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7 W! a3 m( r$ i) k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地理学人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以“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2022年11月2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除主会场外,还设立41个分会场,共1500多人参加。4 ], N/ r3 E1 j2 L+ @! p
/ d7 g/ k5 {. f& [ S" h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大河院士主持。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长、世界地理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郑必坚校长作主旨报告《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与地理学大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出席。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将围绕气候变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生态危机与绿色经济、全球资源地理与能源安全、亚洲季风区变化与区域一体化、非洲资源环境与中非合作、拉美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冰冻圈快速变化与冰上丝路建设、泛第三极变化与陆上丝路建设、世界海洋地理与海上丝路建设、时空大数据与世界地理研究方法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累计有500余场报告。0 t! l7 k7 V. e# f
地理学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范式上联通了自然与社会、贯穿了时间与空间,能够运用遥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基于全球、区域、国家、地方等多个尺度,揭示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和人地耦合机理,为全球治理和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破解方案。1 E& o8 y/ j8 h1 a
“做好中国地理学和世界地理学研究,权威、立体、详细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历史文脉、地理生态、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度讲好中国与世界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蓄、相互融合的故事,有利于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读懂世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世界地理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郑必坚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理学被赋予了新的重大历史使命,能够并且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o( I% R9 [: ~+ o! h$ L$ m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指出,近年来,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保护与发展,统筹资源保障与生态安全;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强化科学布局、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高效利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 Y; ]! S/ u+ x3 ~& a& b t& J
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世之用的科学,历久而弥新。自学科诞生以来就注重人地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现代地理学与时俱进,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曾在人类应对粮食危机、资源匮乏、气候变迁等一系列难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繁荣同样需要更多汲取地理学家的智慧。8 |; ^- X& S3 o) p3 G
自2022年起,世界地理大会计划每两年召开一次。4 }3 c4 M4 T, [; y! e
6 u$ X+ u1 O: s! g2 ^6 M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z/ T* ?5 _# j% e, C7 I6 W& r! s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