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从极地大国迈向极地强国需教育先行

[复制链接]
科学之路,教育先行,用完整的世界观和先进的国际观培育下一代的科考中坚力量
% U+ k0 l; x$ j; O3 Z
第一:“确定研究项目,目的目标明确”
6 p* n* w6 \. P1 I$ g
极地研究学科涉猎广泛,每个人的擅长方向和精力也是有限的。那么就需要在进行考察研究前确定好研究方向、项目,围绕这个项目在观测技术上寻求突破。制定明确的目标——要做国际前沿工作。然后沿着目标开展国际合作和培训,在研究方向上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5 r: x# e8 x3 N8 F  G% _
第二:“培养极地科考人才要从学生起就到极地现场去”
: G6 x5 M3 ?+ z/ {. m
“极地科学本身是公认的实验科学,实验科学就必须有现场的观测数据。”如果没有现场的观测数据或用别人的数据,就不能保证研究的时效性、精确性。并且一直使用别人的数据,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研究只能一直跟着别人的脚步走,难有创新。“我们必须要到现场去采样,并且这个数据必须要有十年以上的积累,做到有认识、有积累、有大量的连续多年的观测。那么从学生在对极地知识进行学习时就必须到现场去实地观测和分析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陈立奇这样总结“到现场去”。
& }. \3 E  @0 F8 z4 `$ n! q1 m
: {7 t2 T& `.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d# I3 I7 R8 N
我国高校极地研究现状一览
1 q& E2 l& n' Y
第三:“在极地现场获得精准数据”

: L  T6 Y( W' N  ?
极地研究需要大量的连续的实地观测数据进行支撑,在学生真正到达极地现场去亲身体验极地环境并进行数据观测后,需要做的就是对观测数据质量要有技术上的精确性。以保证后续研究的准确、有效。

7 o- G2 C( @( l- g+ U( `
第四:“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数据,才能写出好的数据”
, k- b* ]7 E- d  e9 A, L- c' I% ?
极地观测获得数据后,它只是一堆数字和符号。如何把这些数字和符号转化成科研成果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有用的东西,则需要准确的分析。数据分析的意义不止在于数字,更在于透过这些数字看到它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而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从学生起就要锻炼“坐得住”的本事,静下来分析数据,才能保证结果和发现的问题的准确性,才是好的数据、有意义的数据。

2 F# W+ O- Y( h* O

: C% t9 e0 V: l! y/ }-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4 X+ l2 b# Y+ t8 r, p. E; X  E
我国极地领域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首篇文章

2 N+ ~- Z5 s$ q8 T/ y/ [) K( W
第五:要有不断创新的头脑好技术

9 g2 K& [2 v2 O. R4 x+ a' |; i
观测得来的科研数据在每个人的研究里会绽放不同的光彩,局限在一点看数据,得到的成果也是一点。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得到数据后如何进行发散研究,跨学科交叉分析,透过一个数据看到相关联的领域。“跟全球热点问题、跟人类最迫切的问题结合去理解去看问题和数据,收获的眼界和高度才能有所提升。”

; C' N$ ?1 a, j
第六:爱国、刻苦,抵得住诱惑

  x( Z7 d! b5 x2 I3 P
如今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不止科学发展快,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对科学工作者的态度也参差不齐,导致外界诱惑巨大。很多学生更愿意去能赚钱的行业发展。而科学研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赚大钱的行当,又需要多年的研究学习和经验积累才能有所成就。极地考察涉及到地球这个整个的生命共同体,涉及到整个地球变化,影响到人类和整个星球的生存。我们国家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经济发展,也需要在南极研究这一国际必争之处有一席之地,需要提高国际上的话语权。这需要有大局的观念和心态再加上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国抱负以及兴趣这一原动力,才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在科研路上走下去。

( h0 n$ d5 @6 [, I5 W5 B6 I9 }( _
第七:完整的世界观、先进的国际观
' P) I! J) P# ]" W1 p
对于极地科研学者来说,完整的世界观是“从整个地球系统去看问题,才能看出南北极的重要性,才能看出人类活动确实威胁到了整个地球系统,并且这个威胁首先从南北极放大,然后向整个地球指示出来。那搞过南北极的人就会更爱地球,更爱人类。”
2 ~( z! w: r+ V% D2 b
先进的国际观,则是“做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国外有很多高速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知识,人才出国去进行学习,去更多的了解地球跟宇宙的新知识,然后把这些先进理念和知识带回国来,并且应用到我国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去。

" Z2 H7 W/ Q4 R6 c) j
中国的极地教育需要完善和系统化

' [3 ]! U, W8 P3 Z: [! z% y
现在我国在接近科学前沿领域,甚至是在发现重大科学问题、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包括国家的资助方式都非常美国化,我国的科研体系已经越来越接近美国的科研体系。在这种国际前沿体系的支撑下,要快速发展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更多的是依靠国人的智慧、智力和毅力。自古以来中国人性格中都有一种拼命努力的基因,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愿意放弃休息时间,不吝惜精力和体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业。如果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一代一代的接班人,能和现在大部分的科学家和参与科研的学生拥有同样的水平和毅力,中国未来科学走在国际前沿,是完全有希望的。

' ~6 I. s* m% `5 }9 g6 C
从基础教育来看,高校承担着培养科研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承载着对新一代科研人的众多希冀。教育本身和科研是完全不同的体系,教育是把一些已知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而科研是探索未知的知识。但教育本身又是可以和科学结合在一起的,把新的知识不断纳入到已有的教育体系中,才能让被教育的孩子跟上时代,所以中国的教育应该是科技和教育的结合,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模式。高水平的高校一定要科研和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马上达到国际科技前沿水平。

4 X% ]5 E- \8 ~1 Y$ K& F
文章来源:NETVAN互联网大篷车团队  特别鸣谢: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