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022年5月5日电(记者张建松)碧海蓝天下,一个黄色机身黑色旋翼“小精灵”腾空而起,飞抵目标海域后快速下降并潜入海水,完成水下观察任务后,又自主上浮,从海面轻盈起飞。 D9 U+ U0 A" z1 k; s- p
这个上天入海、飞潜合一的“小精灵”,是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团队研制的新型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哪吒”,此次最新亮相的是第四代升级版。在海南省分界洲岛附近海域,“哪吒IV”完成了全球首例真实海洋环境下自主飞行、水下潜航和海空跨域航行全流程试验,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60米。技术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和《野外机器人技术(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上。
- \7 ~ B9 F# m( z8 J( u8 h* U4 L! t" @ _2 e m8 r2 l# ^) n
/ e$ ^( s b; o8 B# {“哪吒”准备起飞。(受访者供图) ; r% @( Y7 ~: o3 q0 D, X7 n
+ J: t6 R0 I/ a/ z% a( F8 X
: L$ K% N/ A) d2 r0 y$ k“在传统印象中,空气和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介质,我们要打破这种成见,实现航行器在空气和水里自由穿越。”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团队曾铮副研究员说,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近800倍,两栖航行器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介质中运行时,所受的环境外力情况和相应的动力学响应都有显著差异。在真实海况下,两栖飞行器“海空穿越”的跨域运动还会受到未知的风、浪、流的联合干扰。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团队建设“哪吒实验室”,致力打造一种可以穿越航行于空中、水面和水下的高机动性跨介质运载平台。
6 u+ ~$ ^3 |- Z4 }
! N2 J- n# o& I- {# Q% H( I2 Z. i8 V7 I) K1 `- Q3 r7 P
; V) p/ |" R" k" X3 U$ |2 _- p“哪吒”潜入水下。(受访者供图)
. M0 ?! M0 j8 k' F! d; P
( l' @* t0 p, s$ S0 V* F
8 j! i, L5 ?3 s9 _据介绍,最新亮相的“哪吒IV”自重21千克,最大载荷7千克,设计工作深度100米,最大飞行高度200米。采用可折叠、模块化设计,完全展开的尺寸是1.4米,折叠后的尺寸长宽分别是0.96米和0.62米。曾铮介绍,“哪吒IV”结合了无人机和自治水下航行器,拥有更强的机动性能,更适合应急搜救,水下探测等应用。$ |( y" i' S k$ y
0 u6 \8 z3 h9 h* T
' G; `2 q$ u9 v( O9 i6 z: R8 c Q: b
“哪吒”钻出水面飞行返航。(受访者供图) : e' _& `8 L/ Q/ h
# e$ D9 R3 {# K; z$ s( C
3 s+ S& y; P* K4 P5 _. H: s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技术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在无人遥控潜水器作业系统、深海智能浮标、海空两栖航行器、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进展和成果。业内专家认为,“哪吒”系列可对特定海区同时进行空中、水面和水下探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立体监测水平和能力,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海上搜救、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等。
& Z5 ~% j! i j- h, L( j) l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 Y" m5 P; J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