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4月15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和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海洋强省建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5 R4 A" s8 t0 h) ?% b( ~$ k
! j9 d" k$ ?/ {0 |3 n& p8 r/ y: E2 _
+ ~: C3 d( Y+ E- ~) R4 l; j
山东全面开启海洋强省建设,是在4年前。
6 y2 M$ _7 N6 d* _; B% k. t0 }2 x
( W9 ~4 m$ ]& P( o* c, R. O S* ?1 O# v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3 v3 f& a: y& n; p! z! k7 |
9 g$ N. c5 j9 @: U/ ~- {) J& t) Q6 V
7 c6 i' P" B& `. U这一年,被称为新时代山东全面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的“元年”。此后的几年里,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勇担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齐鲁大地持续向海图强。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实现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8%。) }& j; r; w! O* O; l6 P- p
" i B6 y! S' _+ d$ F% H/ E0 D5 i. m2 Y+ a6 b, s! h$ O& K
9 Q1 W+ q- S1 X1 y( e& [! r6 E$ W( v9 M2 ] r; N& E
- y$ j* y- u) j' `# K8 |. s/ h
4 g. n P K! b5 D6 Z! j1 V& C# ` 2 o5 Q- U) |, K X
5 B9 r4 v( ?6 o/ {1 G; C6 c
8 j. H' V6 `$ q* n [' S' h
深耕蔚蓝; j+ T$ k E, h. F3 j! D) _
交出亮眼成绩单, |. x! {6 `" e6 H
2018年11月,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抓好有效制度供给、海洋人才引进和培育、海洋重大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运行评估等工作。, D H' h6 M. [
) v" Y" P. D( j) k( x4 r% T* @
' l2 \$ g1 N6 W( F
4年来,山东把建设海洋强省列入全省“八大发展战略”“九个强省突破”和“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创新攻关、海洋港口整合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开放合作深化,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 z$ Y" D2 Y1 y: ]% @: e% S- f
% u/ H- `8 g% }: H7 n" i* Z6 p! C+ c6 n; S$ M
——现代海洋产业加速崛起。山东把现代海洋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出台《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1号”在青岛建造、在烟台总装交付。“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深入实施,正大制药、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骨干企业、行业创新研发能力持续提升,BG136抗肿瘤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青岛、烟台、威海3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全面完成示范任务。2021年全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59处,占全国的39.3%,获批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1个,产能规模达45.1万吨/日;沿海七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01.7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长26.3%和37.6%。
; O2 o* \: `/ B4 _ y6 L7 H6 E+ l" m. E7 H1 @3 l l3 y0 l+ F* \
4 r- }5 g/ l3 _$ u* E- j
——世界一流港口初具规模。山东整合优化沿海港口资源,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组建省港口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实行一体化运营,打破了沿海港口长期分散发展、重复建设、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形成整体联动效应。2021年全省新增港口通过能力4000万吨,沿海港口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7.8亿吨、3447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5.5%和8%;海铁联运班列达76条,完成海铁联运25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1%;设立山东港口期货交割中心,金融港、贸易港建设取得突破。! R* a' A" Z0 X6 u) s3 {
# A5 H# ?4 T1 F c# Q
, D, t2 M4 O, {7 D' X
——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海洋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严格落实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创新陆海协同治理机制,坚决打赢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累计整治入海排污口1.54万个,国控入海河流消除Ⅴ类水体。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达92.3%;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获批。
5 i( w! I# N7 y4 W( L0 ` {9 ^& z7 l" {, X* W$ F0 I G$ x" C
" i# y2 h* x! ]; Q( X3 l
——海洋科创能力明显提升。山东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建设开放、协同、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部省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挂牌运行,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大数据中心、深海标本样品馆、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落户青岛。全省建成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24个、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9个,拥有涉海高新技术企业482家。
5 l Y1 J9 H! c8 [$ L6 h5 B; A# P, ]/ }, z h+ D! t0 k
0 e0 D% ~4 P6 v! a+ E# a# _
——海洋开放合作深入拓展。山东制定印发海洋领域“十四五”对外合作愿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海洋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搭建海洋沟通对话平台,成功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连续举办东亚海洋合作青岛论坛,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会址永久落户威海。2021年,全省新设涉海类外资企业51家,实际使用外资4.2亿美元。
0 N% ~; O% Z5 t+ q
* r; [1 K$ H7 R# F; t' M1 b8 @0 |( k5 V+ M. B: ?/ s
着眼未来
0 W) k( T8 v2 t3 c& ~* J向海图强谋新篇. r/ U7 j- K' V. ^4 }( s
高位推动、攻坚克难、踔厉奋发,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取得,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为海洋强省建设夯实了根基。步入“十四五”第二个年头,山东继续向海谋篇,持续发起“海洋攻势”。
: V5 N1 t0 }( E& ]' n6 g! [. ~/ g, ]- a M( }" k. X" O: ?, a
4 s$ D) |% t- Q" x5 p3 I0 f8 {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成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推进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智慧港口项目建设,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港口场景应用。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
: p& u1 [+ w- @" w. j- M" I s4 L& U# n# O
' l) u' ]/ ~4 G/ K( d+ K5 f: r二是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深海油气装备和新兴海洋装备,实施海洋生物医药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完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海水淡化日产规模突破60万吨。加快发展航运代理、金融保险、船舶管理、海事仲裁、海洋旅游等临港涉海服务业。新创建3~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研发建设,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
+ t R7 d5 ^, E* H( V" [
4 t% [2 R# C3 O' T- f2 P- ~1 b, y! q
三是坚决筑牢蓝色生态屏障。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治,深化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0%以上。实施海洋蓝色碳汇行动,探索建立测算评估标准体系。推进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等重点海湾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海湾。统筹实施岸滩、海湾、湿地、海岛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水平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1 j% E, E' s0 }: c
6 O% `3 U- K9 X5 s" k+ X6 z$ b/ Y" [7 i9 n4 W
今年3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
9 ~3 L+ R7 A: m6 S7 \9 q* g3 |3 |3 ?
