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q# {# t) M z! k$ v 中国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已建成并抵达上海芦潮港。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0 j4 Z2 D) b1 u/ }6 x, C 中新网上海10月31日电 (屈琳琳 蔡霞 许婧)上海海洋大学31日宣布,中国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已建成并抵达上海芦潮港,即将正式投入使用。
6 X2 g2 h6 B7 v2 q. g* m1 f: i 据了解,建成的“淞航”号总吨位3166吨,最大排水量3271.4m3;船舶总长85米,垂线间长81米,型宽14.96米,型深8.71米,吃水4.95米;最大航速15节,巡航速度12节;续航能力1万海里,自持力60天,定员59人。
- F8 g% s0 S: f1 N8 C* V# h 船上配备了渔业资源和海洋水文调查两大科考调查系统,包括中层和底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和灯光鱿鱼钓三种作业方式。配备了海洋生物、水文生化、调查监控、通用实验室和网络信息等五个实验室。可进行远洋深海鱼类生物采样和浮游生物采样,可进行定点或走航式海洋环境参数连续探测、海面常规气象连续探测、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实现调查考察数据系统记录分析和数据集成等。3 f' X8 P- G. |3 r3 p
) c6 t$ t1 X* Q8 e: K 调查船将以开展远洋渔业资源公益性调查为主要目标。“淞航”号的主要航行海域将在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和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等海域,按无限航区设计。主要承担金枪鱼、鱿鱼、竹筴鱼及南极磷虾等重要远洋渔业资源的调查研究任务;承担国家远洋渔业资源和新渔场开发的任务;承担远洋捕捞中底拖网、变水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灯光鱿鱼钓以及新作业方式的研究工作;承担大洋环境的观测和遥感数据接收工作。
5 j" R+ ^$ E+ m3 z# c 1916年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曾建设第一艘实习船“淞航”号,后在抗战中毁于日军轰炸。如今,上海海洋大学将历经近十年立项的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再次命名为“淞航”,实现新生。
! _. q" M7 b( r, R7 M& t% U “淞航”号项目概算投资人民币24974万元,由中国农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资。2015年10月28日在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工;2016年10月10日,在天津新港公司50吨大坞内合拢;2017年3月3日,“淞航”号成功下水;2017年9月下旬,“淞航”号顺利完成试航。8 ` \7 ~# O/ U"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教授说,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的建造和使用,是上海海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淞航”号的投入使用,将增强中国对远洋渔业资源的掌控能力,提升中国远洋渔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加有力推动中国掌握更加有力的科考数据,提升中国在国际渔业谈判中的话语权,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有利于提高中国远洋渔业资源的科研调查能力和研究水平,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有助于中国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 a- t* @5 P5 Q4 U% X+ Z
同时,“淞航”号还是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今后可以邀请国际同行到“淞航”号一起开展科学考查,进行科学研究。+ e" G+ S7 T- K I6 @& Y
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但中国远洋的捕捞产量仅占全球捕捞产量的1.3%。2015年3月,中国远洋渔业提出了“推动我国从远洋渔业大国迈向远洋渔业强国”的目标。
" p3 Q+ Y7 C& B/ Q 开展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是实现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和获得中国更多公海海洋权益的必要举措。“淞航”号在开发海洋渔业资源的同时,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和资源调查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填补中国在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手段上的空白。# B& O T( A' T% p/ O3 B2 v, x1 c8 ]/ x
“淞航”号由上海海洋大学自主管理。建成后的“淞航”号将对培养高级应用型远洋渔业人才的长效机制发挥作用,成为培养海洋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基地和平台,也将进一步提升涉海专业人才质量和科研水平。& ~5 e. _; o: r) z0 X
抵沪后的“淞航”号经过简短的休整后将投入使用。11月中旬,完成“淞航号”渔捞系统与科考设备的验收试航;11月下旬与12月上旬,将启动并完成上海市教委专项“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完)......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