平方米,其余养殖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星分布。专家研判,当前海星已对胶州湾贝类养殖生产造成危害且有蔓延趋势。当地海洋主管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海星灾害,最大程度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7 [; ?/ N1 a3 Y3 g O
9 ^0 m7 T! X) e/ G- t
& \( E) H7 D- E5 m* U6 e青岛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副主任韩兵:自7月1日开始,在胶州湾划定的贝类养殖区,允许渔民采用地笼网、底拖网的方式,对海星和经氏壳蛞蝓进行全面清理。1 w$ j0 \* }0 T& Y
. f Q" I2 J# u1 d L
# M* r( M0 l# }8 M
海星为何被称为“海底蝗虫”?5 j2 g" o/ H, E ^
k8 m. R) Q* R4 x6 y0 g" q1 b3 z! A; S5 w" H0 n
海星通常有着艳丽的色彩,五角星形的外形,总是慵懒地趴在海底,看上去一派人畜无害的样子,但你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骗了。
+ i2 G% y0 a0 S7 J' p# J
7 q( G b- a; N Q此次“组团”来胶州湾捕食蛤蜊的海星,学名“多棘海盘车”,是西北太平洋近海最常见的海星物种。它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成年海星掠食十分凶猛,而且特别不挑食,只要是海底体积比它小的生物,例如牡蛎、鲍鱼、海参等一概通吃,有时候狠起来,连自己的同类都不放过。在捕食时,海星会将贝类整个包裹住,使其无法通过滤水管呼吸,窒息而亡。海星有两个胃,一个负责包裹住贝类软体,而另一个胃则慢慢消化。海星体形本就扁平,整个消化系统又被两个胃占据了一大部分,所以肠子就只能压缩得很短了,因此它的消化效率极低,通常来说只能消化自己吞下食物的6%左右,这也是它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吃的原因。4 x: S" j( B4 S4 q0 {3 X
! n) A6 _+ Z9 d1 F T' z* s) o
! h3 c0 T% N5 T' C5 v/ S
“经氏壳蛞蝓”同时现身有何危害?! _4 z, C7 z6 c7 v
% N8 ~6 M. U, d8 c3 C4 ~9 n: l% F s! M0 u
今年的海星入侵胶州湾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据青岛海洋发展局官微“蓝色青岛”发布消息,近日,渔民在胶州湾红石崖、营海、红岛、流亭等海域发现海星增多,并出现一定数量的“经氏壳蛞蝓”,又名“白泥蚂”。3 ~$ p4 U1 M& l- q, h+ u
' M# e1 I( J" r- W, h9 {
( J1 I0 ?; d2 A" ] ^这种生物外观乳白色,呈卵圆、半透明状。据了解,海星和白泥蚂都可以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是一种贝类的敌害生物。有媒体报道,今年,这种“经氏壳蛞蝓”成规模出现,这在青岛胶州湾还是首次报道。
D; b. I! {& G, y# g7 c
" a. v6 R& `& n" M+ M
& i# K/ \4 |; c5 N除了人工打捞还有别的办法吗?$ T0 \; \5 M) b* v$ H$ B
! L- M! Y% ~# t
7 z ?. ]' X- a7 |9 \. e" e4 H
面对海星和经氏壳蛞蝓种群数量的暴发,当地也允许渔民在一段时间内采用地笼等设备进行清理。但是这是好的应对办法吗?这样的捕捞会不会杯水车薪呢?来听专家的解读↓
" f l) W. a+ ? R+ U" i
4 m" {) ?" ?$ W) p, T# ^( q& h
* S3 O c5 g( G( E0 u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张光涛:现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现它暴发了之后捞上来,但是预防现在还很难。放地笼是一种清除的手段,预防还是要从它早期的种群补充开始做。 L( W$ i! }/ N" @* Z$ O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4 k+ }* w) l0 z1 N9 ^8 \
( z, z5 r# _6 B: w$ B! Y+ O" W7 Y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