$ w2 I. B$ J" [; h6 y: Y/ x( Y; g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在省重大科研项目中布局15~20项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到2025年,打造1~2家省级、4~6家市级海洋科技专业孵化器;培养集聚100名以上国际一流海洋科技人才、3000名以上海洋优秀青年人才。
+ M# _+ j9 H( b0 @! |" G, A+ }; L7 }7 P2 T* u; C; n: q& n
Y' X: e [* U' x
——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实施沿海防护林、河口、岸滩、海湾、湿地、海岛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建立完善浒苔绿潮灾害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开展海洋碳汇研究,争取在威海开展蓝碳项目交易试点,支持烟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到2025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2%。2 L7 q X6 C( Z; u9 C# i
2 z- A0 m, k/ a" C7 y4 z/ ?- e, x+ t) ^- z, Y" t1 l' E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深入开展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加快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烟台海上世界、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等港产城融合项目。到2025年,全省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码头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港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占综合能源消耗比重达60%,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0亿吨、4000万标准箱。
2 h1 t/ G" t/ y0 b y$ ^8 F8 d7 C+ n& i- W5 `
! @4 F! @0 O w, ?# S$ c' ~; t——着力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重点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深水和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深远海养殖装备等深海油气装备和新兴海洋装备。实施“蓝色药库”省级大科学计划,筹建国家深海基因库。统筹规划海上风电建设,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探索推进海上、海岛分布式能源试点。推动海水淡化纳入本地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推进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到2025年,全省力争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超120万吨/日。
' d0 b+ v6 ]- ~9 {2 L& U7 u) R, v! ^3 l/ v' P
1 m; V, _" s& T9 A: D t( k: D——着力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以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为龙头,稳步推进近海渔业向深远海发展,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8~10处。完善滨海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层次,打造“仙境海岸”“黄河入海”“滨海自驾”等特色旅游线路、标志性景区和精品项目。发展超大型散货船、超大型油船、大中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提高船用设备自主化水平。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等技术设备。/ B, K3 [4 ~. j: R) v
. a3 b: m: G2 Y- h* |) W" ?; @+ G; Z' z! }
——着力实现“智慧海洋”突破。加强海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岛礁、海上平台等布局5G移动通信基站及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在防范商渔船碰撞、海上救援和服务保障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实施海洋智能感知、智能装备、智能网络等创新工程,加快智慧化赋能。
5 z) R5 d# ~0 _6 Q. e& T: }5 Q! J3 z6 E2 Z. |! e
: _1 S- u2 `! f3 { K' p——着力振兴海洋文化事业。深入挖掘海防文化等传统海洋文化价值,推进涉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通过海洋专题场馆、虚拟现实等方式,全方位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到2025年,全省举办国际海洋节、放鱼节、滨海城市美食节等活动达100次以上;支持沿海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发展海洋特色文化创意项目、民间团体海洋文化创意工作室建设。
2 \& [6 c: l/ e3 O! f4 i( `" H6 B; }4 h( Y& f& e8 ]
! j7 H5 N7 J3 h R2 n——着力扩大海洋开放合作。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载体作用,推动海洋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开放合作领域。支持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点,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建立重点港口与中欧班列(齐鲁号)合作联动机制,织密远洋运输航线,拓宽海上开放通道。到2025年,全省外贸航线数量达到278条,建成内陆港50个左右。 r) ~3 C! R/ J! @. m( E
. r) l0 } a w: x8 c+ L. V+ d+ e. t( m9 Y+ z1 t
——着力增强海洋治理能力。加强海域海岛使用动态管理,严格管控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建立涉海部门及海上执法机构协作机制和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打击海上各类违法行为。完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深化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能力。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海洋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i' P! y3 v. l, X, e+ x
$ R/ F/ w" S ?7 x O4 t( U
& a3 I& B9 e0 u6 L; U% r%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山东海岸线长350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公里,海岛589个,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全省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相当,具有陆海资源统筹开发的独特优势。
$ V R+ B0 I, z! P+ ^+ E" a2 v, P/ d1 h4 w# R1 A: D7 i
% G' V U9 f# V! N+ D5 ^# ^
今年2月,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强调,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是山东最大的潜力所在、最大的优势所在,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压奋进,做深做大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g% ?: J3 `9 ~7 Z% i
5 p- l9 t0 G# g! `5 u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 u& Y. {7 V$ n1 U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